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名长存梅园丘

2021-06-10潘嘉森奚克平

铁军 2021年6期
关键词:梅园烈士大队

潘嘉森 奚克平

奚兴章烈士1912年6月出生在上海市浦东南汇县新场镇,是新场镇“奚长生中药铺”铺主的后裔。铺主奚长生曾因创制中药“紫金锭”而驰名。奚兴章父亲奚颂南(宝生)擅长山水人物画,虽非大家,却也名噪一方。奚家有横五间三进深的中欧式住宅,家境殷实。奚兴章小学毕业后,即入周浦中学初中,后考入上海中学高中。1930年高三时,因父亲病故家境变迁,为照顾老母和年幼弟妹,虽天资聪颖、成绩优异,也不得不辍学,他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家庭重担。

辍学后,奚兴章去上海宝大祥绸布庄当了学徒。由于他虚心好学,手脚勤快,不久就升任职员,记账算账,深受老板赏识。

1937年“八· 一三”上海抗战爆发后,他积极参加了上海抗日救亡运动,并到上海难民收容所工作。在那里,受到抗日救亡气氛的影响,他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紧接着,在其堂兄朱人俊等中共地下党员的引荐下,于1938年秋参加了由中共浦东工委领导的“保卫四中”抗日部队,后转为淞沪游击队第五支队,从此便活跃在浦东抗日战场上。

1941年5月,当他得知部队将南渡杭州湾去浙东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时,即坚决要求参加首批南渡。得到批准后,他便毅然告别老母和年幼弟妹,辞别身怀六甲的爱妻和不满4岁的儿子。谁也不曾想到,这一去竟成永别!

因为奚兴章具有较好的理财技能,他被任命为淞沪游击队第三大队副官(军需)。不久,又担任“暂三纵”(苏鲁战区淞沪游击队暂编第三纵队)司令部副官(供给主任)。他秉性耿直,性情开朗又平易近人,在工作中既能与地方各阶层保持密切的联系,又能与驻地老百姓打成一片,深得当地群众的爱戴。有时,他教部队战士识字唱歌的时候,驻地的年轻人和孩子们会跟着一起学。在所教唱的歌中,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春天的太阳放彩光,胜利的歌声响四方。我们是中华儿女,千锤百炼已成钢……”

当年的中共“三纵”工委委员兼“三纵”司令朱人俊在追忆奚兴章烈士的记述中写道:“当时游击战争的环境极端艰苦,筹措给养极端困难,奚兴章不畏艰险,认真负责,身背钱财、票据、账册等,冒着枪林弹雨,始终坚持随队活动,保证了部队的供给……他革命热情极高,加之为人诙谐有趣,干部战士无不乐于与他接近。他还多才多艺,能拉琴唱戏。就在牺牲前不久的一次联欢晚会上,他表演了麒派京剧《萧何追韩信》,以令人捧腹大笑的滑稽表演给大家助兴。这在当时极端艰险的战斗环境中是一次难得的文化娱乐,表现了高尚的乐观主义精神。所以大家对奚副官的牺牲无不深感痛惜。”

1941年12月12日拂晓,驻十六户村的“暂三纵”连续听到西南、正西和西北方岗哨的鸣枪,哨兵在浓雾中隐约发现几个运动的黑影,多次鸣枪都没有反应,以为是早起下海的渔民。但这一情况还是引起总部领导的高度警觉,立即命令部队向东转移。特别大队在前,总部居中,三大队断后,到指定地点集合。此时,一个中队的日军在汉奸诸某的引领下隐蔽在干涸的引水沟(引海水入盐田的水渠)内。诸某身穿蓑衣,头戴斗笠,伪装成下海的渔民,又抓了渔民沈某等4人作挑夫迷惑抗日军“暂三纵”。借着黎明前能见度低的大雾,一直窥视着“暂三纵”的动向。“暂三纵”主力部队沿着四丘塘(海塘)前坡向东急行军,狡猾的日军却沿着北边的五丘塘的后坡紧紧尾随。

当走到哑潭几个突起的晒盐坨基时,日军就抢先占领有利地形伺机突然袭击。天色将晓,浓雾也渐渐散去。担任后卫的三大队正沿四丘塘前坡,踏着泥泞小路拐到东花丘和梅园交叉路时,突然从东花丘的西北角响起密集的枪声,三大队近80人的队伍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

