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学科竞赛构建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研究与应用

2021-06-07罗振华罗可成蒋芬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14期
关键词:赛事职业能力

罗振华 罗可成 蒋芬

摘  要 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在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3+2”专本连读班作为试点,基于现代学徒制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应用,打造多层次、多角度的以比赛为驱动项目的特色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3+2”专本连读;大学生方程式大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4-0079-04

Abstract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t i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the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taking “3+2” Diploma with Degree class of 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and Engineering as a pilot, based on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reform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building multi-level and multi-angle to mat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ability training mode for drive projects.

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practice teaching; “3+2”dip-loma with degree; Formula Student China

0  引言

现代学徒制是最先在西方有关国家实施的将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是目前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1]。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为了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将“3+2”专本连读班作为试点,基于现代学徒制,进行新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应用。2015年,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与武汉商学院共同开办“3+2”全日制普通专本连读培养模式,实现专本直通,招生对象为参加湖北省普通高考,分数在三本线下10分以内考生。因此,此次试点专业的学生基础知识及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中要求突出技术性、创新性和延展性的专业课程,有较强的接受能力。“3+2”全日制普通专本连读培养模式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具有分段、分校办学的特点。其办学机制,外部应选择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内部应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运行机制;其培养目标应突出高等性、技术应用性和职业性;其课程体系构建要把握统筹性原则,体现技能主线和职业教育特色。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3+2”本科班的特殊情况决定了不适合开展传统流程的现代学徒制培养,但应用型高等教育又要求在学生培养上靠近实践需求。为了满足本科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体现应用型高等院校的教育特色,深化现代学徒制教育内涵,探讨基于综合类赛事构建新型现代学徒培养体系。

1  现代学徒制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以德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經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并有明确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与保障,根据培养形式和学徒学习方式的不同,产生了英国学徒制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新学徒制模式、瑞士“三元制”模式和美国合作教育模式等。英国的学徒制由于受重学术轻职业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再加上职业培训制度本身没有令人满意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完成义务教育后选择接受职业培训的年轻人不是很多,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各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得到确切保证。以美国为代表的合作教育,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为导向。西方国家的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有着共同的基本特征:国家战略层面具有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并形成多元参与的利益相关者机制,制定校企联合为主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徒具有合法的双重身份,教育培训具有统一规范的标准,形成广泛性、综合性和开放性教育性质[2]。

1.2  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以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一直在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经历了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种实现形式,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技能型实用人才,为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作出积极有力的贡献。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所实行的现代学徒制多是对西方学徒制的引鉴,采用的还是学校本位特征明显的教育模式。尽管高职教育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寻求一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现途径,但所有这一切基本上都是学校组织,企业辅助参与,未能充分体现双主体特征。这种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学以致用,是否满足企业的现代需要,是否能真正具有岗位职业能力,都还值得探讨[3]。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高等职业院校在完成传统职业教育的同时,也开始扩展新的、符合国情的教育教学模式,如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汽车专业的“3+2”全日制普通专本连读培养模式。该模式使得高等职业院校能发挥公办院校硬件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进一步探索专本直通,联合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带来专业课程衔接不畅、实习实践难以深化、创新创业特点不易发挥的新问题。

2  围绕SAE China三大汽车大赛构建现代学徒制的新型实践教学

2.1  SAE China三大汽车大赛简介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SAE China)主办的三个赛事,分别是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FSC)、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FSEC)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BSC)。

参赛车队需要在一年的时间内自行设计和制造出三辆符合大赛要求的赛车,参加包括多种静态与动态项目测试、市场调查和营销策划答辩,完成全部或部分赛事环节的比赛[4]。

赛车制造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教育和工程实践过程,使得参与其中的学生能够以兴趣为导向,以赛促教,通过全方位考核,提高他们的设计、制造、成本控制、商业营销、沟通与协调等五方面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汽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尽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现代职教精神。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的目的:

一是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制造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团队沟通协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企业需求,为企业挑选优秀适用人才提供平台;

二是通过活动创造学术竞争氛围,为院校间提供交流平台,进而推动学科建设的提升。

2.2  以赛事促进现代学徒制新型实践教学的意义

本项目以一项具有专业特点、广泛社会影响力、能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并具有最大学生参与容量的核心赛事为中心,通过需求分析和项目分解,打造多层次、多角度的以比赛为驱动项目的“3+2”五年制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色能力培养模式,推动面向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试点基地建设,优化专业方向,凝练汽车专业特色,努力构建一个特色鲜明、多学科相互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以赛事促进现代学徒制新型实践教学的意义主要在于:

1)对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进行支撑和补充,从特色培养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完善培养计划,使学生对课程学习更积极、对内容理解更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2)特色培养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让学生在就业方面更具有竞争力,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的结合应用更能满足就业单位的需求;

3)通过长期的特色培养与比赛锻炼,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丰富比赛经验的年轻学子,并取得厚积薄发的积极效果,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促进职业化、应用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3  具体措施

2.3.1  建设“三个平台”  整个比赛的组织和参与将围绕“三个平台”建设来进行,改变传统院校将比赛限制在一个专业、一个作品、一个团体的做法,破开专业指导教师之间的合作壁垒。将FSC大赛发展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平台、各学院协同创新的实践平台、专业新技术和教育新方法的教科研探索平台。

1)建设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平台。创新与创业既紧密联系又相互独立,创新意识会激发创业的激情,创业的可持续发展激发创新意识的涌现。车队平台建设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具备孵化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不断地通过思想的碰撞来实现,FSC大赛虽然已经提供了良好的校际交流与实践创新氛围,但一个比赛中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依然显得单薄。所以,构建一套以方程式汽车大赛为核心,紧密联系人才培养方案的系列科技创新参赛体系,尽可能提供让学生开发创新意识的机会。

传统的职业技能比赛由指导教师、学生组成团队,以任务为对象,将规则作为标准进行竞赛。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更多学到的是职业技能和规范。计划将“光谷之翼”方程式赛车队改组为以学生管理为主的企业化团队,着力培养学生思维创新与创业能力。车队从人事制度、财务体系、公关策划、设计生产、市场销售等多个角度构建符合企业运行规则的新型车队体系。将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竞争机制带入团队,让每一位学生切实体会何为工作、如何工作,让每一个有志创业的学生了解何为管理、如何管理。这一平台的建设为探索如何将大学生在校创业、共同创新与完成课程任务共同衔接在一起,起到试点与示范作用。

2)建设各学院协同创新的实践平台。FSC赛事将不再作为单一的学科竞赛进行,而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学院、各个专业的学生协同创新的能力。从比赛的各个阶段开始,将赛事分解为不同的项目,形成以方程式赛车大赛为核心,不分学院、不分专业的一系列邀请赛,比如面向计算机绘图与艺术设计能力的“方程式赛车概念车设计邀请赛”,面向经济管理相关能力的“娱乐型赛车营销逻辑方案邀请赛”,面向电子技术专业的“方程式赛车空气套件控制程序开发邀请赛”等竞赛。通过协同创新、大众制造,构建一个适合大部分学生参与的开放型实践平臺。

3)各学院的教科研探索平台。随着对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的进一步参与,在短期内将车型由传统的汽油发动机扩展到紧跟时代需求的电动方程式赛车领域。面向前沿的技术需求,为汽车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提供良好的科研探索平台,而基于企业化的车队管理体系、面向所有学院的开放型协同创新平台,不断发展的平面设计与艺术设计要求又为商学院和艺术与传媒学院提供了现实的教科研探索平台。

整个平台的建设为全校教师探寻建设在校大学生创业创新孵化基地提供实践与研究对象,并面向全校教学与管理教师提出大学生在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管理、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等多个有实际研究对象的新课题。

