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问题的研究报告

2021-06-10张斌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游戏精神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摘要】课程游戏化要求“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让幼儿园的课程更加适合幼儿,让游戏精神落实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课程游戏化追求游戏与学习的相互统一,聚焦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一些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在落实和推进课程游戏化过程中出现了班级人数较多、区域材料投放不足、教师指导水平欠缺等问题。据此,本文尝试从实践层面寻求解决路径,为有效推进课程游戏化进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游戏精神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1)03-0048-04

【作者简介】张斌(1968-),女,江苏靖江人,靖江市阳光幼儿园园长、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泰州市名校长,教育硕士。

一、研究背景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特别是在当前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提出背景下,对幼儿园课程也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强调全面贯彻游戏化的教学思想,探索新的教学实践模式,注重游戏的渗透融合,实现游戏与教育的高度结合。但是在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的进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农村幼儿园,存在班级人数较多、区域材料投放不足、教师指导水平欠缺等问题。为此,课题组以此为切入点,调查X市部分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的真实现状,从实践层面寻求解决办法,从而推动课程游戏化项目进一步深入。

搜索国内相关研究领域,自《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通知》(苏教基【2014】17号)文件下发以来,江苏省各地幼儿园纷纷响应,积极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近年来,关于课程游戏化项目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如丁月玲从宏观层面提出,要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推进幼儿园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1]。骆爱红认为,教师应该将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重点,把游戏与知识相互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认知[2]。陶金玲从引导策略上提出,课程游戏化除了确保幼儿参与丰富多元的自发性游戏活动以外,还应当把游戏活动的要素与精神渗透到生活活动和教学活动中,体现活动的游戏精神,让幼儿在游戏和游戏化的生活活动、教学活动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各方面能力[3]。蒋丽芬认为,应紧紧围绕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等方面,区域推进、整体提升、共同提高[4]。可见,课程游戏化理念与策略研究已经浸润整个江苏幼儿教育领域。

搜索国外相关研究领域,虽然没有课程游戏化的说法,但一些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有关游戏的论述较多。皮亚杰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中描绘了瑞士儿童的游戏[5],并且游戏的玩法與规则和现在的游戏具有共通之处。杜威也提出,学校教育应当充分利用儿童的游戏天性,以游戏为中心,建构丰富的课程,让儿童“从做中学,从活动中学”[6]。所以,儿童的游戏具有跨文化性,儿童通过游戏展现其潜在的精神,他们自发地担负起发掘自身先天资源的工作(游戏)。

以上相关文献大多侧重于课程游戏化的理论研究和策略研究,但是针对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选取X市部分农村幼儿园,调查课程游戏化实施的真实现状,力求从实践层面寻求解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问题的策略,推进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发展的方法路径,以期为其他地区农村幼儿园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在X市抽取15所农村幼儿园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8份。问卷主要包括教师的基本情况、教育理念及行为两方面内容。

2. 实地考察。实地调查和记录15所农村幼儿园中幼儿游戏材料的投放和使用情况。

3. 追踪式观察。观察和记录15所农村幼儿园的班级一日活动时间安排,统计幼儿一日游戏活动时间和户外游戏活动时间。

4. 案例研究法。观察和记录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行为,并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价。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参与调查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基本情况

如表1所示,参与调查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年龄段分布较均匀,老中青比例相对合理;大多数教师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学历水平较高 ;担任大中小班教师的比例基本均衡;大多数班级幼儿人数大于30人,大班额现象较严重。

2. 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行为分析

教师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理念的认识基本到位。如大多数教师认为幼儿园实施课程游戏化项目对孩子的发展是有益的(94.23%),也认为游戏是一种有目的的教育活动(75.96%),认同幼儿是游戏的主体(88.94%),对游戏中的幼儿给予适时的指导(72.12%)。其次,教师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态度较为积极,且已落实到行为。如大多数教师愿意与同事共同研讨课程游戏化相关活动(97.12%),班级也设立了四个以上的游戏区角(99.04%),为幼儿提供游戏所需的资源和材料(84.62%),支持游戏中的幼儿自由发挥(58.18%)。此外,教师经常参加课程游戏化项目培训并不多(33.17%);家长的观念(42.31%)和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30.29%)是影响幼儿园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的主要原因。

(二)幼儿学习环境的实地考察与分析

调查显示,所有幼儿园都能够重视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但仍然存在部分区域的游戏材料投放不科学的问题:(1)部分幼儿园的区域游戏材料投放不足。66%的角色区没有投放游戏材料、3.8%的语言区没有阅读材料,而且少于五种游戏材料的区域占了47.2%;(2)高结构材料缺乏。58.5%的建构区里没有积木,高结构材料与低结构材料的投放相辅相成才能充分引发幼儿与材料的深入对话;(3)收集的废旧材料和自然物较多。美术区有较多的自然材料,43.4%的美术区有6~10种自然材料,20.8%的美术区有10种以上的自然材料。

(三)幼儿一日活动时间的追踪式观察

如表2所示,大多数幼儿园一日户外活动时间在1~2小时。调查的15所幼儿园中,66.67%的幼儿园一日户外活动时间在1~2小时,26.67%的幼儿园一日户外活动时间未达到一小时。此外,所调查的15所幼儿园一日游戏活动时间均达不到3小时以上,63.64%的幼儿园一日游戏活动时间在2~3小时。

(四)教师教育行为的观察分析

1. 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捕捉不敏锐

案例一:某园中班的主题活动是“可爱的小动物”,美工区里教师提供了两组材料,一组是利用手指点画给动物添加美丽的图案,另一组是给小动物涂色。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对手指点画更感兴趣,都搬着椅子往里挤,而涂色区几乎无人问津。我问何老师:“既然孩子们不喜欢涂色,而手指点画区又人满为患,为什么不撤掉涂色活动,再增加一组手指点画呢?”何老师给我的答复是:“如此一来,美工区就只有一个活动了,这样不是显得我们班的活动种类太少了吗?”

