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澳网女双冠军的技术对比分析

2021-06-15林进清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7期
关键词:接发球落点使用率

林进清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双冠军由中国选手和澳洲本土选手跨国组合夺得(以下中国选手简称“Z”澳洲选手简称“S”),Z 作为中国选手为中国网坛争得了荣誉,大众对该组合寄予厚望。如今,技术的全面性和精细化已经成为现代网球女双的发展趋势,双打的重要策略之一是攻击组合中相对弱的一方或针对一方的技术弱点,所以双打技术上的“木桶效应”不可忽视,该组合在比赛中表现出的技术弱点需要加以强化。

一、各项技术统计对比分析

(一)发球技术统计分析

如表1所示,一发成功率方面:Z 达78%,S 为70%,世界优秀女网选手平均水平为73.4%,Z 比S 高8%,与世界优秀女网选手的平均水平相比,Z 高出了4.6%,S 低了3.4%,;一发直得率方面:Z 为22%,S 为36%,世界优秀女网选手平均水平为21%,S 高出Z14%,S 和Z 均高于世界优秀女网选手平均水平;一发赢球率方面:Z 为63%,S 为68%,世界优秀女网选手平均水平为61.5%,S 高出张帅5%,Z 和S 均高于世界优秀女网选手平均水平;二发赢球率方面:Z 仅有34%,S 达61%,S 高出Z27%。以上数据比较可以看出:Z 的一发成功率高,但直得率较S 低,在稳定的同时再加强发球质量;S 的一发成功率低于世界优秀女网选手的平均水平,有待加强;S 的一发发球质量高,得分效果好,一发直接得分能力强,具有进攻性,二发跟一发得分情况差不多,二发赢球率能达60%以上,也同样具有进攻性。

表1 Z/S发球相关数据统计(平均每盘)

值得关注的是S 的Double 数量平均每盘1.4 个,且有时是在关键分上,送分给对手,说明S 的发球虽然进攻性、威胁性很强,但稳定性需提高。相反Z 的发球偏保守,Double 虽然仅有0.2 个,但Ace 也是仅有0.1 个,且一发和二发的赢球率相差29%。Z 应该在确保不出现Double 的同时,提升一发和二发的攻击性和威胁性,获取发球优势。

(二)发球落点及得分率分析

本文将左和右两个发球区平均分成三等分,靠近单打线的区域为外角,靠近中线的区域为内角。

表2可以看出左区和右区Z 的发球落点选择率都是内角>中路>外角,S 的发球落点选择率都是内角>外角>中路。一般情况下,相对于其他落点来说,内外角落点的威胁会更大,中路发球以追身和变化为战术意图。在落点的控制上,Z 左区和右区的内外角落点选择率平均为66.5%,S 左区和右区的内外角落点率平均为77.5%,S 比Z 高出10%。可以看出S 的发球更能够发出角度,在内角、外角的控点能力较强。

表2 发球落点统计

通过表3可发现Z 左区的落点得分率为外角>中路>内角,右区三个落点得分率都为55%,S 左区的落点得分率为内角>外角>中路,右区的落点得分率为外角>中路>内角。对于发球人员来说,接发方若是右手为持拍手,通常会侧重于攻击对手的反手接发位,也就是左区外角和右区内角。

表3 发球各落点得分统计

综合落点选择率及得分率相比较可以得出:Z 在左区外角落点率是最低,仅有16%,得分率反而高达到80%,说明Z在左区发外角球对对手反手接发的压迫性强,得分能力较高。左区内角落点率是最高46%,得分率却最低只有48%,不足一半。说明Z 左区发内角球对对方正手接发的压迫性不够,发球得分优势体现不足。Z 应增加左区外角的使用率,多利用己长,压制对方反手得分,加强左区内角发球的攻击性获取得分优势。S 在右区落点率最高的是内角50%,内角得分率却最低57%,左区内角落点率最高为56%,内角得分率也最高达到了75%,右区内角落点得分率比左区内角落点率低18%,右区外角的得分率达到76%。说明S 右区内角发球的攻击性、得分效果是需要强化的部分,主要得分落点是左区内角和右区外角。

(三)接发球得失分分析

接发球从某种意义上比发球更重要,因接发球只有一次机会,发球有两次机会。由表4可以看出,接发球直接得分率方面:Z、S 和世界优秀女网选手分别为15.0%、14.4%和12.5%,Z 比S 高出0.6%,S 和Z 均高于世界优秀女网选手平均水平。接发直得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选手是否能将被动的接发球局转为主动,控制比赛节奏。接发球直接失分率方面:Z、S 和世界优秀女网选手分别为19.8%、20.7%和18.80%,S 高出Z0.9%,S 和Z 均高于世界优秀女网选手平均水平。接发球被动失分率上,Z 和S 分别为7.8%和8.2%,S高出Z0.4%。说明Z 和S 的接发有一定的威胁性,但在接发成功率上需要加强,在保证成功接发的前提下寻找机会得分。相较而言在接发球得失分情况上,Z 的表现优于S。

