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农业经济转型路径探究

2021-06-10孟梅兰

商业文化 2021年8期
关键词:常态转型农业

孟梅兰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本文分为三部分,首先对新常态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现阶段存在着农业环境污染严重;人才流失严重、缺乏劳动力;缺乏规模,生产工艺落后,导致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农业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新常态下农业经济转型路径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进程加快,而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所占经济份额也在持续下降。但是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民生,农业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其地位仍然不容忽视。在新常态下,我国农业经济必须通过转型和改革才能跟上步伐,保证农业经济的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新常态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農业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因而我国的农业资源分布并不均匀,再加上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我国农业的科技化进程缓慢,在多个地区的农业资源利用上,存在着资源开发上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在很多经济比较落后的偏远地区,由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观念,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了环境成本,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空气等都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些问题都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转型变革。且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观念的缺失也会导致后期治理成本剧增。

人才流失严重,缺乏劳动力

不论发展什么,人才都很重要。而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里提供了很多好的就业机会,大量的农业人员涌向城市,选择在城市就业发展,导致多地的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缺乏劳动力,更加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导致现在的农村出现了有地无人种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阻碍了农村经济的生态建设。

缺乏规模,生产工艺落后,导致生产效率低

我国的农业发展和很多发达国家比起来,比较受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制约。不同于发达国家集约式、规模化的生产模式,我国缺乏能主导、推进农业发展的领头企业,大多是些零零散散的农业小户,不成系统、不成规模、生产工艺落后、资源配置无规划,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跟不上现代化经济的发展进程,所以农业经济转型刻不容缓。

新常态下农业经济转型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各行各业都逐步适应了新常态新经济的发展和转型,而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在我国经济中的占比也在逐年下降,国际竞争力上也存在不足。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除了维持尖端农业科学的主导地位,农业经济转型还具备重要的战略意义。

有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

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农业经济成功转型后,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整体质量,提升农产品价值链,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口碑和形象,自然有助于提高我国对外贸易中农产品出口的价格,提升国际竞争力。且农业作为人类社会所依赖的重要产业,若能把握更多的科技技术,增加产能,就能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我国历来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转型有助于维持我国的领先地位,提升国际竞争力。

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

农业经济转型,可以改善偏远地区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也能有效解决农村人口流失,多元化的农业发展模式,能给农村人员带来直接和间接的收入增加,保证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在经销路径、物流运输上进行全面改革,能从根本上增强生产人员的生产积极性,起到良性推动作用。刺激生产人员主观能动性,自主创新,自主增产增能,进而缩小城乡差距。

有助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城市化发展导致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失,致使农村很多土地无人耕种,农业经济转型后,有利的惠农政策和农民收入方式的增加,会吸引大量农民返乡,将土地合理利用起来。而农业经济转型后的规模化、集约式生产,更能提高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废置农田的再次开发利用,现有生产用地的产出增效,都将大幅度提升土地利用率。农村生产型人才的回归与留存,对农业发展也是一种大的刺激,循环往复,真正做到推动农业发展新常态。

新常态下农业经济转型路径

树立环保意识,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道路

农业经济转型必须提高环保意识,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做到防治结合,才能保证新常态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应该利用各种有效渠道,给农民普及环保意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并且落实各种监督措施,让各个部门和广大群众都参与进来。创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农业发展要拒绝野蛮生长,必须通过宏观的视野,精细化的管理运作,打造出一条可以长远发展的健康生态链条。先发展再治理,只会得不偿失。在地方政府的管理层面,做到理念灌输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普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前提,一定是做好业态调整,保障人民稳定收入。

科技兴农,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为了解决农民离开农村,涌入城市,导致大量土地荒废无人耕种的问题,必须想办法通过多种形式给农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保证在新常态下农村的人力资源不外流。首先需要改变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生产工艺,加强农业科技化的推动建设,给比较落后贫困的农业地区提供一些新技术和新设备,并且注意提高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科学培养相关的农业技术人员,或是制定一些有利于人才发展的优惠奖励政策,以鼓励引进高科技高素质人才走向农村,实现科技兴农,最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新常态下,可以有效结合各个产业的发展,比如把农业和旅游,农业和健康,农业和本地文化等产业相结合,可以吸引很多人流量来到农村参观旅游和体验等,不仅给当地多产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拓宽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也有益于当地风俗文化的宣传与传承。

加强农业规模化发展

在新常态下,为加速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零散耕作的模式,必须加强农业规模化建设。培养发展农业的领头企业,对土地实行合理规划,对现有资源实行科学配置,集中统一管理,集体成片耕作,不仅能在农业领域树立榜样,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还能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避免资源的不合理应用,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这是新常态下农业经济转型的必然趋势。领头企业的培育可分为多条路径进行。在增产增收的同时,还能解决农村人口就业,减少人员外流,从而改善农村培养不出人才,或是培养出来留不住人才的窘迫现状。

结 语

综上所述,新常态下我国的农业经济转型和改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过程,势在必行。政府需要担当起重要角色,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对农业人员的专业培养,普及绿色生态的环保意识,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道路,培育扶植领头企业,并出台一些惠农政策,鼓励多产业结合,多元化农业发展。而社会也应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承担起社会责任,生产更安全、健康、有品质的农业产品,这样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才可以进入良性循环。当然,农业经济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稳步向前,不可操之过急,虽然在转型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办法总比问题多,只要政府、群众上下一心,瞄准核心问题,步步击退困难,新常态下的农业经济转型必会实现。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魏桥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靳万军,王志平,马瑞娥.经济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农家科技:中旬刊,2019(11).

[2]陈进岭.关于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经济的转型及其发展路径研究[J].消费导刊,2019(46).

[3]程志强.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5(5).

猜你喜欢

常态转型农业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