在此危急时刻,大队长陆阳立即命令队伍散开,并指挥二、三区队向梅园丘玉米地有房屋的方向突围。一区队则在陆阳的率领下狙击日军,多次顶住了敌人的疯狂扫射。而就在此时,陆阳右臂中弹。他顾不上包扎,凭借沟边芦苇和坟堆作掩护,一边组织战士南移撤退,一边向发起冲锋的日军进行还击。正当陆阳在跳跃3米开阔的梅园横沟时右腿又中弹。他拉住河岸边的树桩正欲上岸的瞬间,紧追的鬼子击中了他的后脊梁。此时,正在陆阳右边的大队副陈三拜见此情景,即扑倒着地伸手相救,却被敌人罪恶的子弹击中头部而英勇牺牲!此刻,在左边的奚兴章,几乎与陈三拜同时就地滚向陆阳身边,他不顾自己生命安危,用全身之力把陆阳拖上了岸。日军喊叫着向他围拢。他身往旁边一闪,一把攥住一个日本兵的枪管,顺势一拽,又猛地一脚,将那日本兵踹下河去!冲在前面的几个日军,见奚兴章腰缠钱兜,肩背挎包,嗷嗷地叫着用刺刀刺向他的胸部和腹部。这时的奚兴章脚和臀部已多处中弹受伤,双腿难以支撑直立,便扑向前去,抱住日本兵撕咬,挥拳猛击日本兵。丧心病狂的日本兵对着他又是一阵乱刺。奚兴章终因伤势过重跌倒在地而壮烈牺牲!这可歌可泣的激战情景,正好被当时躲藏在茅房内的民主保长陈元生看得真真切切,清清楚楚。

激烈的战斗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当驻在黄家埠的二大队在黄明大队长的率领下击退日军赶到梅园丘时,这里已是一片寂静。

那天下午,民主保长陈元生冒着被抓杀头的危险,集资筹款,并和袁金水,袁水木等众多乡亲为三大队牺牲的干部、战士清整遗体。面对烈士遗体,乡亲们双膝跪地,泣不成声。当为奚兴章烈士清整时,脱下他的内衣,只见浑身是凝结的血块,腹部肠子外流。身上有17个被刺的刺刀疤口,还有多处着弹的枪伤。那被打中腿的脚上一只鞋已脱了帮,另一只鞋被绑带缠在玉米根里,可以想象他牺牲前与敌人搏斗是何等之惨烈!烈士的鲜血浸透了梅园丘的大地,染红了散落在地账册票据,和他用双手紧紧捂在胸口的挎包,染红了梅园沟边的草丛树根和河水。

紧接着,陈元生和乡亲们把陆阳、奚兴章、陈三拜等烈士的遗体隐藏在玉米篷里。到了晚上,按照当地习俗,搭起几个低矮的三角架,中间安放着烈士遗体,横悬孝幔作为临时灵堂,又请了4个忏师颂经祭奠。在昏暗的烛光下,陈元生翻阅着奚兴章血染红的日记本,在扉页上尚能隐约地看到:“我辈敢赴汤蹈火,不顾刀击弹穿……”等语句,陈元生忍不住泪流满面,哽咽着一遍又一遍哼起奚兴章教唱的歌:“春天的太阳放彩光,胜利的歌声响四方。我们中华好儿女,千锤百炼已成钢……”

是日夜晚,地下党员杭定轩惊悉好战友好兄弟陆阳、奚兴章、陈三拜等3人牺牲噩耗,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临时灵堂吊唁,直至五更才告别烈士忍痛离去。拂晓时分,祭奠结束。乡亲们在附近的义冢掩埋了13位烈士的遗体。为防止敌人掘墓毁尸,又专门将陆阳、奚兴章、陈三拜3位烈士的遗体另外安葬在距离梅园丘约两里路的义冢(现329国道复线临山2号路灯变电站北端复线旁)。三大队的16位英勇儿女就这样永远长眠在这块异乡的土地上!

浦东英雄血洒地,浩气长存照万春!80年来,梅园一带的老人,每年都会到义冢给长眠在地下的英烈烧些纸钱以祭祀英灵。特别是自1986年建起“梅园丘战斗纪念碑”以来,每年到了清明等重大节日,都会有成千上万的横塘兰海临海的各界群众和中小学生等到英烈纪念碑前敬献花篮摆放鲜花,举行各种祭奠仪式和党、团、队日活动,通过纪念英烈,学习英烈,继承英烈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振兴中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奚克平附注:我是奚兴章烈士之子,父亲牺牲时我才4岁。潘嘉森同志是梅园丘当地的一位退休多年的小学校长。他通过多年的走访调查,为梅园丘战斗和牺牲烈士的英勇事迹,以及人民群眾对人民军队的深情厚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为后人学习和了解革命历史和革命英烈做了一件极为有益的好事。对于本文,我仅提供了关于我父亲生平事迹的部分素材。

(责任编辑 刘顺发)

猜你喜欢

梅园烈士大队
梅园春色渐显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各界群众夹道迎烈士归来
梅园春游
A Commentary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ho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卜算子·游武汉东湖梅园
“烈士”本来不必牺牲
驱猴大队
远方
悼北伐阵亡烈士(二)
大队委员也有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