APP下载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凝血功能及VEGF水平的影响

2021-06-16赖奕辉

保健文汇 2021年6期
关键词:开腹根治术直肠癌

文/赖奕辉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及不健康饮食习惯的影响,所引发的消化系统疾病日益增加,其中直肠肿瘤的人群不断扩大,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腹痛、腹胀及腹泻等症状,也会伴随便血、肠梗阻、贫血等[1]。在手术治疗方式中,开腹直肠癌根治切除手术常常切口长、创伤大,对腹腔脏器干扰多,患者术中容易有应激反应,术后疼痛感明显,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恢复[2]。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是目前临床效果较为明显的手术方式,借助新兴先进的医疗器械,有利于手术医生观察病灶,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对患者的肿瘤周围组织损伤更小,疼痛感轻,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临床治疗直肠癌的首选手术方式[3]。为了探究不同手术方式对直肠癌患者的手术疗效,本文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7例患者接受常规开腹直肠癌根治切除手术,观察组18例患者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中,男10例,女7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64.13±7.45)岁,病程为2~6年,平均病程为(3.02±1.54)年,肿瘤直径2~5cm,平均肿瘤直径为(2.89±0.22)cm。观察组中,男11例,女7 例,年龄52~79 岁,平均年龄(63.25±7.82)岁,病程为 2~5年,平均病程为(3.56±1.67)年,肿瘤直径2~4cm,平均肿瘤直径为(3.26±0.42)cm。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肿瘤直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腹直肠癌根治切除手术。对患者采取全麻,在患者腹部正中做约10~12cm切口,逐层开腹操作,在近肿瘤处肠管结扎游离后,进入腹腔寻找肿瘤位置,使结肠系膜血管充分暴露,拨开直肠与邻近组织和系膜,清理周围淋巴结,予以正常肠管断端吻合,切除患者肿瘤部位并对患者的直肠进行缝合,随后放置引流管,并且关闭腹腔。

1.2.2 观察组

该组患者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患者腹部置入操作孔并建立气腹,同时留置2个助手操作孔,通过腔镜观察患者的直肠癌肿瘤病灶并评估检查,随机将结肠系膜游离分开,用超声刀结扎离断血管根部,清理周围淋巴结,切断肿瘤上端肠管,术中尽量避免接触到肿瘤,对肠断口予以吻合,对患者的直肠进行缝合,随后放置引流管,并且关闭腹腔。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水平比较;并且测定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手术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APTT、FIB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干预后48h,两组的PT和APTT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IB指标优于术前,并且观察组的FIB指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PT/S APTT/S FIB/(g/L)术前 术后48h 术前 术后48h 术前 术后48h观察组 18 9.53±1.62 10.16±1.46 32.26±3.59 31.95±3.47 2.06±0.45 4.92±0.46对照组 17 10.03±1.74 10.29±1.47 31.56±3.94 31.74±3.13 2.12±0.76 3.44±0.70 t - 0.880 0.262 0.550 0.188 0.286 7.434 P - 0.385 0.795 0.586 0.852 0.777 0.000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VEGF指标比较(ng/mL,±s)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VEGF指标比较(ng/mL,±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3d 术后7d 术后1个月观察组 18 331.56±34.62 365.82±36.42 327.83±33.69 221.44±20.63对照组 17 330.45±34.16 307.82±35.49 269.48±35.42 201.15±20.56 t-0.095 4.767 4.995 2.913 P-0.925 0.000 0.000 0.006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VEGF指标比较

手术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EGF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EGF指标均下降,观察组患者的术后3d、7d及术后1个月的VEGF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直肠癌属于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病因可能与遗传和环境有关,饮食习惯不良者、缺乏适量锻炼者和患有基础肠道疾病者是患此病的危险人群,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小等优势,帮助患者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4-6]。

在临床治疗中,随着患者对治疗耐受力的要求提高,也促进临床手术对治疗直肠癌病症技术的精准和安全[7-8]。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更有利于掌握患者的病情、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等各方面,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及VEGF水平影响较大[9]。直肠癌患者术后常常由于血液高凝状态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在临床研究中PT及APTT常用来作为测量凝血系统的常用指标,其含量的高低表明了机体的凝血状态,同时VEGF指标也可用来判断恶性肿瘤的严重程度[10]。本研究结果从患者的凝血功能及VEGF指标进行分析,在术后48h,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同时间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促进血管新生,从而缓解病情的进展,但直肠癌患者术后是血液容易产生高凝状态,容易引起深静脉血栓,但结果显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可以更好地改善FIB指标水平,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预后。同时观察组患者的VEGF水平从术后开始就呈明显下降趋势,反应患者的肿瘤细胞转移能力减弱,体现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能够有效促进血管新生的生长因子,因为该手术治疗方式对机体的创伤更小,从而控制肿瘤的恶化,有利于短期恢复。

综上所述,与常规开腹直肠癌根治切除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疗效更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促进血管新生,从而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开腹根治术直肠癌
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效果研究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