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博物馆第一批讲解员齐吉祥: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2021-06-09白翔

民生周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讲解员吉祥文物

图/白翔

“观众同志们,下面我讲明清部分。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这是我当时背的第一段讲稿,现在熟着呢。”81岁的齐吉祥,回忆起刚到国家博物馆做讲解员时的经历,特意挺直腰杆,眉飞色舞地讲了一段。

作为国家博物馆第一批讲解员,齐吉祥开创了业内公认的讲解规律—因人施讲,还曾为尼克松讲解历史陈列。退休后,这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博终身研究员,将目光转向了孩子,历时3年创作的《这个历史太有趣》丛书4月初出版。

齐吉祥家有6个三开门书柜和两个四开门书柜,各类书籍满满当当。读书充满了他全部职业生涯和退休生活,“读书不是一阵子的事,它是伴随一生的。”客厅正前方挂着一幅墨宝—学犹掘井,一直激励着齐吉祥广泛阅读,不断学习,不断精进。

为尼克松讲解中国历史

在齐吉祥家,文学类、历史类、民族宗教类、博物馆类以及他本人参与创作的书籍,分门别类,有序摆放。

这些书是他从上世纪50年代刚参加工作起不断购买的,有两三千本,每个年代的书都有,“那套《辞源》是我退休前买的。”齐吉祥指着书柜里几本厚厚的书说。

阅读已经成为齐吉祥的生活习惯。他说,这与他讲解员的工作有关。1959年6月底,高考前夕,齐吉祥和几个同学一起被带到故宫西华门的展厅参观。一进展厅,就看到一个高高的铁架子,说明文字上写明,这是李大钊牺牲时的绞刑架。

整个展览都和中国革命史有关。参观完后校长问齐吉祥:“下午的展览怎么样?”他回答:“就我们自己看,没人讲,好多没看懂。”校长笑了:“让你去的目的,就是放弃高考,去博物馆当讲解员。”他回答了3个字:“那好吧。”就这样,齐吉祥放弃高考,成为一名博物馆讲解员,而他的高考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

起初,讲解员的工作就是一字不差地背诵专家写好的讲解稿。刚开馆,一天几千人涌进国博,围着听讲解。

齐吉祥只会背讲稿,谈到司母戊鼎就4句话:“商代的司母戊鼎,重875公斤,商王为祭祀母亲铸造的,反映了商代高度发展的青铜制造工业。”有观众问,为什么叫司母戊,司母戊这3个字在哪里?他没法回答,本来围着的一大群人都散了。

齐吉祥意识到,光背讲稿上的东西远远不够,“你不在为什么上下功夫,就掌握不了全部真谛。我们常说,做老师给学生一杯水,你要有一桶水,这样就促使自己去学”。

那时候,单位要求讲解员制定每个月和每天的读书计划,周总理特别关照的一句话,也为齐吉祥专心读书创造了条件。周总理说,这60个人本来是要上大学的,是咱们不让他们上大学,把他们给截下来了,工资上不要亏他们,给他们大专待遇。就这样,齐吉祥每月工资49.5块,比当时大杂院里工作10多年的工人工资都高。

齐吉祥当时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家中人口少,他便可以安心读书。他给自己安排了每周40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上下班路上也拿出小卡片,边走边背。

1976年,尼克松第二次访华,到当时的历史博物馆参观,齐吉祥负责给他讲解历史陈列。讲解要求在50分钟内完成,中间还要除去翻译的25分钟,加上拍照提问,留给齐吉祥的讲解时间并不宽裕。

如何让这位美国前总统在短时间内了解悠久的中华文化,这不仅考验一个讲解员内容选择方面的能力,更考验随机应变能力。讲解过程中,尼克松问的问题,齐吉祥一一自如应答。协同维持秩序的警卫员,看了看手表说:“你太厉害了,49分50秒。”

对于齐吉祥来说,展厅里的每个展柜有什么,在哪个位置,他都烂熟于心。

学习不能满足于表面

多年的阅读经历和工作积累,让齐吉祥实现了讲解工作的飞跃,开创了讲解领域全国公认的规律—因人施讲。

机关干部怎么讲,工人怎么讲,学生、孩子们怎么讲,甚至细化到高三文科学生怎么讲、高三考前两个月的学生怎么讲,而提到给幼儿园孩子做讲解时,齐吉祥瞬间化身成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弯下腰演示,仿佛面前真的站着一群幼儿园的孩子。

