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学探讨

2021-06-15张福珠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情感教学情境小学语文

张福珠

【摘 要】小学生正处在高尚思想道德品质及个性化情感培养的关键时期,语文学科具有情感内涵丰富的课文,有培养学生情感素养的优势。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语文的这一优势。本文提出通过创设情感情境、引导学生感知情感、加强感情拓展延伸三个层面的创新教学,促使小学语文情感教学质量得以保障,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2-0213-02

正向积极的情感对人当下的心情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还能够推动人在未来生活中更有尊严、自信地生活。新课程改革对情感教学具有十分积极的态度,要求通过良好的情感和思维的加持,促进语文教学高质、高效开展。小学语文课堂应侧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整体及其字词句的深刻内涵,抓住课文的情感元素,深入琢磨字句,与文中人物和作者进行心灵交谈,进而实现情感上的共通,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素养[1]。

一、创设良好的情感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课堂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符合课文情感的情境,将课文中的文字以更生动的形象呈现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感教学情境,需要对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充分挖掘,合理将动态画面、音乐、图片等结合使用,带领学生在字里行间切实感受作者的心路历程,在思想情感上与作者对话,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课文情感带来的冲击。

如在开展《燕子专列》的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播放课文的影像视频,将课文表达的皑皑白雪、狂风乱舞、燕子翩翩的画面用信息技术形象地呈现出来。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画面配画外音,并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出来。真实动态的画面与情感丰富的语言的结合,促使学生快速地进入课文中,带入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对燕子的同情怜悯。同时,教师要进行良好的示范,使学生对课文阅读产生期待,更积极地参与课文学习。

二、引导学生感知情感

阅读与分析一篇课文,不仅是对其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的分析,更是与作者建立情感连接、交流价值理念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文字上的引导,帮助学生产生更强的“文字情感”体验,不断积累情感经验。

(一)有侧重地引导学生在字词句中体会情感

俗语说:一字能代表千情万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对课文中重点字词进行仔细的斟酌,其表面含义未必是全部含义,要引导学生对文字背后的神韵和情感进行深入挖掘,使课文的表达具有多面的呈现。

如在开展《鸟的天堂》教学时,作者在文中对树木上的绿叶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将一片片、一簇簇灵动的树叶描写得生动真实。其中对于众多树叶的画面用“堆”来进行描述,其充分地体现了树上的叶子十分繁茂,有种层峦叠嶂的感觉。同时用“明亮”一词来描述树叶反射着太阳光闪闪发亮,充分表达出绿叶富有生机,给鸟儿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栖息之所。以及“颤动”让原本人们印象中静态的树叶,变得更加生动有活力,仿佛树叶在跟鸟互动。通过对这些词语的深入赏析,学生能够切实地体会到原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树叶,在作者的笔下似乎活了起来,变成一个个可爱、充满活力的小生命。让学生体会到“鸟的天堂”所带来的自然韵味,让学生在充分感受这种大自然带来的美感的同时,也能够切实地体会到作者对于每一种生物的尊重,进而让学生洗涤心灵,将这种对美的感受延伸到生活当中。

(二)有侧重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要写出一篇有感情、有内涵的文章,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丰富多彩的画面用文字表达出来。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也要引导学生有效运用想象力,体悟课文中的文字,让学生在大脑中描绘作者想要表达的故事,深刻感受作者想要借助文字表达的画面和情感,达到与作者心灵交互、情感共鸣的状态,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对文章更为深刻的理解。

如在开展《燕子专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带领学生感受课文描述的情境。文中说到小贝蒂救了很多燕子,但是她不在乎。教师可让学生进入课文中小贝蒂的世界,并提出为什么小贝蒂不在乎呢?那她在乎什么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故事线和相应的线索,去回答教师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意识到小贝蒂在乎的是燕子的生命,为了燕子,她愿意承受寒冷。这时浮现在学生脑海中的会是这樣一幅画面:在寒冷的冬天,寒风呼呼地刮着,漫天银色,小贝蒂忍受着饥饿和寒冷,沿着山路寻找、去山洞中寻找、在悬崖边寻找,她发现了很多被冻僵的燕子无力地躺在雪里。小贝蒂上前将其拾起来,给予其温暖。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走,小贝蒂摔得很痛,但是她不在乎,现在她的眼中只有可能还没有被救起来的燕子。通过这些想象的画面,学生能充分感受到小贝蒂的勇敢、善良和坚强。这样的想象画面不仅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课文的涵义,同时能促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实现提升。

