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团公司实施财务共享过程中的问题探讨

2021-06-10屈常燕

商业文化 2021年8期
关键词:核算分子会计核算

屈常燕

财务共享服务是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价值为目的,以市场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转业务生产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的发展,民营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很多为多元化经营和跨地区经营,对财务核算、数据分析有了更高要求,很多企业都倾向于选择财务共享。以A集团公司为例,就民营企业财务共享实施效果和实施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财务共享实施效果

A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为分级管理,即集团总部和各分子公司均设立财务部,集团总部财务负责银行税务等对外事宜,各分子公司具体经营业务,均独立核算,集团总部财务对分子公司财务实施业务指导。随着业务发展,分子公司日渐增多,选择分步实施财务共享,初步达到以下管理效果:

1.将所属单位资金集中管理,提高了存量资金使用效率。2.共享中心监督资金支付(审核审批流程),减少了资金支付漏洞。3.初步实现了会计核算标准化,财务信息质量有所提高。4.会计凭证、附件装订规范,档案管理水平提高。5.推进了制度化建设,业务和管理流程的规范。相关数据如见表1。根据以下数据可见,实施共享后,还是相对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核算速度,出具报表时间缩短。

实施财务共享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财务共享颠覆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受制于企业发展实际、主导人员认知能力、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公司实施财务共享后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认知方面

1.对实施财务共享的重大意义认知度不够,认为财务共享就是一项财务的工作,不过是转变了一种更先进的核算形式,虽然把财务共享列为集团财务管理的重大项目,但没有真正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去对待,在认识高度上,仍有欠缺。2.对财务共享本身的认知深度不够。认为财务共享只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作,实施过程中主要还是财务人员在操作,出现了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就是财务倒逼业务去规范,这只是形式上的财务共享,实施触角没有真正延伸到业务末端,没有实现全员参与,導致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匹配不顺畅,严重影响工作进程。3.心理预期过高。部分人员认为实施财务共享后,短时间内效果应该是立竿见影的。而当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效果不理想时,就将原因归咎于财务共享本身,对财务共享不认可。

管理模式变化引发的内部阻力

1.实施财务共享要对公司及下属各分子公司的授权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进行重新梳理,涉及分子公司原有权限的调整或者集中,引发下属单位的抵触情绪。2.实施共享,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经营单位财务要进行的职能分工和责权分配,定岗定责、人员调整等等,这些都将打破原有的各公司自设财务部,独立管理,总部财务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模式,是自内向外的大变革。比如资金集中管理,所有收付都要通过共享中心,这样权益受到触动的部分,必然是反对或者不配合财务共享工作,矛盾集中到了财务共享,导致财务共享成为“背锅侠”。

财务共享本身的问题

1.流程烦琐、重复,部分环节流于形式。按照现有共享中心工作流程,经营单位发生业务需进行核算的,由报账员整理原始单据,经过流程审批后,粘贴、上传相关资料形成影像;经过本单位财务审核员复核后,上传共享中心,经过共享中心业务审核一岗、业务审核二岗、资金结算岗制单员、资金结算岗付款员审核、处理,完成会计系统的付款流程,但实际资金并未支付,还需实际保管银行U盾的人员制单、付款才能完成支付,有的单位在实际付款环节又增加了权限复核流程,支付效率低下。2.财务共享核算系统与集团办公系统(审批)、银行结算系统未关联衔接。未开通线上流程审批的单位,需要在线下对纸质单据进行流程审批;开通线上流程审批的单位,需要打印流程审批单上传。财务共享核算系统完成资金收支流程后,还需提交银行结算系统进行重复录入、提交,流程烦琐、重复,降低了资金结算效率。3.财务组织职能发挥不理想。集团总部财务与共享中心职责不清,个别单位干预共享中心和经营单位财务人员按标准、按集团制度进行核算,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留在基层经营单位的财务人员不再从事会计核算业务,大部分就地转化为专职报账员、财务审核员,未能发挥业财融合发展、支持业务决策作用。一线操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对业务的熟悉程度,对财务制度、操作标准的理解程度,影响操作速度。

公司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支持业财融合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分子公司根据本单位业务情况,自行开发、引进、购买了部分业务系统,但普遍存在业务系统各自独立运行,业务系统之间、业务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之间数据不关联、不共享,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重复录入信息、输出报表,既浪费人力物力,又增加了差错概率,制约业财数据综合分析、利用,进而影响正确决策。

改进措施和工作思路

统一认知

实施财务共享是一项工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工程巨大。其中思想转变是最重要的一环,必须统一认知,全员参与,才能加快进程。从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放下身段、塌下心来,扎扎实实地进行调研,所谓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先摸清自己的脉搏,再下药。必须先做好基础调研,把触角延伸到业务前端,切实规范业务流程,切实解决基层问题,切实让基层收益,必须真正实现业务融合,才能受到基层公司的认可,推进速度和效果才能彰显,为财务共享“正名”。

修订制度,顶层设计

1.根据集团体制机制变化,完善集团的授权管理规定,制定《集团财务审批规定》,合理划分集团与各分子公司的管理权限,适度放权,既能防控经营风险,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各分子公司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化解因实施共享造成的没必要的内部矛盾。全面修订现行集团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集团集团总部财务、经营单位财务和共享中心的职责定位,保证在财务管理模式运作中职责设置覆盖全面,既无漏洞也不重设,各司其职,保证模式正常运行。2.全面修订《集团财务核算准则》,各分子公司根据《集团财务核算准则》,结合实际业务,对本单位所有需核算事项进行梳理、分类、编号,明确会计科目借贷方登记内容、余额意义,现金流量项目,凭证所附业务单据类别,将会计核算标准化,制定《**公司会计核算办法》;同时,将业务予以标准化、表单化,并明确审核标准,制定《**公司业务单据标准化清单》。3.根据各分子公司《会计核算办法》《业务单据标准化清单》,梳理同类事项会计处理办法、业务清单标准,结合集团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在集团层面再次标准化,并建立集团会计事项、业务单据编号体系,形成《集团会计核算办法》《集团业务单据标准化清单》,作为集团会计核算具体办法。4.修订《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管理制度》,再次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流程、标准、违规处罚办法及绩效考核、岗位交流、职级晋升办法。5.加强人员培训,包括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提高专业素质和熟练程度,提升效率。

系统关联,技术对接

根据调研情况,同财务软件服务公司、信息化系统开发部门、金融机构联系,探讨会计核算系统与业务系统、银行结算系统、移动办公审批等对接的方式,功能支持扩展及接口费用情况;启用电子档案管理,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择机到先进企业考察学习,借鉴成熟经验,短期内完成技术准备。

综上所述,对集团公司来说,实施财务共享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财务共享对集团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同时,实施财务共享是一个修正自我的过程,机遇与挑战并存。集团公司自身要做好各项准备,通过提升认知、人员培训、管理机构优化、完善信息流程建设等加大保障力度,确保财务共享的顺利实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效益。

(万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猜你喜欢

核算分子会计核算
涂料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
我国金融机构投融资业务碳核算研究
走出引力与斥力的误区
探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地勘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相关问题及措施
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对比学习“分子”和“原子”
今年3季度起实施季度GDP核算改革
臭氧分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