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喜爱”进行到底

2021-06-15杨丽环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习作指导激发兴趣

【摘 要】乡村小学的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其实并没有随着课改的推进而改变,一些学生在心底里还是很不喜欢写作。为了让学生喜欢习作,喜欢表达,乐于交流,教师需要探究习作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样学生的才思才能像泉水一样汩汩流出。

【关键词】习作指导;激发兴趣;找准时机;抒发真情;讲评激励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2-0203-02

笔者从事语文一线教学工作二十几年,对学生的习作情况十分了解。笔者发现,乡村小学的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其实并没有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而改变,他们还是很不喜欢写作。每次的写作都是“赶鸭子上架”,学生往往认为这是教师布置的作业,不得不完成,或者习作事关考试,事关成绩。從中可以得出,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写作,更别提主动积极表达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学生的习作要求,第一条就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1]”。现实与理想有何等的差距,每位一线教师都心知肚明。问题很清楚,重要的是怎么改变,才能让学生喜欢习作,喜欢表达,乐于交流。习作教学需要讲究策略,唤醒学生的“喜爱”,学生的才思才能像泉水一样汩汩而出。

一、要精心引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作指导第一阶段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乐于进行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法,兴趣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引导,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恐惧。首先,教师不应在习作教学之初灌输过多生硬的规则与要求,应尝试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加以精心指导。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训练“这儿真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暑假游玩的旅游景区,每一个学生都会描绘自己去过的地方,全班学生都能足不出户就感受到各个地方的美,在畅所欲言中,学生表达的欲望会增强。一些学生会说:“别人可以把去过的地方生动形象地告诉大家,我也得好好地表达,不要落于人后。”这样学生就有了信心,表达也就会水到渠成,对习作的恐惧也会减轻。其次,精心创设轻松的写作氛围,也能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2]。如在开展续写故事训练时,可以就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等童话故事,邀请学生参与训练,打开他们的“话匣子”,先有话可说,才能有话可写。学生的心扉被打开了,后续教学也就容易了。当然,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如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当面鼓励,在班上展示优秀作品,把学生的作品制作成小合辑,让学生明白习作不单是私人行为,还可以与别人分享。

二、找准时机,乐于表达,抒发真情

学生都喜欢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和组织有意义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尽情地玩,然后找准时机,鼓励学生通过习作抒发情感。如学完有关“石头”的课文后,由于笔者所教学生的生活环境(乡村、海边)中石头随处可得,笔者就开展了一次妙趣横生的“石”乐融融、“玩”味十足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一块块毫不起眼的小石头,勾勒出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整个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沉浸在“玩”味十足的创作世界里,以饱满的激情创作了一幅幅洋溢着童真与童趣的“石头画”,他们完全徜徉在小小石头的童话乐园里。为了使学生对活动有更深层次的体验、感悟,笔者及时组织、指导学生习作,由于学生正处于“活动我体验,下笔如有神”的习作最佳时机,笔者就让学生写出此次游戏的感受。最后,笔者收到了上百篇学生的习作作品,其中富有真情实感的佳作很多。一名学生这样写道:“望着眼前千奇百怪的小石头,我苦苦地思索,心里只有那焦急的声音,怎么办?突然我眼睛一亮,对了,我可以画一辆奔驰的飞车!说干就干,我麻利地拿起小石头,小心翼翼地挥动着手中的画笔。嘿,那普通的小石子一下子就焕然一新,五彩缤纷!……”通过阅读学生的作品,笔者深深感受到,这次语文综合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三、充分利用课文,顺势迁移

习作就是“我口说我心”的表达。要想让学生言之有物,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用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联想、表达等能力,着力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各方面的能力。教师要将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让学生在明白课文写作特点与技巧后,慢慢迁移到习作中。

如在三年级下册《蜜蜂》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课文是按照“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

论”的顺序,详细记述了捉蜜蜂、放蜜蜂、看蜜蜂的过程。作者法布尔通过观察蜜蜂的返回情况,按照先后顺序把整个实验过程清楚地描述出来,这体现了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本课的学习中,笔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孩子们,老师知道大家喜欢做小实验,而且也很喜欢与小伙伴分享,如何让你的伙伴也能再现你的小实验?我们可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认真回顾自己做小实验的过程,用文字把实验的具体步骤介绍给大家。”因势利导,为本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的习作要素“写清楚实验的过程,可以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作铺垫。

此外,部编版语文教材中,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较多,特别是比喻句、拟人句的运用。基于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指导,充分利用课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也可以指导学生在预习中画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优美句子,逐步系统地积累习作素材,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四、重视讲评,增强成就感

一些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没有重视对学生习作的讲评,这是很不应该的。讲评习作主要是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习作水平的学生进行激励与指导。习作指导中,不管是优等生、中等生,还是后进生,都十分想得到教师的肯定。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正确评价、合理奖惩的能力。在讲评学生习作时正确运用激励方法,使习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产生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对习作水平一般的学生,要让他们明白不足之处,并耐心地激发他们改正的欲望。

在习作讲评课中,笔者最受学生喜爱的做法是,把全班学生的习作中值得肯定的好词、好句或片段摘录到课件上,并写上“小作者”的姓名,与学生分享。学生读着自己和别人的好词佳句,个个脸上充满喜悦,眼神里充满羡慕与期待。特别是那些习作水平还需提升的学生,笔者能感受到,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好词好句,虽然有羞涩,但他们认为这就是教师对自己的鼓励和肯定,他们会更努力地学习。

五、重视面批和复批,提高学生的习作质量

很多教师认为,与学生面对面讲授,效果更好。许多教师会在学生写完作文后,在学生的习作本上作批改,然后让他们修改或补充,这种方式的效果与面批相比相差甚远。另外,学生可能对教师在习作本上写的评语不太理解,不知如何修改。长此以往,势必会慢慢磨掉学生迅速成长的信心,一些学生会觉得习作修改很麻烦,写作欲望慢慢消失。

之前,笔者任教班级的学生人数不是很多,每次习作后,笔者会用一节课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亲切的交流,并指导学生修改习作。半学期后,学生的习作成绩提升显著。两年后,全班学生毕业考试的习作平均得分是23分(满分25分)。这不仅仅是学生的收获,也是笔者的收获。现在虽然班级学生比较多,但笔者仍然坚持为学生面批习作,因为这种批改方式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作用明显。

一些教师忽视了“反复修改”的指导方法。其实,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學生也比较感兴趣。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多,能力的提高,当教师指导他们把以前写的作文和已经修改过的作文拿来再读时,他们一定会发现新的问题,想出新的修改方法。这种回过头来再修改之前的习作就是“反复修改”的指导方法,学生喜欢,效果显著。

六、有针对性地指导,逐步具体写作思路

在习作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无法写出具体流畅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思路不清晰,这就需要教师做有针对性的辅导,如指导学生理清构思的基本步骤,列出写作提纲,甚至给一些可参考的好词好句,这样学生的构思就会有章可循,他们自然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习作是学生书面表达的内容,只有熟练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能力。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兴趣,并且用心指导,让学生扬长避短,逐渐学会运用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和真情实感用规范的语言表述出来,真正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正璋,林碧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素养培植[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杨丽环(1978~),女,福建泉州人,汉族,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习作指导激发兴趣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指导的路径探究
谈基于学生本位的习作指导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链接课内外,实现读与写的无缝对接
解析习作“精准知识”教学的肯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