(三)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在热情朗读中感受情感

每一篇文章都蕴藏着十分浓郁的情感,情感内涵是文章最有价值的地方,只有用心去感受、认真琢磨文章的情感内涵,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2]。借助感情丰富的朗读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氛围中接触作者的情感世界,这对学生完善自己的情感世界也具有极大的帮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充满感情的语调朗读课文,进而让学生为文字赋予生命力。在教学中,教师想要使情感朗读方法更加有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朗读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包括教师示范朗读、学生齐声朗读、学生个人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每一种朗读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势,教师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朗读方式。

《丰碑》这篇文章的整体基调比较悲壮且宏伟,整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简单质朴的描写,将伟大军人的处境艰难描写得淋漓尽致。文中对军需处长的描写仅通过121个字完成,使一名高大伟岸、有担当的军人形象更加立体,情感变化也有十分清晰的体现。教师可以先让朗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进行单独朗读,为其他学生做一个良好的示范。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感情进行课文朗读,在学生富有情感的朗读下,将那些无私奉献的军人形象全面呈现。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配相应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更快地进入情绪,朗读课文。在完成个人朗读,其他学生基本明确这篇课文的基调后,教师可让所有学生齐声朗读。《丰碑》本就是一篇比较悲壮的文章,齐声朗读能够营造更大的气势,将文章的丰富情感更好呈现出来。为促使学生更为深刻地体会将军情感的深刻内涵,教师还可以将齐读、自由读、引读结合使用。在每一次有感情的朗读后,学生会有新的体会,对军需处长的伟大奉献更加感同身受,能体会到军需处长为了革命、为了战友,不惜自己去忍受寒风凛冽的大无畏精神,理解作者表达的当他用尽全力完成革命任务后,最后用“晶莹的丰碑”来表达他的牺牲,但是他的革命奉献精神永垂不朽,这份精神值得所有人尊重和学习。在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下,结合教师播放的红色音乐,一个情感饱满、高大伟岸的革命军人从书中跳出来,撞击学生的灵魂,学生会感受这份深刻的深情,永远铭记这份情感。

语文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还有作者。教师带领学生琢磨文章、挖掘情感、激发想象,能促使学生和作者实现情感上的交互,进行灵魂上的对话。小学生对情感很懵懂,教师需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表达,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为之后良好发展产生更积极的影响[3]。

三、加强情感的拓展延伸

语文教材由不同的文章组成,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情感融入,促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具有更为饱满的情感。同时课文的深刻情感是能够进一步反作用于学生的,通过课文中情感的加持,学生的内心世界会更加丰富。

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可以为学生引入一封詹天佑给诺索布夫人写的信,通过这封信将课文中的情感很好地延伸到课外,这封信充分能体现了詹天佑溢于言表的爱,也促使学生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更进一步,感受到詹天佑在帝国主义的胁迫、惨淡的现实情况下,仍能用一腔热情承担自己的责任,为我国能够拥有一条自己的铁路而努力。通过对课文有感情地阅读和课外资源的延伸,学生能深刻体会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在此感染之下,树立起更为坚定的爱国之心。

总之,小学语文课文及其中的重点字词句蕴含着十分深刻的情感内涵,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崇尚真善美等良好情感素养的优良教学资源。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侧重地引导学生对语文课程资源深入探究,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进而对学生情感素养的发展形成正向影响,让学生在情感浸润中健康快乐成长,为学生日后更为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鲁鹏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0(1).

[2]朱剑波.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教师,2019(12).

[3]李雅.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2).

猜你喜欢

情感教学情境小学语文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初探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
激发情感,让语文课堂教学“有滋有味”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