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好“五关”: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2021-06-15谈佩华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

谈佩华

【摘要】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小学生学习文言文能够积累丰厚的底蕴,培养自身的文化气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三至六年级安排了文言文教学,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大多篇幅短小,朗朗上口,浅显易懂。教好文言文,让学生真正喜欢文言文,学会阅读文言文,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

【关键词】文言文 阅读 教学策略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内容虽然不多,但对小学师生来说,怎样教好、学好还是非常陌生的文言文?课后习题虽然可以作为参考,但文言文需要教到什么程度,仍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层层把关,把文言文教学落到实处。

一、把好语言朗读关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差别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要抓好朗读教学,将文言文读通、读顺,读出韵味。然而,学生往往不喜欢枯燥乏味地反复朗读,因此,丰富朗读的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读好文言文。

1.反复朗读,扫除障碍

学生刚接触一篇新的文言文,可以由教师进行范读,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练读,亦可小组内进行互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字词的读音、句段的节奏。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师:孩子们,这篇文言文连题目不过37个字,你们试试看,读几遍能把这个故事读顺?

(学生一听一共才37个字,顿时感兴趣了。)

(学生认真地练习朗读。)

师:你读了几遍觉得文章读顺了呢?

(有的学生说一遍,有的学生说两遍。)

师:为了在短时间内读顺文言文,你是怎样做的呢?

生:和一般的文章相比,我读文言文会放慢速度。

生:我遇到读不顺的地方会反复读,在不同的停顿处比较读,感觉哪个通顺就选择哪种方法来读。

生:我是看看书上的注释,想象字词的意思,再练习朗读。

师:谁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呢?

(学生都非常踊跃地举手。)

2.难句导读,突破障碍

文言文的句读十分重要,涉及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所以教师对难句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师:在《囊萤夜读》一文中,有“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一句。该怎样断句呢?谁来试试?

生:应该读“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生:我也覺得应该在这儿停顿,因为书上有“练囊”的解释,是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生:我觉得应该读“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夏月”可以看出是夏天的夜晚,这是表示时间的,和后面的内容也可以断开。

师:孩子们真会思考。这个长句子这么一断就通顺多了。不过老师还要提醒大家,“盛”是多音字,读“chéng”,是“装”的意思,“盛数十萤火”的意思是装几十只萤火虫,和后面的“以照书”可以断开来,这样就清楚了装萤火虫是用来干什么的。所以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读:“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来,跟着老师读两遍。

(带着学生朗读,学生很快就明确了长句的断句,朗读的节奏。)

3.角色分读,增加情趣

分角色朗读,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朗读形式,丰富多变的角色朗读代替了原本枯燥乏味的齐读,能让学生走近文本,展开想象,体会文本中的情感。教学中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就连性格内向、平时寡言少语的同学也愿意参与其中。

如《精卫填海》一文,可以把两句话标注不同的颜色,男女生分读;或者把文本变成几种不同的颜色,分小组接龙读。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训练中,慢慢地就把文章读通了、读顺了。

二、把好字词理解关

文言文中每个汉字的意义都是比较固定的,古代语言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所以要把每个单音节词转换成现代汉语中对应的双音节词,教学中,字字落实显得尤为重要。文言文还有特有的语言现象,如通假字、一字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等,在教学时都应注意。

1.借助注释来理解

从三年级开始,教材的编写就注重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从而理解课文大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利用注释来理解相关的字词。

2.抓住关键来理解

如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课后第三题:

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胤恭勤不倦。(疲倦)

家贫不常得油。(  )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

这些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基本一致。“贫”是“贫穷”的意思,“弃”是“放弃”的意思。学生运用扩词的方法,可以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消除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3.发现异同来理解

在文言文中,相同的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也截然不同。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中,“诸儿竞走取之”“人问之”“取之”,这三个句子的共同点是都有“之”字。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之”字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往往用于指代某一样事物,接下来可以请学生自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思考三个“之”字分别代表了什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通过交流,学生知道了:“诸儿竞走取之”,这里的之代“李子”;“人问之”,这句中的“之”代“问王戎怎么回事”;“取之”中的“之”是代“李子”。

4.古今对比来理解

文言文中有一些字词与现代文的意思有很大区别,例如《精卫填海》一文中,“炎帝之少女”中“少女”一词,现在一般指未成年的女孩,而在这里指炎帝的小女儿。再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中的“诸儿竞走取之”,“竞走”一词的意思是争着跑过去,其中“走”是跑的意思,与现代文中“走”的意思完全不同。通过对比,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字词在古文中特殊的意思。

三、把好了解大意关

对于初次学习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养成逐字逐句直译的良好习惯,对以后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是大有帮助的。

1.巧用插图,了解故事

教学《司马光》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图猜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用教材中的插图,学生比较熟悉,同时也是一种暗示,让学生明白插图很重要,借助插图可以更好地了解课文的内容。

2.问题导读,理清内容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独辟蹊径,给学生搭台阶。仍以教学《司马光》一文为例,在朗读的基础上,一问:“故事中有哪些人?”让学生通过比较,判断司马光是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二问:“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三问:“结果如何?”学生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了。

四、把好背誦积累关

学习文言文,读背是根本。先把文言文读通顺,然后再背诵下来,对于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榜样示范,激励背诵

我在课堂上经常请背书背得快的同学走上讲台,现场为同学们示范背诵课文,并介绍自己的心得。这样做使学生们身边有了学习的榜样,有利于增加背诵文言文的兴趣。

2.简要复述,帮助背诵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说”和“背”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背诵课文之前,利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使他们能有所思、有所获,再让学生背诵就顺理成章了。

3.情境表演,理解背诵

情境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在背诵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配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可以化难为易。

五、把好拓展阅读关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依靠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是远远不够的。拓展阅读是以课文为中心,拓展与课文相关联的文章或书籍。拓展阅读的切入点,是同一作家、同一主题、同一题材、同一体裁,或是与“这一篇”相关联的整部作品,旨在强调学生在阅读时的横向和纵向联通,让学生在连续的思辨、对比和内化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1.推荐阅读促积累

教学完课本上的文言文后,教师还可以推荐有能力的学生阅读《世说新语》《山海经》《列子汤问》等文言文著作。但阅读拓展也要注意有度,小学阶段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只要求扎实读背即可。

2.比较阅读促迁移

在教学一篇文言文后,教师可以找类似的文言文,使学生经历读、品、悟的学习过程,进而探索内容以及写法上的共同点,这是思维层级的递进,更是学习方法的迁移和运用。例如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后,可以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曹冲称象》,诸小儿和众大臣的行为更加衬托了王戎和曹冲的善思、多识,凸显了智者的形象。

3.演绎阅读促实践

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丰富语文实践活动,将讲好故事与演好故事的要求融入文言文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在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实践、语法的习得、经典语句的积累,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欣赏语言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和桥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