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流农学本科专业建设中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2021-06-15王林林李玲玲谢军红

高教学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农学专业实践教学问题

王林林 李玲玲 谢军红

摘  要:实践教学对提高一流农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加强实践教学必要性基础上,以甘肃农业大学一流农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为例,发现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够、教学基地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教学的方式传统单一以及考核方式不合理是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未来应优化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模式、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学平台、改善实践基地硬件软件条件、建立实践教学考核机制。

关键词:农学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1-0010-04

Abstract: Practice teach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irst-class agricultural undergraduate tal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the paper tak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the first-class agronomy undergraduate in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d finds that the primary questions are the lack of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e teaching, the lagging behi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base and teaching staff, and the traditional singl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unreasonable assessment method.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optimiz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programs, reform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improve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mprove the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improve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of the practice base, and establish the practice teaching assessment mechanism.

Keywords: agronomy specialty; practical teach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其发展需要农业科技人才支撑,农业现代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新时代农业发展方向,培養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农业专业人才刻不容缓。总体上,具备扎实的理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绝大多数农业院校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和人才衡量标准[2]。2015年,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出台[3],创新型人才成为“双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成为人才培养的重点任务[4]。我国的高等院校从培养目标的制定、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的优化及改革探索、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创新尝试[5-8],为人才培养提出了宝贵的经验,但目前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仍与双一流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巨大的差距。

美国早在上世界90年代就设立了“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全国委员会”,提出了本科教育的研究功能必须与教育功能密切结合,即本科生教育要与研究实践活动相结合[9]。日本农业教育注重全方位、全程、讲效益的实践性教育[10-11]。以东京农业大学1-3年级的专业必修课为例,他们的农业实践课Ⅰ、Ⅱ、Ⅲ,各占2学分。在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中,老师一般讲解很少,主要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9-1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年级学生即开始农作物生产实训,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参与作物从播种到收获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通过实践教学,对专业形成科学的理解和认识;二年级就进行农事操作实习和农业调研;三年级的学生参与到老师实验室承担的科研任务,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项目,自主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经历实验设计、实验内容测定、数据分析和处理全过程;而四年级学生则通过综合研究实习加强实践教育教学知识的巩固[9]。实践教学是影响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因素[12-14],因此,改革实践教学成为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甘肃农业大学作为甘肃省地方农业高等院校,农学是传统本科优势特色专业[15]。然而,近年来受生源质量、00后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农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显得略有下降。任课教师、用人单位、研究生导师普遍反映,农学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15]。我们的一流农学本科专业建设中实践教学可借鉴国内外兄弟院校的作法,将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因此,我们的一流农学本科专业亟待加强和改革实践教育教学。本文以甘肃农业大学农学本科一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开展该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可为农业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必要性

(一)实践能力的提高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础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以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较高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三者之间具有紧密联系[1]。实践教学坚持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能有效地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强化科研素养和提高动手能力[5-10]。甘肃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下设的两个专业方向为作物遗传育种和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二者均与作物生产实践联系紧密,将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人才的需求融合于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对人才质量的引领作用是农学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创新的意识、灵感一般来源于实践,加强对国家政策、农业生产实践的了解,提高学生对当前、未来农业生产的了解或预判是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但学生要对农业的当前与未来有了解,就必须接触农业、接触农村,接触农民、接触农作物[16]。然而,目前大学生在象牙塔内过着教室、餐厅、寝室的三点一线的生活,对农学知识的学习仅仅依靠课本与老师的传授,少量的依托科研项目的实习实践教学,虽然增加了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机会,但由于面窄、点细,也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唯有将科研、推广、生产紧密联系,让学生多在生产一线从农业政策、攻关方向、技术路径、主要模式、成果的转化等环节去发现问题,借着问题进行理论追溯与学习,寻找解决问题方法,再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实践,进而检验理论对实践指导作用。因此,通过开展实践教学,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提高了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正确分析相应问题并合理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是培养“一懂两爱”农学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

