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2021-06-07袁春年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课堂学习建构主义作文教学

袁春年

摘 要 建构主义是流行于全球的一种科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是以建构主义知识观和学习观为指导的,它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去积极地建构对自己富有意义的理解,因此,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学生学习写作不仅要重视课堂学习,还要重视课外体验。

关键词 作文教学;建构主义;课堂学习;课外体验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怕写作文,或写出来的作文干涩没有意义。语文教师把大多的课时用在讲授课文上,很难挤出时间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有效的指导,即使能挤出时间修改,取得的效果也不佳,学生的作文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近年来比较受关注的一种教学理念,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去积极建构对自己富有意义的理解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作文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

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作文

1.传统的作文教学一方面把学生固定在教师机械的作文教学模式上,另一方面命题作文是脱离真实情境的,学生变成了只会应付考试,而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可以提供大量信息,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要多使用计算机网络,把许多优美的文字通过实际情景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让学生把虚拟化的情景用文字表达出来,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这种方式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把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起来。例如学校每次召开运动会时,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其他同学也都会为本班级的参赛选手呐喊助威,踊跃地向广播站投稿,同学们自主命题,写出了心中所想,抒发了自己心灵的独特感受,不但个个乐在其中,而且灵感不断涌现。可见,作文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上,而应该延伸到家庭、校园,乃至整个社会。

2.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时,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不得不把全体学生都放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指导,从而忽视了每位学生不同的知识经验背景,因为写作过程涉及到学生的生活、思想、知识、语言、写作技巧等多种因素,所以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才能写出较好的文章。这些能力包括写作的一般能力和写作的基本能力。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实行分层次教学。首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写作的一般能力,其次,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础能力,也就是在写作活动中保证写作成功的能力。这样不但语文教师和学生不会产生过多的失望,而且定期制定目标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种动力。语言运用是凭借语言进行的,它包括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要让学生掌握语言运用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凭借言语作品去训练,去学习。语文教材里精选的都是典范的言语作品,这些言语作品是优秀作家们的杰作。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同时也要时时想到与作文教学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一课时,我们可以有这几种选择,一是以历史背景导入,二是以感情渲染导入,即以作者对小狗的忏悔之情切入。三是让学生假设自己是作者,会如何组织语言。显然,这三种导入都能达到解析这篇文章的目的。但是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效果却不一样,选择第三种导入会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学生假设自己是作者,他们就必须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另一方面,这也给了学生以信心,学生在设计了自己的文章后,必然急切地想知道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设计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能有效吸收作者写作的优点和长处。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下的作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进行写作,为写好做好充分的准备。

1.丰富积累,夯实写作基础

新课标在写作要求和评价建议中非常重视学生写作“寻找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教学评价“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学生害怕写作文,认为自己没什么东西可以写,其实就是缺乏写作材料的积累。

古人谈写作讲究“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阅读对写作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是感悟人生,丰富学识,同时也是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不但要仔细阅读教材上的文章,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教师不要认为课外阅读就是要读世界名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阅读课外书籍,比如名人名作、报纸杂志,甚至是同班同学的优秀作文,任何学生感兴趣并且可能丰富写作积累的材料,都可以广泛地去进行涉猎。

2.注重培养学生的相似思维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同一篇文章后,经过老师的指导,对他们写作能力的提升作用并不相同。虽然我们不能忽视种种客观因素,但是我们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因素,即是否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即恰当的运用。举一个例子,说到文章的模仿,即“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在思维领域中,我们把这种形象称之为相似思维。相似思维是指在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相同与变异,只有相同的才能有所继承,只有变异才会有所发展。相似不等于相同,相似就客观存在的相同与矛盾的统一。变异是事物发展与运动过程中的变异。从语文教材的整体来看,文学类课文中的典型,及其运用的比喻、排比、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古典诗词中的音韵、格律都离不开相似思维。从写作教学效果来看,教材中的事例只有与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相似事件相互共鸣时,才能产生相似的情感响应。

例如:有一篇初中生优秀习作《青蛙》,开头是这样的:“我很小的时候,到过农村,夜晚村里安静下来了,只有青蛙在水塘边‘呱、呱、呱的大声欢叫。唉,吵得人怎么也睡不着。以后,每逢我看见青蛙,就觉得它讨厌……”接着,小作者看到青蛙高超的游泳技巧,自己对青蛙产生了一定的感情,然后又写到“我”要捕捉青蛙,被爷爷看见了,爷爷制止了我的行为,并讲述了青蛙的作用,进而让作者对青蛙产生了钦佩之情。这是一篇不错的习作,这一篇习作的布局谋篇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杨朔的《荔枝蜜》,由于《青蛙》的作者写得真实自然、符合情理,使人感到相似而不雷同。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發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建构主义认为,如果让学习者积极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以这种方式建立新知识,结构不仅不易退化,而且还能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就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一方面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以打破学生写作时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学生自己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创新,不人云亦云,要勤于思考,培养求异思维,多角度、多层面地去分析问题。一篇好的文章关键就要看其有无创新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功,必然会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使他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更大胆地进行创新。

三、生生合作

建构主义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之间组成团体,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大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而建构主义理念指导下的作文教学应把合作学习的环境视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前面已经提到,教师面对大批量的学生作文感到束手无策,此时何不充分发挥学生的团体力量,让学生之间相互批改作文,而教师只在其中起一个指导作用。这样不仅让教师节省许多教学时间,而且学生之间互批互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发现他人的缺点和优点,学会欣赏他人,相互取长补短。

不仅如此,还要鼓励学生在写作之前和同学进行写作经验交流,商量写作内容或写作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同学之间作文的差异和不同风格,如写作态度、写作策略、写作技巧等,让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愉快的进行写作。

[作者通联:合肥市庐江县乐桥中学]

猜你喜欢

课堂学习建构主义作文教学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