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业态下基于学生科技社团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实践

2021-06-07朱艳张佳佳姜峰张逊杜振龙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14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创业

朱艳 张佳佳 姜峰 张逊 杜振龙

摘  要 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背景下,创新复合技能型人才成为巨大人才缺口。学生科技社团作为学习的第二课堂活动,在培养学生跨学科交叉融合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发明社团为例,从服务中小学职业体验、发明创新及专利撰写讲座训练、搭建创客空间等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

关键词 学生科技社团;发明社团;第二课堂;创新创业;中小学职业体验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4-0086-03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a new round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innovative compound skilled talents have become a huge talent gap. As the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y of learning,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takes the invention association of Taizhou Poly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serv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innovation and pa-tent writing lecture training, and building maker space.

Key words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invention association; second classroom;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0  引言

在新一輪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职教育必须紧跟经济发展步伐,开创发展新局面,推动专业与学科的跨界与整合,培养创新复合技能型人才,以应对新业态挑战。学生科技社团作为学习的第二课堂活动[1-3],在强化及拓展学生专业功底、融合多学科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创新潜力、完善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发明社团为例,探讨利用学生科技社团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实践。

1  发明社团的缘起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发明社团于2015年6月筹备,2016年12月作为学术科技类别正式成立。发明社团以“提倡科技,鼓励创新”为宗旨,通过开展学习、创新讨论大会来调动会员的创新发明积极性;通过开展创新制作活动,以激发团员的思维;通过组织参加“全国高职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挑战杯大赛”等赛事,带动团员积极创新、发明进取。最初社团挂靠在机电技术学院,指导教师由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丰富项目实践能力的教授组成导师队伍。社团成员自愿结成并须遵守发明社团的规章制度。发明社团创社以来,为学校培养了一批批出色的创新型人才,为学校推进创新创业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发明社团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具体策略

发明社团是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成立的,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学生为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的责任心和进取心[4-5]。在社团活动中,围绕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新思想,以“中国制造2025”“科技强国”等国家战略为依据,开展科技创新思想活动沙龙,进行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中我国杰出人才的事迹分享,比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高温合金之父”师昌绪、核武器发展的开拓者程开甲、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赵忠贤等,以此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在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实现自我人生抱负。并着力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生态意识、工程伦理意识,使其更快地适应未来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变化。

2.1  服务中小学职业体验

发明社团每年发起中小学职业体验实践活动,有“百变机器人”职业体验、“3D打印DIY”职业体验等,发挥社团自身科技资源优势,组织中小学生进行职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角色的扮演与体验活动,使得中小学生初步认识科技职业兴趣与爱好,并产生职业意向的雏形,初步形成科学的职业价值观。社团成员结合专业课程基础知识以及第二课堂上学到的实践创新知识,并根据中小学生的能力情况,分阶段分组设计职业体验课程。

如在“百变机器人”职业体验课程中,如图1所示,设置小学生中低年级、小学生高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四个组别,每个组别根据学员能力分别设计课程活动计划书。社团成员根据入团时间以及成员综合能力来分组指导职业体验小组成员。

在课程活动计划中,小学低年级组以趣味性为主,通过拆装,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以直流电机作为主要驱动源,百变机构造型。

小学高年级组以Scratch作为起点开始学习编程,用图形化编程的方式降低编程的门槛,以Mbot机器人作为执行件,初步认识主板、蓝牙、巡线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电子模块,确保学生在动手设计、制作机器人的同时,获取机器人、程序设计以及Arduino电子电路整合的学习经验。

初中学生以复杂机构创造以及自主Scratch编程为基础,探索C语言等汇编语言,能够围绕一个设定的主题进行机器人搭建和编程。

高中学生课程设计中以编写程序为主要切入口,围绕设计主题进行创造。以排爆机器人主题为例,高中学生首先要学会搜索国内外排爆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以及排爆机器人的基本机构,再结合北京探索者公司的“探索者”机器人硬件平台进行创新设计;其次要掌握if else条件判断、for循环等编程语句的使用,协调传感器触发与机构动作;最后,初步掌握蓝牙串口模块、Wi-Fi无线等机器人通信模块。

中小学职业体验项目的推广,增强了中小学生对先进科学技术的美好向往,初步形成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同时锻炼发明社团成员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增长其社会实践经验。

2.2  发明创新及专利撰写讲座

发明社团每年都会面向社团成员开设发明创新讲座以及专利撰写课程,以此来提高社团成员的创新思维、专利挖掘及撰写能力。通常是邀请学院各分院高级职称教师进行创新以及知识产权类讲座,内容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化等技术前沿;创新方法及创新理论、典型创新创业案例等;专利挖掘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撰写等。同时邀请学院参加“挑战杯”“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学生分享参赛作品构想及设计过程,帮助社团成员打开发明创新思路,激发学科研究的兴趣与热情。

2.3  搭建创客空间,孵化潜力项目

发明社团是教师和社团学生创意构思的交流平台,同时是学生新理念、新方法的孵化园。教师牵线,将校企合作项目入驻发明社团,依托学院校企合作平台,将企业真实项目作为社团学生的练兵标杆,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强化训练,也是对不同专业学生复合交叉融合能力的提升。企业—教师—社团—学生这一良性循环结构如图2所示。以地方企业腾海智能家居(江苏)有限公司为例,基于校企合作横向项目——智能穿戴项目,相关教师组织攻关各个技术难题,申报纵向科研项目。教师将申报的纵向科研项目衍生为子项目,带进发明社团,与社团学生一起研究,鼓励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将自己的创新方法申报国家专利、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积极参加省级、院级“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等学科竞赛以及创新创业比赛。学生从中得到交叉学科复合型能力锻炼的同时,科技实践以及创新创业实践都可以和其学业学分挂钩。

2.4  发明社团成员创新发展,成果满满

发明社团自从2016年12月成立以来,挂靠机电学院,社团成员在学科竞赛、技能大赛以及创新创业中成绩显著,特别是在学科竞赛中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连续两届获得“挑战杯”省级决赛二等奖;连续三年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决赛三等奖以上奖项;“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赛”获一等奖三次,二等奖五次;成功申报“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四项;申报国家专利十余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3  结束语

实践表明:发明社团成立所形成的创新平台,对学生而言,不仅能够综合所学专业知识,而且能在各类科技服务、创新大赛中实现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为后续职业提供可持续发展源动力;对于教师而言,通过该平台,可以发掘更多具有优秀潜力的学生,同时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平台中教师的好帮手,使得教学科研创业双双受益。通过近年来社团获得的成果,证实了发明社团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的改革实践是行之有效之法,应不断推进企业项目进社团,逐步壮大创新学科范围。

参考文献

[1]李继宇,兰玉彬,张亚莉.高校无人机学生社团开展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展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7):198-202.

[2]李娜,褚亚旭.高校“课程+研究型社团”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太极拳课程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17(7):140-144.

[3]夏雪.浅谈高校社团在高校的现状与发展[J].才智,2020(8):195.

[4]王思,黄沛,金竺蓉.新形势下创新型高校社团品牌化建设与发展策略研究[J].品位·经典,2020(3):114-115.

[5]王寧,毛荟,何云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优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6):35-37.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创新创业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实践观对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开发策略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