以技术大众众筹、产品大众制造、发展大众共享为主要理念行动计划的“三个平台”建设,形成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以赛车制造项目为依托,构建现代学徒制新型实践教学核心建设思路。

2.3.2  完成赛事群规划与实践教学的衔接  为了使学生在整个大学生涯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并能学以致用,具备创造力、设计制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适应独立作业和团队协作等良好的工作素质,以方程式汽车大赛为主线,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分层次培养,循序渐进在各年级插入其他赛事活动,制定完整的赛事群规划,如图1所示。目前已在实践中开展试点,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以形成赛事群规划与培养计划的良好匹配。根据人才市场调研结果,依照岗位要求分析学生的专业培养计划和素质培养目标,针对学生的学情调研结果,分析合理的激励措施和赛事组织体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理解能力;依照赛事调研情况分析比赛训练与参与时机,保证学生在参赛前完成基本的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进程,使比赛过程成为其专业学习的良好的课外补充。

3  对实习与就业的促进作用

3.1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综合职业素养

在研制方程式赛车过程中涉及设计、制造、装配和试车等环节,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设计制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赛车主题能激发青春热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遇到问题,学生需要提供多种设计解决方案,及时分析归纳总结,力争寻求最优解决途径,从而培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竞赛过程中,学生要完成整套作品制作流程。资料查阅、选题分析、方案制订、方案论证选择、作品制造调试、论文报告书写等一系列任务,要求参赛队能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在坚持数月的实践过程中要经受挫折、打击、迷茫。这个过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毅力和直面困难的勇气。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非常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比较欠缺。参与竞赛,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磨合,促进他们改进为人处事的方式,更能培养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和队友进行讨论,以谦虚的态度耐心听取并采纳他人建议,充分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2  增强与企业合作,拓展就业通道

“3+2”全日制普通专本连读培养模式对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提出的最大挑战是如何突破传统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发展一条既不影响本科素质教育拓展,又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应用型特点,打造具备较强“双创”能力,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3+2”五年制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学制特点决定了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三年培养中无法安排学生在企业定岗实习,企业主体作用不易发挥。

以大学生赛车赛事为核心构建实习实训平台,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该赛事在全球教育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在全球汽车企业、研究机构、汽车零配件制造商、销售集团中具有很高的评价,参与该赛事并具有优秀表现的车队、学生获得汽车产业内企业认可的程度要远高于普通毕业生,而学生在参赛过程中的一应表现往往为合作企业带来较好的社会效应,双方具有天然合作共赢的基础。

通过引入校企合作,构建具有企业特点的大学生赛车赛事教育教学平台,既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中学”,让学生的思路走出学校、走出课堂,在工作中学习工作,在生产中学习生产;又能不断通过企业指导教师的建议不断修正培养方案,将现代学徒制的本质与应用型工程师的培养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更加符合其学历定位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打消企业对高职院校本科学生在创新创造能力上的顾虑,实现联合培养本科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4  结束语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3+2”五年制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如何在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间取得平衡,实现专本无缝衔接,最大化应用技能型教育特点,存在很多需要探索尝试的地方。本文通过构建以“3+2”专本连读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汽车比赛团队,探索“双创”要求下现代职业大学生的培养模式,提出拓展现代学徒制内涵的一些建议,希望可以促使职业院校改变封闭教育模式,创新传统教育理念,对探索如何发展校企协同育人之路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永超,周礼,刘芳歆,等.現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有道学徒制精英班”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26):170-171.

[2]陈明昆,颜磊,刘亚西.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诠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6):48-52.

[3]刘哲.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5(24):124-125.

[4]万婷婷,阳林,曾繁俊,等.依托学科竞赛构建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平台[J].时代汽车,2017(6):57-58.

猜你喜欢

赛事职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本月赛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职业写作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爱的职业
赛事赞助沟通对感知匹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