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做书人邂逅读书人

2021-06-09王迪

民生周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市集摊主纸质

王迪

图书市集

4月北京,春意盎然,充满生机。

在第26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北京东三环一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走进园区,168个摊位整齐有序,一张张制作精良的海报,绚丽多彩、创意十足。

“同样是线下售书,与实体书店不同的是,图书市集上的‘摊主们可能是某本书的策划、责编、营销、发行,甚至可能是作者本人。”此次活动主办方之一,郎园Vintage负责人常好向《民生周刊》记者介绍。

在阅读数字化成为流行趋势的今天,线下图书市集,无疑为做书人和读书人之间搭建了一个思想交汇和情感交流的文化场景。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管委会指导,首创郎园和出版文化自媒体品牌“做書”联合主办。除了“摊主”们带来的精选图书和周边产品外,活动还举办了多场读书沙龙会、手作书体验、良阅思想剧场,形式多样,趣味兼备。

“编辑就应该多练练摊儿”

今年是丁丁从事出版编辑职业的第五年。

在她看来,编辑更多是沟通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如何将作者思想更好传递给读者,是每一位编辑应该思考的问题。

“拿到一部作品,编辑往往要做的第一件事,则是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东西;然后,尽可能帮助作者将这些传递给读者。”丁丁解释,因为作者本身往往对市场并不是特别敏感,毕竟写作才是他们擅长和专攻领域。

因此,这时候需要编辑给出意见,让作品尽量贴近现实、贴近大众,离读者更近一些。“反过来,编辑也会将作者思想,更好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走进创作者的世界。”丁丁说,“对编辑而言,就应该多来练练摊儿。”

在另一家颇具人气的书摊前,记者看到,摊主雨桐正在对买书人讲解,“这本书最大特点,在于书中所有插图都是作者所见所闻的呈现……”

从事策划编辑刚满两年的她告诉记者,比起书店,她更喜欢线下市集的气氛。

“在这里我可以遇到不同类型读者,通过面对面交流,更了解读者在想什么,最想看到什么,从而编出符合读者需求和市场定位的好书。”

而这种方式,往往在书店实现不了。读者来书店,一般带有明确倾向性,或买书看书,或学习办公,书店则更需要提供一个安静场所。

“去年在图书市集现场,有个事情对我触动挺大。当时我做了一套译文的诗集,还没等我介绍,读者给了一个很好的反馈,‘你们这个很好啊,原文和译文都放进去,相当于我读完,感受了两个世界的碰撞。”

雨桐说:“我们用心做书,并不是在自我陶醉和吹捧,原来真的有人看见!”

“别开书店”

“我来这里,不为卖书,主要为了线下见见书友,顺便拓展些志趣相投的新顾客。”第一次参加图书市集的八月对记者说。

八月在回龙观经营着一家二手书店,目前已有两年多时间。在她看来,这种面对面与买书者交流机会非常难得,“毕竟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线上买书。”

“无论新书旧书,总体而言,进书店买书的人普遍较少。昨天一天,我店里总共进来了3个人,卖了不到10本书。所以,别开书店。”八月打趣道。

“为什么你还在坚持?”八月说,因为热爱。

“我觉得纸质书还是有市场的,你只要找准定位,找到那一拨志趣相投的小众人群就可以了。”

在八月看來,希望所有人来看书,或者买纸质书,本身就不现实。毕竟,如今已不是那个只有通过纸质书才能阅读的年代。

然而,有些前来练摊儿的买书人,却不以为然。

“我还是习惯读纸质书,你可以亲手翻阅书籍,感受书封和纸张带来的实际触感,这是电子书无法代替的。”毕业后,坚持了6年读纸质书的白领田源说。

“我觉得主要取决于读什么书,有些需要反复翻阅之前内容,或想从整体上更好把握内容的书,我还是会买纸质版。”买书人黄陵说,“感觉kindle(电子阅读器)的快速阅读有时候还是不够方便。”

在什么情况下,读者更需要纸质书?

“一般越是经典的书,越应该读纸质版,比如文学、社科、历史等等。读纸质版和读电子版肯定是不一样的,就像是满汉全席用快餐盒装和用青花瓷装,它能一样吗?”前来练摊儿的一名资深作家告诉记者。

“摆摊儿”的快乐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4·23世界读书日之前,有不少线下活动,到时候一起啊。”

活动结束后的图书市集,俨然成了摊主们互相认识、交流的场所。

为什么来参加线下图书市集?

“主要来感受下这种书的烟火气吧!”一位摊主告诉记者,这里更像一个做书人与读书人的乌托邦,人与人面对面沟通,更细腻、真实、打动人。

策展人子童则表示,如今,网络占据人们太多时间,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等。“待得太久,人的思维会被固化住。”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希望给读者找寻一种触碰实物的充实体验、亲临其境的氛围,以及与做书人、读书人交流的社交快乐。

事实上,无论是咖啡市集、文创市集还是家居市集,都是以某一品类为媒介,把人聚在一起,不管叫什么名字,本质上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物质交换、信息交换、情感交流的场所,俗称“赶大集”。

“所有的现场,市集也好、演出也罢,它最珍贵之处,在于给人们创造了一个直接见面交流的‘场所,只要你沉浸其中,感官都会被刺激到。”

此次图书市集活动创始人戈多认为,这是举办线下市集的最大意义。“就像你在微信上发100个拥抱,和在现场一个拥抱,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

夜幕降临,一盏盏白炽灯亮起,瞬间照亮了整个图书市集。

猜你喜欢

市集摊主纸质
添零和抹零
市集
20元
商圈场景:“市集”+“体验互动”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