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2021-06-09徐永兵

中国商论 2021年7期
关键词:实务进出口国际贸易

徐永兵

摘 要:在进出口行业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为进出口行业培养人才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有必要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结合国家职业标准与区域进出口行业的人才需求,选择恰当的“X证书”,依据“X证书”的知识能力要求与企业工作实际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建设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以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支撑完成基于“1+X证书”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国际贸易;职业标准;1+X证书;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4(a)--04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自2019年6月以来,教育部发布了3批1+X证书(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证书名单,合计达77个证书,并发布了两批合计5284个试点项目。

在已发布的77个证书和5284个试点项目中尚没有明确与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直接相关的证书与项目,只在第三批证书名单中出现了与国际贸易实务专业高度关联的《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的进出口行业,近年的发展遭遇了一些困难和瓶颈,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进出口行业产生的巨大冲击背景下,更有必要对国际贸易行业的相关岗位进行规范。作为为进出口行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有必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1 文献综述

近两年,国内部分学者才开始对“1+X证书”制度开展研究,通过中国知网,用“1+X证书”为主题词展开搜索,可以搜到相关研究成果355篇,成果的发表时间集中于2019和2020年。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目前学者对“1+X证书”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1 对“1+X证书”制度本身的研究

李静、周世兵在2019年的论述中强调“1+X 证书”是学历证书与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融合,不应该将两者割裂;潘海生和李阳通过对15份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文本的分析后认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应该互相衔接、相互融通;杨堆元则认为X证书与学历证书有各自的功能,形成一种类似互补的关系。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学界对推行“1+X 证书”制度的态度是统一的,但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关系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

1.2 基于专业的“1+X证书”制度实施研究

林夕宝等的研究则表明高职教育的培养方案没有能够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很好地融合,并对在1+X 证书制度实施的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吴昆对第一批试点证书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在本校的试点实践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在专业中实施1+X 证书制度的积极意义,也提出了完善配套制度及实践条件的建议;曾德生等在本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中引入华为大数据相关职业认证,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了适应性修改,培养方案执行后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这一部分研究表达了高职院校对实施1+X证书制度的高涨热情,实施后还需要做大量的实践与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有所提高但总体效果还未显现。

1.3 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课程改革研究

目前来看,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后的课程实施改革,并对教学改革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上述的研究,为开展“1+X证书”制度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为部分开展“1+X证书”制度試点的院校和专业提供了先行经验,在此基础上可以为开展试点的专业提供改革试点的思路,本文就是在众多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未开展试点的国际贸易岗位与专业特点,设计改革的路径与思路。

2 研究思路

在前期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1+X证书”体系过程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一方面了解区域内企业人才能力需求结构,另一方面找准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职业技能证书体系。秉持职业技能证书获取与毕业证书获取过程的高度融合原则,以证书能力培养体系为基准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具体研究思路见图1。

3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1+X证书”设置需求分析

3.1 基于进出口企业人才需求的X证书设置分析

为了明确进出口企业的人才需求,特别是人才能力结构需求,课题组组织了针对江苏区域内的17家进出口企业开展了在线调研,专项调研区域内典型的进出口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

3.1.1 进出口企业对毕业生的岗位需求情况调研分析

调研发现,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就业面向能胜任的初始岗位为业务助理,结合具体工作,可将业务助理工作进一步细化为:业务助理(外贸跟单员)、业务助理(跨境电商专员)、业务助理(单证员)。结合其他岗位需求,我们绘制了进出口企业岗位需求分布图,见图2。通过调研,可以反映出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型进出口企业对于开展进出口业务的相关基层岗位倾向于选择高职类毕业生,这一要求给我们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3.1.2 进出口企业录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为明确进出口企业人才需求的具体能力构成,课题组在调研中着重了解了进出口企业岗位能力需求。调研显示,江苏境内的进出口企业录用毕业生时最看重的能力排名前五项的是诚信敬业、专业操作能力、外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具备应变能力。从分析可以看出,进出口企业首先看重的是员工的职业道德,其次才是专业能力,能力需求结构见图3。

