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微”技术成就灵动智慧的历史课

2021-06-15郭宝庆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合作探究导入

【摘 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播,如何让这些新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成为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微”技术重新激活了曾经被认为是“毫无乐趣”的历史课堂,将历史知识以轻松愉快且吸引人的方式呈现,极大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提升。历史课素材广泛,资源浩如烟海,如果能将这些素材和各种新媒体技术融合起来,历史课将会更加生动有趣,得到学生的青睐。本文针对历史课的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感升华、“微”技术打造课堂等环节,尝试融入新媒体技术,成就灵动智慧的历史课。

【关键词】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2-0054-02

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微时代”已经到来。深受学生欢迎的历史课也应紧跟时代步伐,让各种“微”技术进入课堂,为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提供舞台。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微”技术的参与。“微”技术的加入,可以丰富中学历史课的教学内容,并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一些视频资料分享给学生,让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此外,“微”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展现生动的情境和逼真的场面,引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发地探索历史,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微”技术能够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更加积极,从而让教学效果得到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久而久之,教学的效果就会慢慢体现出来。

在灵动课堂当中,所有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可以通过“微”技术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并且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当下灵动课堂的构建一般可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是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多跟学生互动交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是学生,学生应该配合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进行深度合作,提高协作能力。教师应该思考如何通过“微”技术来提升课堂效率?下面笔者将以《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的教学实践为例,分析巧用“微”技术,成就灵动智慧的历史课的策略。

一、“微”在导入处,激发灵动智慧课堂的兴趣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导入是一堂课的序曲,一节历史课如果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学习,从而为上好课打下基础[1]。

微视频集声音、影像等多种元素于一身,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在课堂导入方面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进入到历史场景中,探究历史的真相。

笔者在“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的教学中,以电视剧《秦始皇》的主题曲《秦王扫六合》导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雄壮的歌声,配上震撼的画面,很有感染力。视频结束后,笔者提问学生:

“这首歌曲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呢?”由此导入新课。

二、“微”在自主学习时,打造灵动智慧课堂的高效点

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微课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应用简单等特点,这种天然属性有利于拓宽课堂教学时空,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3]。

在讲授“秦的统一”这一部分时,笔者制作了“秦统一的过程”的微课,采用动态地图,展现了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朝采用“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并定都咸阳的全过程,还展示了秦朝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长城等重大历史事件。借助微课,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秦朝统一的整个过程,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培养了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

三、“微”在合作探究时,成就灵动智慧课堂的智慧点

合作探究能力也是中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4]。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巧妙设计一定的教学微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有很大的作用。秦统一的条件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解决该问题时,笔者设计了以下微情境。

材料一:《孟子·离娄上》中所言:“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材料二:李斯《谏逐客书》:“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请学生结合以上材料和课本,小组合作探究秦能够实现统一的条件有哪些。学生经过激烈讨论,逐步得出了秦统一是当时政治、经济、社会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设计上面的教学微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不仅为学生课堂学习、探究、反思等活动奠定了基础,有效解决了重难点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观、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也有很大帮助。

四、“微”在情感升华处,点燃灵动智慧课堂的感情点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也是学生应建立的历史核心素养之一[5]。如何让学生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发生改变呢?在学生情感升华处使用“微故事”教学,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也能够升华学生情感,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本节课的结尾处,笔者讲了这样的微故事:同学们,我们生长生活在文登,你们知道这个地方的历史吗?早在先秦时期,秦始皇在东巡中,就召集了很多文人在文登吟诗作赋,给文登留下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在这几千年的时间里,文登孕育出了许多优良的品质和文化,包括崇尚文化、崇尚人才、崇尚知识、崇尚奉献、崇尚业绩,也形成了“文登学”的概念。如今,新时代又赋予了“文登学”新的内涵,即“自强不息,和谐向上”的精神,它既是对古老“文登学”精神的传承,又让“文登学”精神内涵更加丰富。作为青年学子的你们有责任、有义务将“文登学”精神发扬光大。在认真聆听故事后,学生的爱国心、家国情、责任感被唤醒。

五、“微”技术打造课堂,要有教育家的情怀

巧用“微”技术,不能一味的追求新、追求趣,还要回归教育的本质,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知识,打造优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微”技术来营造灵动课堂,并且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的效率。灵动课堂是教师深入探索教学方式,并对其进行改革创新的成果。不仅需要教师了解和认识“微”技术,同时也要求教师熟练运用“微”技术。

第一,教师应该围绕新课标的要求来使用目前的教材,通过课程设计落实教学要求,这样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师还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把握跟学生互动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第二,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微”技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实践与知识教学相融合,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探究历史,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并激发创新思维。

第三,教师要做好“微”技术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整合,在实践新方法时,需要考虑实际的应用环境,并且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互动,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动态化,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并且提升教师个人能力与素质。

第四,在教学中,还应多倾听学生的意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历史课堂中积极、巧妙地利用各种“微”技术,能够优化历史课堂教学,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微环境”,细中见真、“微”中知著,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就灵动智慧的历史课,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活力,激励学生真正认识历史,看见历史的魅力,喜欢上历史,自觉去学习、去探索。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目前的历史教学会慢慢应用上很多“微”技术。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把历史课堂演绎得更加灵动、更加高效精彩!

【参考文献】

[1]葛茂升.巧用多媒体技术 构建中学历史灵动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

[2]凌士彬.灵动课堂:育人为本理念下的素养与能力诉求[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8).

[3]刘鹏,阮玉婷.巧用信息技术,灵动初中历史课堂[J].中小学电教(教学),2016(5).

[4]刘合兵.多媒体技术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何成刚.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郭宝庆(1980~),男,汉族,山东肥城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合作探究导入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