“一懂两爱”指的是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村。农学专业要培养“一懂两爱”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17-18],就要大力开展学农爱农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经过大学四年教育、“一懂”不难实现,但“两爱”不够,这与学生对农业基础性地位意识不牢、对农业生产中的问题透视不够,对投身农业农村发展志向薄弱有关,致使“一懂”与“两爱”脱节。而在广大的基层、农村,正缺具备一定懂管理、懂技术和经营理念的农业综合性人才。然而,这些标准在现有的人才培养体制中难以实现。“两爱”不能作为口号,而要学生以吃苦、干事、创业、奉献的精神将所学知识奉献给山川大地和衣食父母。因此,针对农学专业学生目前存在的棘手问题,即如何让学生将“学农-爱农-兴农”真正做到你情我愿,即“一懂两爱”仍旧需要通过加强实践教育教学来实现。

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农学专业课多以应用为基础,其专业技能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熟练、扎实地掌握。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大多数高等农业教育一直重视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对室内实验和野外实习等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而且由于相关投入不足,校内教学实验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一直处于较落后的状态[16],致使实践教学工作大多重于形式,走过场,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导致毕业生在一线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时思维受限,缺乏灵活性,动手能力较差。

(二)实践教学的投入不足

目前,大多数实践基地地处偏远的乡镇、农村,受经济、信息、交通等要素的影响,已经与城市基础条件相差甚远,难以满足新时期教育教学需要,“蹲不住、待不惯”已经成为实践教学的普遍现象,面对这些困难,学校尽管采取了各项举措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但也存在硬软件失衡的状况,学校在一定程度上从改善基地基础设施、住宿、教学条件,但对试验实习用地、教学基地人员安排、实践实习体系、实践课程较少,难以改变实习场所、实习试验管理、实践实习教学人员缺乏等问题。影响实践教学的长效发展。

(三)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农学作为传统专业,其应用实践性非常强,要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应用型农学人才,就需要打造出一支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但是,就目前来看,许多高等农业院校一定程度上存在传统型师资过剩、应用型和高新技术型师资匮乏、师队伍老龄化以及新进教师实践教育教学能力不足,均影响到了实践教学质量。

(四)实践教学的方式过于传统

实践教学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均过于传统陈旧,特别是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仍旧是一些上个世纪80年代设计开发的一些试验实习内容,缺乏与现代农业发展相匹配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实践项目,不能真正引起学生兴趣,同时,缺乏应具体化的实践教学方式,致使实践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五)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不合理

多数高校普遍以论文,尤其是SCI论文作为绩效考核与职称晋升的标准,迫使青年教师投入实践教学的时间、经历大大减少,不仅影响了自身实践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而且影响实践教学质量;在教师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考核中,实践教学的工作量难以和理论课教学相匹配;加之,一些野外实践教学,学校过度强调安全责任,对一些突发事件过分处理实践指导教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尤其是野外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对学生实践成绩的考核仍以传统的实践报告为主,学生在完成实践报告的过程中只是做感性的描述或照抄其他同学的数字,机械地回答问题,没有真正达到实践教学考核的目的。

三、实践教学发展对策

(一)优化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大多数农业院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学术性复合型人才。然而,随着学生对专业了解程度的增加,学生往往会结合自身优势与特点,确定自己将来适合于或可能是一个应用型人才还是学术型人才,在这种形式下,多而全的培养目标就存在一定的弊端,这种弊端在实践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因此除了考虑作物栽培學与耕作学和作物遗传育种两个专业方向外,我们要不断更新并优化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力求引选和建设一批能反映农业科技发展前沿、地方农业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的一些跨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课程,如信息农业、农业机械化、设施农业、观光旅游农业、都市农业、农产品加工与贸易等,逐步建立起“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的培养方案。