3.1.3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适应性分析

调研发现,进出口企业在人才选聘时非常重视相关业务的操作能力,同时,也有高达50%的企业认为员工在进入企业之前应该进行适应企业的训练。要满足企业人才业务操作能力需求,必须大力推行“1+X证书”制度,构建合理的“1+X证书”体系,首先要把握人才能力需求结构,而职业标准对人才的能力作了准确的描述,学校需要做的就是把能力标准课程化,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对于开展适应企业训练的需求,要求我们在X证书获取的过程中,摆脱过去的职业技能证书一考定证书的传统做法,强化证书获取过程中的实践评估。建立学生的实习基地和推荐学生就业的时候,和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及时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反馈给学生的实践过程,并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开展强化训练,使得X证书的获得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的过程。

3.2 基于职业标准的“X证书”体系设置分析

3.2.1 依据职业标准,确定核心岗位技能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际贸易业务的职业分类和资质管理GB/T28158-2011》中将国际贸易相关职业划分为四级,共二十个职业,适合在校高职学生获得的有8个职业岗位。结合专业特点与区域内人才需求调查的结论,可以将国际贸易业务员、国际贸易跟单员、国际贸易单证员作为专业人才就业的核心目标岗位。

从三个核心岗位的能力要求出发,构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核心岗位技能证书,即国际贸易业务员岗位技能证书群、国际贸易跟单员技能证书、国际贸易单证员技能证书。以国际贸易跟单员技能证书、国际贸易单证员技能证书为基础证书(不分等级),以国际贸易业务员岗位技能证书群为进阶证书(分等级)。国际贸易业务员岗位证书依据工作经验与能力水平可分为初级、中级与高级三个层级,在校阶段以获取国际贸易业务员初级证书为培养目标。

因此,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核心岗位技能证书即为跟单员、单证员和业务员(初级)。

3.2.2 依据区域企业需求,确定辅助岗位技能证书

“X”证书的设计本身就具有天然的动态调整的优势,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经济特点,进出口行业同样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才需求,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有必要根据区域人才需求设置特色的“1+X证书”体系。

调查中发现,在江苏区域内的进出口企业中,跨境电商业务已成为很多企业新的增长点。很多进出口企业开设了跨境电商部,与浙江、广东等省份的不同之处在于江苏省内进出口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以B2B业务为主,B2C业务占比较低,这与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有关,在此不做深入的原因分析。

结合上述特点,将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到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1+X证书”体系,后继围绕跨境电商业务的开展可增加一些深入推进跨境电商业务发展的辅助岗位技能证书。

4 以获取“1+X证书”为目标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搭建

4.1 建立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核心课程搭建逻辑模型

以“1+X证书”为起点,搭建以获取“1+X证书”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建设逻辑模型,是保证课程建设科学性的重要途径。实践中,课题组搭建了以“1+X证书”为起点和目标的课程体系建设逻辑模型,较好地完成了课程体系建设任务,具体模型见图4。

4.2 厘清“1+X证书”能力要求,构建专业能力体系

参照《标准》与区域人才需求,对国际贸易业务员(初级)证书、国际贸易跟单员证书、国际贸易单证员证书等知识和能力进行整理,可以得到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核心知识与能力体系。

其中核心知识培养目标7项:了解市场营销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礼仪;熟悉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了解相关国际贸易规定和惯例;熟悉相关国际贸易商品知识;了解国际贸易单证相关标准及流程;了解国际贸易业务相关常用单证所需外语(简写为K1-K7)。

核心能力培养目标11项:根据国际贸易业务方案,收集信息、寻找客户的能力;根据贸易合同办理国际贸易各业务环节所需文件及其他相关手续的能力;能根據出口合同寻找相应商品的生产单位;能按合同规定与生产单位协调,掌握出口商品生产过程,控制出口商品的生产时间与质量;协助国际贸易单证师办理单证所需事宜的能力;在助理国际贸易单证师指导下缮制单证的能力;基础的商务外语应用能力;电子商务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基础能力;良好的洽商沟通能力;使用办公软件能力(简写为A1-A11)。