“同学们,大不大?特别大……”说话间,齐吉祥朝着文物的方向画了一个大大的圈。在他看来,人们到博物馆听讲解,就像开始一场马拉松,起点是一样的,中途就拉开差距了,因此,因人施讲很有必要。

这一理念的提出,得益于齐吉祥广博的知识储备。他在读书过程中注意到,一些书如《明朝史略》适合相对专业的人看,二十四史适合专业人士阅读,《中国历史故事》则是针对儿童的,讲解就如同写书。博物馆的领导曾提出,“讲解员就是观众的老师”,教育自古讲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促使他提出这一为博物馆同行公认的讲解方法—因人施讲。

问及讲解中是否还会有答不上来的问题,齐吉祥说,最近一个问题难住了他,阴阳的阴为什么指代女性,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他看着墙上那幅50年前的墨宝说:“学无止境,就像这幅字,学犹掘井,一直激励着我,学习不能满足于表面,要像掘井一样。”

说着,齐吉祥拿出一个夹子,里面是各式各样裁剪的报纸,全是关于瓷器的。除了读书,报纸杂志也是齐吉祥的日常读物,每年要花1000多元订阅杂志。

不仅收集报纸、杂志中有价值的内容,齐吉祥的读书小卡片塞满了一整个抽屉。战国、秦、明、清……按照年代存放,泛黄的卡片上,是蓝色钢笔字摘录的内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卡片一方面可以加深印象,另一方面也方便利用零碎时间随时记。”

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齐吉祥说,阅读能带给人三方面的收获。首先是使人愉悦,其次是获取知识,最后阅读可以明智。

在一次次对历史的追问和思考中,阅读也让齐吉祥对人生有了更深体悟。他常常和大家分享,做人要懂舍得,要明得失,两者都是辩证的。到现在,他依旧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每遇到新出版的感兴趣的书,他都会找来阅读。

上世紀60年代的讲解心得,齐吉祥还保存着。图/白翔

“小车不倒只管推”

耄耋之年,大多数人过着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日子,齐吉祥却十分忙碌,找他修改讲解稿的人络绎不绝,齐吉祥都耐心指导。他说:“就像韩愈说的那样,传道、授业、解惑。”

同时,他笔耕不辍,最近,历时3年写就的新书《这个历史太有趣》出版。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的历史启蒙书,不仅可以看,还能听到他亲自给孩子们讲的16个文物故事。

为什么想到给孩子写书?齐吉祥说,在博物馆做讲解员的时候,他发现很多孩子到博物馆后只会从表面上判断一件展品是否漂亮,有的会问是不是价值连城。但其实,看似不起眼的文物,蕴藏着巨大价值。

比如,国家博物馆里有一个一万年前残破的陶器,不要说孩子,很多成年人都不会留意到,但它是博物馆的一级文物,是人类的第一个发明,是最早的陶器。

除了给孩子们讲文物背后的故事,齐吉祥更想通过文物告诉孩子们一些做人的道理。“人一生最重要的,就是打基础的时候,这会影响他未来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读者,齐吉祥会趁放学时喊住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问他们问题,了解孩子的语言,运用到写作中。“我在写作时,眼前都有这些孩子。”齐吉祥说,他是带着尊重孩子的心在写,每一篇讲稿都是在和孩子们交流。

新书出版后,外孙特意拿着一套《这个历史太有趣》找他签名,放在班级的知识角。外孙每天抱着这套书看,还告诉他,妈妈和他说了得好好看,你不看人家问你,姥爷这书写什么,不知道还行吗?谈起外孙,齐吉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2020年,齐吉祥获得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书香家庭”证书。

如今,齐吉祥又投入另一本书《一词一世界》的创作中,另外,他还计划写一套适合孩子读的中国历史书。老伴问他:“你写到什么时候为止?”他回答:“小车不倒只管推。”

猜你喜欢

讲解员吉祥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博物馆当讲解员
怎样当好讲解员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我当小小讲解员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我是小小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