(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模式

农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基本采取“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毕业实习”,其中,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习、课程实践与实训、毕业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等[8]。由于未来对农业人才的要求是系统掌握农作物生产、遗传育种、农产品加工与贸易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基础理论与技术,不但要具备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厚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懂经营管理、会贸易。据此,课程实习、课程实践与实训必须根据课程的发展实际,优化课程实习内容、并结合生产实践和社会需求建设校内和校外的课程实践与实训项目。毕业实习除选择合适的时间外,适度延长实习时间,鼓励学生在企业、园区、试验场、推广部门等场所进行毕业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环节,可按科研、生产流程安排各种课程融合的实践项目,注重理论知识巩固复习和专业技能锻炼,能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有效提高理论水平与实践综合能力。在实践教学形式上,可以将知识传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实地考察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等方式,采用“启发式”与“参与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三)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一懂两爱”农业复合型人才的有力保障,而实践团队建设是提升实践教育教学的主要措施[1],因此,学校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管理、培养政策及机制。一是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师;二是重视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提高青年教师参与生产实践、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能力水平,使“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学传统能得到更好继承与发扬。三是加强实践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团队除依托专业教研室建设外,还可以柔性引进一些在农业科研、生产方面有重要贡献并熟悉实践教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推广部门的行业骨干,通过课堂讲授、专题讲座、活动设计等形式灵活多样地开展实践教学。

(四)完善实践教学平台

除了重视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外,要加大地方政府、企业与校友会参与实践基地建设力量,积极搭建企业、园区、合作社、推广部门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政产学研推合作的长效机制,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五)改善实践基地硬件软件条件

学校层面要不遗余力地筹集资金、场地、建设校内、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积极改善校外实践基地的住宿,教学与实训场地和实验室的硬件水平,建立试验基地的文献检索平台,提高实践基地的信息化以及文化水平,不断加强对实践基地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努力提高实践教学的现代化服务水平。

(六)建立实践教学考核机制

建立教师和学生实践教学考核的双重机制,对于教师实践教学考核中,要鼓励教师不仅要把工作场所向实践教学、野外实践倾斜,以便督促教师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工作量,把蹲点天数、指导学生实践数量作为考核条件。对于学生的考核不能千篇一律的以实验报告为主,而要以调研、考察报告、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专业竞赛成绩以及实践实习单位的反馈评价并重。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质量的优劣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伴随着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只有明确人才培养中的制约瓶颈,探索改革管理措施,不断优化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向东,张桂权,苏雄武,等.基于现代农业的农学专业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2(9):27-29.

[2]李保云,李志兰,周彦明,等.构建植物生产类本科生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8):56-58.

[3]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32):110-114.

[4]杨火海,梁光川,李昆成,等.双一流建设视域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以石油工程专业为例[J].智库时代,2017(10):175,177.

[5]黄锦文,郭玉春,蔡来龙,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77-79.

[6]张桂莲,张海清.基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6(1):130-131.

[7]周平,唐天向,海梅荣,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农学品牌专业打造——以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9(1):60-64.

[8]陈映江,赵兴绪,马国军,等.高等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

(10):1-5.

[9]张荣萍,罗文杰,刘子凡,等.农学人才专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热带农业工程,2018,42(01):58-61.

[10]李水山.日本的实践教育[J].世界农业,1991(07):2.

[11]夏学文.日本农业教育的实践性及其启示[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001):44,34.

[12]赵晓菊,任国领,曲丽娜,等.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改革:以大庆师范学院基因工程实验教学为

例[J].科教导刊,2016(6):118-119.

[13]孟桂元,周静,金晨钟.地方本科院校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40):

135-136.

[14]杨峰,罗慎,樊高琼,等.基于创新创业的农学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研究与探索——以四川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8(5):78-81.

[15]殷文,柴强,于爱忠,等.高等院校农学专业毕业实习问题剖析与改革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8):70-74.

[16]姜轉宏.农业高校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17]潘翠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爱农教育探讨[J].广西教育,2019(3):137-138.

[18]徐和昆.学农爱农兴农如何做到你情我愿[N].中国教育报,2015-09-07(012).

猜你喜欢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问题
基于现代农业的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研究
农学专业企业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启蒙农学专业本科新生创业思维的途径探索
关于我市中职学校发展农学专业的几点思考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