依照相同的办法,可以分解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得到辅助知识与能力体系。

4.3 重组专业能力体系,搭建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群

“1+X”证书制度,强化对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能力的考核,要求在开展专业设计时,必须结合工作岗位,将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进行模块化组合,构建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群。经过多轮分解组合,课题组依据进出口企业工作实际将业务能力与工作任务结合搭建了业务拓展任务群、业务执行任务群、业务后管理任务群三个典型工作任务群,每一个任务群可分解为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合在一起构成了专业典型工作任务集。以业务拓展任务群为例,根据业务操作实践,将该任务群分为传统途径业务拓展任务子群和数字化途径业务拓展任务子群,在任务子群模块分别由若干典型工作任务集合而成。

经过分析与组合,基于国际贸易实务专业“1+X证书”的典型工作任务群可分为三级,即包含任务群、任务子群和典型工作任务三个层级,其中一级任务群3个,二级任务子群6个,三级典型工作任务35个。

4.4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如何开展合理有效的课程设置,解决传统大学毕业的教师们的思维惯性,避免把研究型大学传统学科专业课程设置思路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中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长期研究课题。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关键步骤是确定典型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向课程体系转化,是实现1个学历证书和X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效结合于一个培养过程的关键。高等职业教育在实施“1+X证书”试点后,进一步加强了岗位能力训练,这一要求使得传统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思路变得更加不合时宜。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有效利用前期确定的一级任务群确立了“X”证书目标,进一步利用二级任务子群确立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确立了《进出口单证操作》《进出口跟单操作》等6门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与公共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拓展模块一起,共同构建了完整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未来可以根据区域人才需求的变化,适时置换各模块中的部分课程,构建新的专业核心模块,也可以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设置新的课程模块。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设计,一方面降低了课程内容的重复率,同时明确了岗位分工与任务,让学生明确了具体岗位的具体任务,确立了正确的就业取向与能力训练目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学校的课程建设成本与专业转向成本,专业内只需变动专业拓展模块就可以改变专业方向,专业间只需变动专业拓展模块就可新建一个专业。

4.5 以辅助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专业拓展课程模块

不同区域的进出口行业,同一区域进出口行业在不同时期,对人才的需求都会发生变化。2008年以来,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后,江苏区域的进出口企业对跨境电商业务更加依赖,结合江苏区域的进出口企业的出口产品中近7成是机电产品,不适合开展B2C业务模式,更适合开展B2B业务模式,因此确立了《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X”证书之一。

围绕《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得与业务拓展能力的培养,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建立专业拓展课程模块,该模块课程与阿里巴巴(中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深度融入该公司主导的“1+X证书”试点项目,引入企业课程,引入企业师资,以订单培养为起点,近期已建立数字贸易学院为目标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

5 结语

职业标准是选择“1+X证书”的重要依据,认真研究职业标准,科学选择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层次的目标岗位是准确选择“1+X证书”试点项目的前提。但是要注意到国家标准的出台时间是2011年,近10年时间已经過去,进出口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者、专业核心课程的实施者必须关注到这些变化适时调整课程设置与试点证书选择,从而培养出切合时代需要的专业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区域经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责任,这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在选择“1+X证书”试点项目的时候必须从本区域的需求实际出发,构建本专业合理的“1+X证书”体系。

同时,如何保证课程实践的有效性,让岗位技能证书的获取过程成为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还需要进一步搭建制度,开展实践总结经验,也可广泛汲取前期试点项目累积的经验,更有效地开展“1+X证书”制度的实施。

参考文献

李静.1+X证书角色与功能定位研究[J].职教论坛,2019(07): 152-155.

潘海生.职业教育1+X证书的外在表征与本质解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6):5-12.

杨堆元.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9(29):14-16.

林夕宝.1+X证书制度下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0(01):4-11.

吴昆.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的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13-16+81.

曾德生.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大数据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0(01):30-34.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8158-2011国际贸易业务的职业分类与资质管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徐峰.1+X证书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亚太教育,2019(12):186-187.

王艳丰.“1+X”证书制度下高职宠物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9(35):21-25.

鄢彩玲.新工业革命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困境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2):157-162.

猜你喜欢

实务进出口国际贸易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基于SQDIP的配送中心仓储绩效管理实务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居住权登记 实务分析
2018年1至11月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已超2017全年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2017年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年底前我国将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口岸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