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质疑处涵泳,在思考中提升

2021-06-11左高超刘锦华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记念祥林嫂纪念

左高超 刘锦华

“强”的真正含义

鲁迅先生是语言大师,他的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当。《祝福》作为其小说作品中的精品,长期以来一直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并被作为语言运用的典例。然而,正如陈日亮老师所说:“鲁迅的文章如果粗读一遍,一般只能懂得五六成,至多七八成。”(陈日亮《〈拿来主义〉应该拿什么来教》)为此,各版本的语文教材在选用鲁迅先生的文章时,总要附加大量的注释,以增进学生的理解。这些注释大都解释准确;然而,也有个别注释让人疑惑不解。

比如,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镇后,她和柳妈谈起迫不得已改嫁的事时,柳妈诡秘地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这个“强”字,课本注释为“[强(jiàng)]固执,不听劝导”。

对于这个注释,许多学生表示怀疑。有的学生用代入法验证,发现感情色彩不对。理由是柳妈是坚信“好女不嫁二夫”的人。她认为,祥林嫂应该宁可撞死也不要改嫁,所以她才对祥林嫂说:“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既然柳妈赞成祥林嫂撞死,那么“再一强”作为“撞死”的性格因素,就应该是一个褒义词。而课下注释为“固执,不听劝导”,显然感情色彩不一致。

面對学生的质疑,笔者并没有马上做出解释,而是为他们提供了两个验证方向:1.比较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所有关于“强”的注释,寻找差异;2.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寻找“强”的词典义。

经过一番查找、比对、讨论,学生们得到了以下结论:鲁人版教材认为“强”就是“犟”,注释和统编版基本一致,认为“强”是“固执,不听(或不服)劝导”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将“强”注释为“强硬不屈,固执”,而把“犟”注释为“固执,不服劝导”。由此可见,不管鲁人版教材还是统编版教材都混淆了“强”和“犟”的含义,把“强”等同于“犟”,并采用了“犟”的含义,这是错误的。事实上,文中的“强”应该是“强硬不屈”的意思,是个褒义词。

很明显,学生的解释不仅有道理,而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通过这样一个“质疑——求证”的过程,学生所收获的,不只是一个汉字的含义,更是一种思维的提升。

用“钉”还是用“盯”?

《祝福》中写到,“我”回到故乡后遇见了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祥林嫂,木刻似的她问“我”到底有没有魂灵。“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

此处的“钉”,下文注释为:“现在写作‘盯。”笔者认为这是一处多余的注释。首先,对于高中生来讲,不用注释也能明白它用法的改变。其次,笔者认为,此处用“钉”似乎比用“盯”更好。出于职业敏感性,笔者觉得这是一个具有十足教学价值的问题。

笔者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学生:你们认为此处应该用“钉”还是用“盯”?同学们经过一番讨论和探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生1:从上文来看,我觉得还是用“钉”好。因为“钉”的动作发出者是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祥林嫂,此时的她目光呆滞,“仿佛木刻似的”“那眼珠间或一轮”,“钉”字最能体现此时祥林嫂的神态。如果用“盯”字则很难把祥林嫂此时的神态表现得如此形象、逼真、传神。

生2:我觉得从动作的接受者的角度来看,也是用“钉”好。动作的接受者是作品中的“我”,“我”是被动接受者,从文中可以看出,面对祥林嫂的询问,“我”很狼狈,内心比较痛苦,“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用“钉”字能把“我”内心的痛苦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生3: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用“钉”好。当时的祥林嫂备受鲁镇人的冷落,没有人愿意和她交流,她心中的疑惑也无人愿意倾听。因此,当她看到“我”这个“识字的出门人”时,内心是激动的,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钉”字恰好能把祥林嫂此时“紧紧钉住不放”的心态形象地描摹出来。

结论的正确与否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同学们通过对“钉”字的比较分析、涵泳咀嚼,不仅深化了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认知,还通过运用全面联系的方法,促进了比较思维、辩证思维的发展。

是“记”还是“纪”?

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和《记念刘和珍君》里,两次用“记念”而不用“纪念”。这是笔误还是故意为之?抑或异体写法?笔者认为此处大有文章,是锻炼学生“涵泳文字,增进思维”的好载体。于是,在《为了忘却的记念》的教学中,笔者决定采用群文阅读的形式,在训练学生语用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为此,笔者选取了《记念刘和珍君》和《忆韦素园君》与之形成阅读群,并针对“记念”二字设置了一个学习任务:鲁迅先生为何用“记念”而不用“纪念”?你是怎样理解的?经过一番阅读和讨论,学生们得到了以下结论:

生1:首先,我认为“记念”既不是误用也不是异体写法。因为,鲁迅先生在《忆韦素园君》里有两处用了“纪念”——“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纪念。”也是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在一处用了“记念”:“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记念的青年。”由此可见,鲁迅对“记念”和“纪念”是有明确界定和区分的,既不会误用也不会运用异体写法。

生2:我认可鲁迅先生用“记念”而不用“纪念”是故意为之。在现代汉语里,这两个词是同义词,但是略有不同。不同处主要体现在“记”和“纪”上,“记”的本义是“记住,与‘忘相对”,“记”可引申为“记忆、惦记、铭记等”。用“记念”恰好可以和“忘却”构成对比,以此来凸显作者对北洋政府的愤恨之情;同时,“记”字还包含“记录”的意思,作者以此来表示自己将用笔把这个仇恨记录下来。

生3:我觉得“记”的含义更加丰富。比如,它代表一种文体,像《桃花源记》《醉翁亭记》等。作者在这里用“记”也许含有这种用字倾向;再者,当“纪”作“记载”“记录”讲的时候,同“记”,因此,“纪念”才等同于“记念”;因此可以说“记念”包含“纪念”。综上,我觉得鲁迅先生用“记念”而不用“纪念”是经慎重考虑之举。

学生的观点或许存在偏颇之处,但是比较、分析、揣摩、推理两个词的联系和区别,既是对语言能力的训练,也是对比较思维、逻辑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进入语文教材的文本基本上都是经典之作,经典作品的语言大都十分精当,是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好例子。尤其是语句中表面上看起来有矛盾、可质疑的地方价值极大。语文教学必须立足语言品味这一根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等素养的实质性提升。

(作者单位:左高超山东滨州实验中学;刘锦华浙江杭州市下沙中学)

猜你喜欢

记念祥林嫂纪念
特别的纪念
新黄
“记念”可写做“纪念”吗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生活
死生亦大矣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日纪念广岛核爆64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