表4 Z/S接发得失分情况(平均每盘)

(四)接发球技术统计分析

接发球的基本技术方式分为:抽球、挡球、拉球、削球。由表5可以看出,接发使用正反手抽球方面:Z 和S 分别79%和77%,其中反手接发使用率最高,因为通常情况下反手技术水平会比正手弱,所以发球方一般选择攻击对手的弱项。对比正手抽球的接发得分情况,Z 和S 的得失分情况差不多,但在反手抽球的接发得失分上,Z 直得率为12%,S 直得率为8%,Z 比S 高出4%,Z 直失率和被失率一共为16%,S 直失率和被失率一共为31%,S 比Z 高15%。明显的看出S 的反手接发失误率高,直接失分多,是需要提高的技术部分,使得均衡发展。挡球及其他接发方式是一种被动击球或为了过渡一拍的情况下选择的防守型接发方式,一般不具有进攻性。Z 用这样的接发方式的直失率很高,需要加强对来球的判断和作出迅速反应,调整脚步尽量多的用正反手抽球完成接发或用其他的接发方式先把球回到有效区内。

表5 接发球技术使用率及得失分情况

(五)底线抽球技术统计分析

由表6可见,在五场比赛中,Z 和S 的底线抽球技术使用率分别为56%、52%,得分率分别为16%和13%,两人失分率都是10%。可以看出Z 的底线抽球技术使用率较高,得分能力比S 好,Z 之前是主单打的网球运动员,底线稳定,正反手技术均衡,是她的优势,再加上由于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与欧美选手在身材上的差距和采取一些适合我国选手的技战术打法,比如稳定且强势的正反手底线抽球。

表6 底线抽球得失分统计

(六)网前截击技术统计分析

网球截击是现代网球中一项重要的得分手段,尤其是双打[2]。由表7可以看出,在五场比赛中,截击技术使用率方面:Z 和S 分 别 为17%和26%,S 比Z 高9%,这 与S 主 网前,Z 主底线的组合战术分工有密切联系。截击技术得分率方面:Z 和S 分别为33%和22%;截击技术失分率方面:Z 和S分别为18%和22%。可以看出Z 的网前较以前的竞技水平进步了很多,能把握住机会,得分情况可观。斯托瑟在网前的时候多,但得分情况不佳且失误较多,斯托瑟应该加强网前下分的能力,在减少失误的同时提高截击效果,获取得分优势。

表7 截击得失分统计

Z 网前主动截击技术使用率为5%,S 网前主动截击技术为4%,Z 比S 高1%。Z 和S 该技术的得分率分别为50%和62%,Z 的网前主动截击技术得分率比S 低12%,失分率比S高8%。可见Z 网前较为活跃,抢网意识强烈,但得分效率不高,Z 网前表现活跃,有效对对方造成干扰,需要加强对抢网时机的判断,把握时机,提高对机会球的得分率。S 在把握比较大时候抢网进攻,得分效果较好。通过录像回放看出,S 的网前比较保守,不够积极主动。

表中的“漏网”代表对方利用网前站位空挡击球穿越网前,网前人在无准备、未碰到来球的情况下直接失分。S 5 场累计在网前的漏球达到15 个,Z 11 个。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发现S 经常在Z 和对手底线相持的情况时,站位太靠中线,而导致对方穿网得分。明确站位分工,不要留出空挡让对方偷袭。加强预判,把握时机迅速移动抢网,不要提前暴露自己抢网的动向。尤其在对方被大斜线拉出场外时,注意直线的防守。

(七)挑高球技术统计分析

由表8可以看出,挑高球技术在 Z/S 组合中使用较少,Z略多,但失分率大于得分率。挑高球作为一种战术性的调整手段,直接得分的可能性不大,尽量减少直接失分的几率,寻找得分的机会。如今双打比赛中“双上网”战术运用的越来越多,挑高球技术运用的也越来越多[3],但 Z/S 组合更多的是用抽击球去应对对方的双上网。应适当的、有意识的利用挑高球技术,技巧性的破解对方的“双上网”战术和化解场上的一些被动局面,使得得分手段更灵活、更丰富。注重挑高球技术运用的时机和质量,以获取得分优势。

