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AI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

2021-06-11张艺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冰海棠花意象

(西华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39)

摘要:近年AI技术研发者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引入的深度学习技术,使得自然语言处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也使得自然语言处理应用的范围大大扩展。与此同时,AI被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翻译、文学创作与新闻播报等自然语言领域。本文主要是基于AI创作的文学文本对其创作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本文基于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推出的写诗AI“乐府”所作的86首近体诗,清华大学语言与语言实验中心的作诗机器人“薇薇”所作的三首近体诗:《海棠花》《镜》《早梅》和计算机诗词创作系统“九歌”所作的23首绝句以及“微软小冰”现代诗歌集《阳光失了窗玻璃》,从意象运用、韵律特点、情感抒发的角度出发,分析其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人工智能文学创作艺术特色

机器人作诗写文在这个时代早已不算是新鲜事了,早在1959年,德国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首机器人创作的诗歌。在中国有清华大学语言与语言实验中心作诗机器人“薇薇”、“九歌”以及微软亚洲作诗机器人“小冰”等。笔者在此主要以人工智能视域下的中文格律诗自动生成系统为例,简要叙述AI是如何进行诗歌创作。中文格律诗自动生成系统的运作机制主要在于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以及诗词类艺术鉴赏进行数字建模,来实现通过计算机技术系统化的生成格律诗题材的文学作品,以适应现阶段社会环境中的信息化艺术发展形势。[1]换言之,AI诗人背后的创作团队通过对中国古代有严格格律要求的近体诗,如律诗、绝句等诗歌艺术的形式、韵律以及相关意象的代表含义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对诗歌创作的韵律、意象选择、氛围渲染等规律的掌握。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做到通过用户输入的诗词类型以及关键词就可以创作出以二者结合为特征的格律诗作品。同理,AI在创作现代诗歌也具有相似创作特点。

一、意象

(一)产生过程

1.古诗

以华为的“乐府”AI的创作技术开发为例,开发者利用一个有2.35亿句子的中文新闻语料库进行预训练,通过收集了公开可得的25万首绝句和律诗即中国近体诗进行微调,把训练用的诗词序列化为格式化的文本序列,作为训练数据,然后通过对语言模型token的抽样,生成满足形式和内容的诗词。[2]用户通过输入相关关键词便可得到相应的诗篇。如分别向“九歌”和“乐府”输入“月夜”这一关键词,便会得到月色、潮声、三更梦、孤灯、雁影、钓鱼船、清影、寒声、露草等与“月夜”相关的意象。

2.现代诗

2017年5月1日,在全球围棋第一人柯洁对战AlphaGo进行人机世纪大战前两个星期,“微软小冰”,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窗玻璃》[3]。小冰背后的研发团队介绍,“小冰”是在学习了1920年以来的519名诗人的现代诗的基础上,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等技术手段模拟人类的创作过程,花费100小时,训练10000次之后,才拥有了现代诗歌的创作能力;接着,“小冰”会在识别工作人员给定图片后,通过自由联想而进行创作,其中涉及的意象范围广泛。

(二)类型丰富

1.从心理学分类

涉及视觉、听觉、动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

2.从内容上分类

有自然界的物象,如月夜、秋风、孤舟、菊花、鹧鸪、杨柳、朝露、绿苔等;有人类社会的物象,如东篱、江南、故园、紫台、青冢;还有东川竖子裘、陶令辞彭泽等典故意象及黄金十二州等事象。

3.从表现功能上分类

比喻性意象、象征型意象以及描述型意象都有涉及,比喻性意象例如“高枝嫩叶浑如画,细子轻花却似鞭”比喻海棠花娇妍、美丽,又如“渔舟归棹晚,欧鹭去帆回”中“渔舟”、“欧鹭”比喻游子在外漂泊等;象征型意象有《赠得古原草送别》中的“桃李”“香草”等;描述型意象则更多,在诗词中起到描述景象,铺垫情感的作用。《月夜》中的思乡意象,《江上田家》中的“桑熟蚕三眠,人家半依楼”中的“桑”“蚕”“人家”的展现乡村生活画面。这些意象通过诗词语言,塑造出了不同的形、色、声、态,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构成了多样的意境。在同一篇诗文中也包含着不同类型及表现功能的意象,例如《使至塞上》中既有“边民不信”的行为意象,又能从“愿奏泥封下九重”“伤心未定是争雄”等句中展现出情态意象,以及“汉家飞将”的典故意象等。既有“阳关路转干戈密”“渍草霜来帐幕明”的描述场景、铺垫情感的描述型意象,也有“天骄”的比喻性意象。