分析:是美工区活动的种类重要,还是孩子的兴趣重要?活动种类丰富一直是游戏活动的指标之一,然而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丰富是建立在孩子喜爱的基础上,如果调动不了孩子的参与兴趣,丰富就只能是摆设。游戏活动应追随幼儿的兴趣,教师需要及时捕捉幼儿感兴趣的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游戏,不能单纯地追求种类丰富而忽视幼儿的兴趣。

2. 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能力欠缺

案例二:小班教师在晨间活动中投入了新的游戏器械——报纸软棍。幼儿拿着软棍寻找敲打目标,敲打目标也包括了教师和其他孩子。面对此种情景,游戏场地上的教师并没有出来制止,我对教师提出疑问:“为什么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加以制止?”老师回答:“不是说让孩子自主吗?不是让教师要管住手、管住嘴吗?我们要追随孩子的兴趣,不要横加干涉,这是他们自发生成的游戏活动呀,是这几个孩子感兴趣的游戏,老师一定要制止嗎?”

分析:类似的情况在年轻教师身上比较多见,面对突如其来的“大放手”,年轻教师显得迷茫,把握不了“度”。其实,幼儿游戏是复杂的、富有变化的活动,教师仅仅扮演游戏初期的策划者、游戏材料的投放者等角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游戏过程中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设“陷阱”、广“挖坑”、巧“周旋”,做幼儿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目标。

综上所述,X市农村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理念已基本普及,但仍然存在游戏材料投放不足、游戏时间保障不足、教师指导能力缺乏等根本问题。

四、研究建议

(一)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合理规划建设

将幼儿园建设列入政府管控,投入经费预算,按照本区域的人口规模配套建设幼儿园;建设审批过程中严格把关,确保达到一万人口建设一所四轨制幼儿园的标准;实行“交钥匙”工程,由承建单位负责投资建设,由幼教专家介入设计,确保幼儿园硬件建设基本到位,以此满足适龄学龄前儿童的入学需求。同时,增加幼儿园公办教师编制名额,提高幼儿园教师福利待遇,稳定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特别是非公办教师待遇亟待提高,建议按照岗位需求考核上岗,实行备案制教师编制,将实现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作为目标。

(二)加强幼儿园管理,严格控制班额

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小区分布情况、人口分布密度、幼儿园幼儿容纳量等,按照就近入学和规范办园行为的原则,合理划分幼儿园服务区范围,严格控制班额不超过35人。幼儿园自身也要加强管理,按照划区招生要求严格执行。如实行网上公开招生,家长在网上申报登记,提交住房产权信息材料,杜绝 “伪造”“串改”信息等行为。幼儿园应透明操作,规范执行,避免 “拉关系”“走后门”等现象。

(三)确保游戏活动时间,给予时间保障

实地调查显示,幼儿园普遍存在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的问题。因此,各幼儿园必须严格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合理规划幼儿的一日活动时间,确保幼儿游戏活动时间不少于3小时,其中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并严格管理执行。教师应坚定信念,把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既要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游戏时间,又要以游戏的方式去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游戏时间。

(四)丰富区域游戏活动,给予材料保障

给予幼儿园和班级自主购置游戏材料的权利,鼓励教师和家长适当收集幼儿游戏材料自制玩教具,为幼儿游戏提供物质保证,确保班级游戏材料的数量和质量。教师对游戏活动中材料投放地点、数量、种类和更换频率进行调控,研究如何有效地投放材料,赋予其丰富性和功能的多样性,保障投放的材料能够有效调动幼儿的兴趣。

(五)强化幼儿教师研训,提升专业水准

教师的专业素养影响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因此必须有效投入培训经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如加强专业引领,积极聘请专家来园指导;拓宽教师眼界,提高教师外出学习和实地考察的机会;培训资源共享,加强农村幼儿园与城区幼儿园的结对帮扶,辐射引领;注重园本培训,开展游戏交流研讨,有效提升教师支持推进游戏的能力。在培训内容上,重视岗位培训力度,强化岗位技能培训,重视在职进修和师德师风培训;拓宽幼儿教师的学习途径提升文化素养,拓宽教学研讨方式增强科研能力,促使教师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丁月玲.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5(12):64-66.

[2] 骆爱红.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探讨[J].亚太教育,2016(35):97.

[3] 陶金玲,范从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策略[J].江苏幼儿教育,2016(1):6-9+23.

[4] 蒋丽芬.区域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引导策略[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6(12):16-17.

[5] 皮亚杰.儿童的道德判断[M].傅统先,陆有铨,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6] 庞飞.杜威的游戏思想及其教育意义[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5(03):61-67.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区域内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课题编号:D/2018/02/366)的中期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张斌,724896496@qq.com

(助理编辑 姬小园)

猜你喜欢

游戏精神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浅谈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的实践与思考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论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本土化的开发与利用
农村幼儿园开展本土化区角活动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