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鹅的选育和分阶段饲养管理

2021-06-08孔丽娟

家禽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公鹅分阶段产蛋

孔丽娟

对于鹅场内用于繁殖后代的种鹅来说,大量产出孵化率高的优质种蛋是种鹅选育和饲养的关键所在。因此,养殖户科学应用种鹅的选育和分阶段饲养管理技术,方可保证自身收益。

1  种鹅选育技术应用要点

采用外貌特征一致原则进行种鹅选育,保证种用母鹅、公鹅拥有一致的羽色,可根据后代肉鹅销售市场针对性选择适宜的羽毛颜色,关注种鹅的产蛋性能和种用性能。需要将生产性能低、繁殖力不理想、生产力低下、体型小、體质弱的个体淘汰,更好满足市场需要;选择产蛋性能优秀、体型大小适当的母鹅,以及具备比较明显额瘤、早期羽绒快速生长和生长发育速度快、体型较大的公鹅。留种比例需根据种鹅体型大小确定,大型种鹅可按照1:(4~5)比例控制公母配比,中等体型、小体型公母配比分别控制为1:(5~6)、1:(6~7),这是因为公鹅配种能力会随体型变大而降低。此外,具体的公母配比还需要结合养殖场实际的饲养管理和饲养环境适当调整。种鹅品种相同,母鹅性成熟会略晚于公鹅,因此,留种公鹅需要提前培育,开产前还要针对性检查公鹅生殖器官发育状况,以此保证种蛋的受精率[1]。

2  种鹅分阶段饲养管理技术的应用路径

2.1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种鹅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可细分为前期、限饲期、恢复期,分别为5~16周及17~22周、种鹅开产前60 d。前期的饲养管理面对的是生长发育速度较快的种鹅,为满足二次换羽需要,营养供给必须充足,只有机体得到良好发育方可顺利进入限饲期。

种鹅的第二次选择应在10~11周开展,以此选择生长发育状况、体型外貌符合种用的种鹅,淘汰发育速度缓慢、体型小的个体。限饲期的饲养管理需重点关注体重控制,规避体重过大、体况过肥,要保证性成熟和体成熟基本一致。通过实现增强种鹅体质、减少饲养成本、延长种用时间来增加经济效益,一般应采用降低饲料营养水平的方式进行限饲,由于种鹅多开展放牧饲养,需将饲料营养水平逐渐调低,同步增加酒糟、米糠等饲料填充物数量,酌情减少饲喂次数,适当延长放牧时间。具体管理还需细致观察种鹅动态,将伤残、体弱个体及时挑出并隔离饲喂。放牧需要避开高温时间,保证饮水、戏水时间充足;定期对饲养用具、鹅舍消毒也不容忽视。

限饲期结束后需要第三次选择鹅群,选择性别特征、品种特征明显的种用公鹅、母鹅。恢复期的饲养管理需关注饲料营养水平提高,保证种鹅体重逐步恢复至育成前期,恢复即可人工强制换羽。

2.2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产蛋期种鹅分阶段饲养管理技术需关注日粮配方的科学控制,具体可采用由矿物质饲料、草粉填充料、饼类、糠麸类、谷物类组成的日粮,占比分别为4%~5%、10%~15%、10%~15%、10%~15%、60%~70%,大型种鹅每天应按照150~180 g饲料量进行饲喂,小型种鹅则为100~130 g,每天饲喂频率均为3次。需采用定时定量、先粗后精的饲喂方式,产蛋鹅由于动作缓慢的特点,应禁止急赶,并尽量少在坡地、不平路面行走,规避出现腹膜炎等问题。及时收集产出的种蛋,如种鹅在放牧过程中出现行动不安、拒绝随群、高声叫、寻巢等产蛋征兆,需立即将其抱回棚内或赶回舍内,以此便于其产蛋[2]。

2.3  休产期的饲养管理  对于进入休产期的种鹅,需从精改粗饲喂日粮,以此消耗种鹅体内脂肪,保证其羽毛干枯和脱落尽快完成,隔天1次或每天1次进行饲喂,随后逐步将饲喂频率降低至隔3~4 d一次,但需要持续供水。种鹅在12~13 d后会出现明显的体重降低,在主尾羽和主翼羽干枯时即可恢复正常饲喂。对于逐渐恢复体重的种鹅,需要在1个月放养后开展人工强制换羽,拔羽后的种鹅需适当补料并加强放牧,如存在羽毛生长迟缓的公鹅和已经开产的母鹅,此时需要增加公鹅精料饲喂,母鹅未能按时开产也需要将精料的喂量适当增加。主、副翼羽换齐后的种鹅进入产蛋前。值得注意的是,休产期需要淘汰全部公鹅及老弱病残鹅,得到生产能力旺盛的鹅群。此外,种鹅分阶段饲养管理技术应用还需要科学开展免疫接种,如接种鹅副黏病毒病灭活苗、鹅卵黄性腹膜炎灭活苗、油乳剂灭活疫苗等疫苗。

参考文献:

[1]  独慧珍.产蛋期种鹅饲养管理技术探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10):177.

[2]  王静.种鹅繁殖力的提高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08):66-67.

猜你喜欢

公鹅分阶段产蛋
分阶段调整增加扇区通行能力策略
和鹅打架
鹅,鹅,公鹅
基于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影响
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对干细胞移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大公鹅勇士
地方良种——马岗鹅
种鸭产蛋饲料宜分期控制喂量
高中数学问题课堂提问实践研究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