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淋巴细胞亚群在AIDS患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06-09陈善昌刘梦芝龙丽娜胡静云黄树庭

广西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菌病亚群淋巴细胞

陈善昌 刘梦芝 彭 凌 龙丽娜 胡静云 黄树庭 李 繁 李 奇

(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贺州市 542899,电子邮箱:gxhzcsc@126.com)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是由致病真菌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是AIDS患者晚期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性疾病之一[1],在艾滋病患者人群中发病率为4%~15.6%,病死率为10%~30%[2-4]。该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典型的脐凹样皮疹仅占26%左右[5],影像学表现亦无特异性,很容易与肺结核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相混淆,从而引起漏诊、误诊。此外,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病情严重,若得不到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病变可波及多个脏器,最终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病原学检查是诊断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金标准,但其阳性结果要数天后才可以获得,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抢救时机。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合并和不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AIDS患者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差异,评价T淋巴细胞亚群对AIDS患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在贺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103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80例、女性23例,年龄25~77(48.4±13.9)岁。纳入标准:符合《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6]中艾滋病的诊断标准,且骨髓、血等体液或者各组织中检出马尔尼菲篮状菌;排除标准:有其他明确机会性感染并发症。并选取同期未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103例AIDS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76例、女性27例,年龄 24~79(50.2±12.5)岁。纳入标准:符合《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6]中艾滋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存在其他明确机会性感染和皮疹的表现。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23,P=0.516;t=-0.991,P=0.323)。

1.2 数据采集 于患者首次入院时收集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美国BD公司FACSCanto Ⅱ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对AIDS患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诊断效能,根据Youden指标最大时为最佳筛选临界值选择灵敏度和特异度,采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所有统计资料均为双侧概率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比较[M(P25,P75),个/μL]

2.2 T淋巴细胞亚群对AIDS患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诊断效能 CD4+T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诊断AIDS患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AUC均大于0.8(均P<0.001),且依次减小,但CD4+T淋巴细胞和CD3+T淋巴细胞之间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见表2和表3。

表2 ROC曲线分析结果

表3 各指标之间AUC的比较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AIDS的流行,各地报告的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病例亦呈上升趋势[7]。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的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但其生存率与早期是否得到诊断密切相关[8]。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传统病原学诊断方法是通过血液等其他临床标本中培养出该菌,或者在组织病理中发现该菌。但血液病原培养周期较长,常致病情延误;组织活检为有创性操作,病理组织不易获得,临床操作有一定难度。马尔尼菲篮状菌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发展迅速,但检测方法尚不成熟,特异性和灵敏度还有待提高,也缺乏大样本前瞻性临床研究。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简单快速的常规实验室检测指标用于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早期诊断。

马尔尼菲篮状菌进入机体后主要侵犯人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正常免疫状态下,马尔尼菲篮状菌侵犯人体后,T淋巴细胞通过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活化巨噬细胞,进而发挥吞噬作用,达到杀灭马尔尼菲篮状菌的目的。但在免疫功能受损的AIDS患者体内,巨噬细胞不但不能及时杀灭入侵的马尔尼菲篮状菌,反而成为其良好的繁殖场所,导致病情恶化[9]。T淋巴细胞亚群的情况与AIDS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10],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合并与未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AIDS患者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诊断AIDS患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价值,从而为尽早发现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观察组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各指标诊断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AUC均大于0.8(P<0.05),提示T淋巴细胞亚群在诊断AIDS患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当Youden指数最大时,对各指标对应的最佳预测值进行分析发现,CD8+T淋巴细胞的最佳预测值为558.9 个/μL,落在了正常范围值之内,虽然两组CD8+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有限;而CD4+T淋巴细胞和CD3+T淋巴细胞的最佳预测值明显偏低,且AUC均大于CD8+T淋巴细胞,故这两个指标的诊断价值或更高。虽然CD3+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的AUC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T淋巴细胞属于CD3+T淋巴细胞的一部分,CD4+T淋巴细胞降低会导致CD3+T淋巴细胞降低;此外,观察组中有9例患者CD3+T淋巴细胞水平尚在正常区间,而所有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均低于正常范围下限;当CD4+的最佳预测值为59.8个/μL 时,敏感度(94.2%)和特异度(93.2%)也高于其他3个指标。因此,对于AIDS患者,将CD4+T淋巴细胞作为是否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早期诊断的指标可能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AID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明显降低,检测其水平可作为AIDS患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其中CD4+T淋巴细胞的诊断效能较高,可为临床早期诊断AIDS患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提供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菌病亚群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羔羊沙门菌病的中西药治疗方法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研究进展
绵羊弯曲菌病的诊断与防治分析
宏基因组学诊断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1例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疣状胃炎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研究进展
寿胎丸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7/Treg失衡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