表8 挑高球得失分统计

(八)高压球技术统计分析

通过表9看出:球技术使用率方面:S 和Z 分别为6.3%和5.6%,两者得分率都是50%,斯托瑟的失分率为3%,张帅的失分率为15%,比斯托瑟高12%。通过观看比赛回放可以看出高压球是张帅的技术短板,出现过在同一场比赛中两次打高压球打空的现象,斯托瑟的高压球技术相对更有优势,失分次数少,比赛中在处理一个两者都可以打高压球的情况时,多数是让给S 去打,也说明S 的高压球更有把握直接得分或创造优势条件。Z 的高压球技术失分率较高,需提高其成功率,处理有难度的高压球,注重落点并积极的准备第二次进攻。若来球较浅,则把握机会一拍直接得分,是需要强化的部分。

表9 高压球得失分统计

(九)中前场抽球技术统计分析

通过表10可以看出,抽球技术使用率方面:Z 和S 分别为7.5%和3.1%,比Z 低4.4%,在一定程度上与Z 主底线站位、Z 的底线击球给对手造成压迫导致回球较浅的因素有关。Z 中前场抽球技术的得分率为37%,失分率为9%,S 中前场抽球技术的得分率为28%,失分率为6%。可以看出Z 的中前场抽球有较强的进攻性和得分能力,是优势技术部分,但在稳定性上需要加强,把握得分的机会。

表10 中前场抽球得失分统计

(十)制胜得分和非受迫性失误统计分析

通过表11可以看出,五场比赛Z 正手和反手各打出8 个制胜分,S 正手打出13 个制胜分,反手打出4 个制胜分,可以看出Z 的正反手击球比较均衡,同样具有攻击性。S 则明显的正手击球的进攻性比反手更强,正手击球比反手击球更有信心,S 应加强反手击球的威力,补充弱项。总体对比来看:S在制胜得分和非受迫性失误这两部分的表现都略好于Z。

表11 正反手制胜得分及非受迫性失误情况

二、结论

1.Z 的一发成功率及稳定性高,但在得分率上一发和二发差距较大。S 的一发和二发的质量和得分能力比Z 强,在落点的控制上比Z 做的更好,但一发成功率低于Z 和世界优秀女网选手的平均水平,Double 数量偏多,稳定性有待加强。Z 发球左区外角落点得分率最高,使用率最低。S 发球右区内角落点使用率最高,得分率最低。

2.在接发得失分情况上,Z 比S 做的好。Z 和S 的接发有一定的攻击性,但接发成功率需要加强。Z 和S 的反手接发使用率最高,但S 的反手接发能力比Z 弱,失分率高。Z 的挡球接发方式失分率很高。

3.Z 的后场抽球技术使用率比S 高,得分能力比S 好,底线稳定,正反手技术均衡是她的优势。S 的截击技术使用率比Z 高,Z 的网前得分情况比S 好;Z 的网前抢网更活跃,但得分率不如S,S 的网前比较保守,在更有把握的时候抢网进攻,漏网个数偏多。

4.Z 的高压球技术失分率比S 高,是需要强化的技术部分。S 的高压球更有把握拿分或创造优势条件;中前场抽球技术上,Z 的进攻性和得分能力比S 强,但在稳定性上不如S;S 在制胜球和非受迫性失误这两部分的表现都略好于Z。其中Z 的正反手制胜分表现均衡,S 则明显正手强于反手。

三、建议

1.S 需要提高一发成功率,减少双误次数,加强稳定性。发球右区内角落点的优势不明显,需要加强攻击性压制对方反手或依靠多变发球落点来获取发球的主动权。Z 应该在确保不双误的同时,提升一发和二发的攻击性,获取发球优势。在内外角的落点控制上要加强,增加左区外角的使用率,压制对方反手得分。

2.Z 和S 需要提高接发球成功率。S 要重点加强反手接发能力,Z 需要加强对来球的判断和作出迅速反应,尽量多的用正反手抽球完成接发先把球回到有效区内。

3.Z 需加强对抢网时机的判断,提升网前威力。S 应该加强网前下分的能力,在减少失误的同时加强截击的攻击性,获取得分的优势。

4.Z 需要提高高压球技术,尤其在处理有难度的来球,注重落点的选择及提高成功率,并随时做好第二次进攻准备;在中前场抽球技术上,张帅要加强稳定性,S 则需要加强进攻性;S 应加强反手击球的威力,补充弱项。

猜你喜欢

接发球落点使用率
基于空间分层组合设计的火箭落点实时计算模型
如何预防磁盘使用率过高?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近期世界大赛女排主要对手接发球效果的对比与对策研究
青年球员的乒乓球接发球抢攻战术选择的研究
美火星轨道器拍到欧洲着陆器落点图像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
第52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前3名选手接发球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