(三)与意境的联系紧密

在《阳光失了窗玻璃》诗集中“梦”这一意象,出现的次数最多。以第一节“在那寂寞寂寞的梦”为例,此章节中,“梦”的意象出现次数高达26。小冰诗歌的梦呈现阴柔之美,梦既是没有羁绊、可以实现一切的天堂,如“你像是梦中的一点平土/它常把我的海水洗甜”。再如 “牧羊神从我的门前过去/逗着我们的永远的梦/曾经在这世界/知我欢乐的时候”中的梦与理想、美好、希望、追求有关,偏向积极的意义,没有理想失落的意义指向。

二、诗词格律

(一)押韵细致

在押韵方面较为符合近体诗严格的押韵要求,即偶句的末字必须押韵,首句的末字可押可不押。并且三首是均是一韵到底,没有换韵,《早梅》:“春信香深雪,冰肌瘦骨绝。梅花不可知,何处东风约”中“雪”、“绝”、“约”押的是ue韵,《海棠花》中“水”、“垂”、“辉”押的是ui韵,《镜》“照影金精映,钗头角黍青。白发红袖下,明月满庭清”中“映”、“青”、“清”押的均是ing韵。三首诗除了《早梅》中的第二句“冰肌瘦骨绝”,未押平声韵,其他两首诗中的偶句包括《早梅》中的最后一句都是押的平聲韵。

(二)“对”的遵循

AI创作的三首诗除了《早梅》,《镜》与《海棠花》两首诗都是单句句末用仄声,双句句末用平声。《早梅》一诗中“何处东风约”一句出现了近体诗不允许的“三平调”即:仄仄平平平。

三、情感表达

(一)融情于景

在上述意象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出AI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具有擅于运用意象的特点,如《海棠花》一诗,AI“面对”自然景物时,就像是一台会作诗的高清摄像机,在记录美好画面同时,也向读者细致地描绘花的自然美。《海棠花》中有多个意象结合在一起,虽然没有达到融情于景的境界,只是单纯地记录客观的风景特色,而没有通过景物所触发内心的感情活动,但“红霞淡艳红妆水”与“满城春色在天辉”两句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春的生机与希望。

(二)情感内涵丰富

在《阳光失了窗玻璃》诗集发行之前,人们对于人工智能创作诗歌大都持否定态度,但小冰的诗也有其优美与独特。比如“青蛙儿正在远远的浅水,她嫁了人间的许多颜色”、“树影压在秋天的报纸上,中间隔着一片梦幻的海洋”、“她飞进天空的倒影,便迷路在人群里了,那是夢的翅膀,正如旧时的安适。”等,从这些句子里我们能够看出,小冰在意象组合以及语言表达方面是有“天赋”的且具有一定的水准。

“看那闪烁的几颗星/西山上的太阳/青蛙儿正在远远的浅水/她嫁了人间许多的颜色”,“嫁”原本指女子的特定礼仪行为,是礼仪伦理方面的用语,在此诗的语境里,“嫁”有转接、转移之意。把自然事物的颜色赋予了灵动与生机。

四、结束语

人工智能诗歌是AI在深度学习阶段中模仿诗人的情感与表达方式之后,再进行的计算与技术结合的一次展示。AI诗篇中好句子容易拼成,但一篇成功的诗歌需要要意境与情感连贯顺通,做好起承转合。AI作为一种强大的计算工具,可以通过计算文学文本中的情感,即通过情感与语句的对应关系使AI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实现情感语句的创作。

文学应该具有审美超越精神和人文关怀,这是永远应该坚守的。用AI进行文本创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人类文学的发展也并非一无是处。AI使更多的人能够在多个方面接触到文学,也能使文学的呈现方式更加的多样化。但另一方面,也应该思考如何引导AI进行创作甚至是如何客观评价AI自主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朱骐.人工智能视域下中文格律诗自动生成系统的有效性研究.文学教育[J].2018.(2):86.

[2]YiLiao,YashengWang,QunLiu,XinJiangHuaweiNoahsArkLab.GPT-based Generation for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arXiv[cs.CL].2019.5:2-5.

[3]小冰.阳光失了窗玻璃[M].北京联合出版社.2017(5):1-38.

作者简介:张艺(19970523)汉族,四川省成都市,本科,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向:文学。

猜你喜欢

小冰海棠花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微软人工智能小冰升级
画眉
“微软小冰”发布首个MV 马来西亚女神朱主爱献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