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可行性

2021-06-06阿力同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9期
关键词:人性化血压用药

阿力同

(新疆巴州博湖县蒙医医院,新疆 巴州)

0 引言

高血压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1]。高血压指的是在患者未服用影响血压的相关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的测量值超过140 mmHg 或舒张压测量值超过90 mmHg[2]。高血压的好发对象为中老年人,据相关数据统计发现,临床上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49%,对老年人群的健康安全有着较大的影响[3]。导致高血压发生的原因较多,包括了患者情绪长期波动较大、饮食习惯不良、过度肥胖以及遗传因素等[4]。患者在患病后主要表现为心悸、头晕、胸闷、头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还可能导致患者的心脏、肾脏、脑部等重要脏器发生功能性改变,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5]。由于高血压疾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无治愈的有效措施,因此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以控制血压,延缓病情的发展[6]。老年患者本身的身体各项机能都处于减退的情况,而高血压的发生又会加重患者本身的各种心血管疾病,加快动脉硬化,加大脉压差,对患者的负面影响较大,而大多数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较长的治疗病程,许多患者因此易产生压抑、焦虑等情绪,影响了临床的治疗效果[7]。为了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干预也十分重要。本研究就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收治的68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 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其中观察组中,女性16 例,男性18 例,年龄为63~79 岁,平均为(69.35±11.35)岁;对照组中,女性17 例,男性17 例,年龄为62~78 岁,平均为(69.42±11.41)岁。纳入标准为:①无精神病者,能进行良好沟通;②符合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①存在长期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史;②肝、肾等脏器功能出现严重衰退者;③存在免疫功能障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生活指导、心理及健康护理等。观察组则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人性化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由于该疾病属于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才能有效控制住病情,有些患者的病程甚至已长达二十几年,因而在治疗过程中,会造成许多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情绪的激动会造成患者血压上升,对患者造成不良的影响,且也易造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可能由于病程过长而对治疗产生较强的抵触情绪,导致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开展困难。因此,在收治患者入院后应当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护理人员应通过交流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原因进行了解,并根据这些诱因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负性情绪加以引导。同时应当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可通过患者容易理解的方式,如采取口头讲解、宣传手册、播放宣传片等方式,为患者仔细讲解有关高血压的相关疾病知识。使患者能够对高血压疾病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使患者明确积极接受治疗,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能够保持平稳的心态接受治疗。②病房护理。大多数患者对医院都有一种天生的抵触情绪,尤其是老年患者,进入陌生环境后较难适应,对于周围的环境不熟悉。因此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仔细讲解病房的设施及方式,并为患者讲解病房中的各项标识,提醒患者注意。应当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添加摒挡设备,如添置绿植、发放报纸以及配备电视机等。尽量为患者提供一个好的病房环境,同时应当注意病房环境的温度控制、通风情况、光线调节等。③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应当叮嘱患者按照医嘱用药,帮助患者养成长期服用、规律服药的用药习惯,且每日应当定时为患者测量血压,将检测的结果进行每日记录及时汇报给患者的主治医生,再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用药。④出院后的人性化护理。在患者出院后,应当每周1 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情况,叮嘱、监督患者的用药,每隔半个月为患者进行上门随访1 次,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应当叮嘱患者家属,严格监督患者的治疗情况。

1.3 观察标准

对比在两种护理模式下,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患者较治疗前血压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为显效;以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良好,偶尔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为有效;以患者的血压变化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为无效[8]。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对比数据用SPSS 18.0 软件分析、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n(%)]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2.3 治疗依从度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度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治疗依从度[n(%)]

2.4 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总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分)

表4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分)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不仅受疾病的影响,同时受其年龄增长的影响,其本身各项机体功能就在不断减弱,导致患者的肾脏、心脏等重要脏器功能受损,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9]。加上老年高血压本身就属于一种终身性疾病,只有通过长期坚持用药,才能有效控制血压,对病情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该疾病的病程通常较长,极易造成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各种负性情绪,而情绪的出现又会反过来对患者的血压造成刺激,引起血压的上升,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0]。因此,为了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使患者了解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性,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在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搭配有效的护理干预也十分重要[1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医院的护理要求也不断增加,应广大患者的需求,临床上出现了多种护理模式,其中人性化护理模式是目前临床上新兴的一种护理方式[12]。人性化护理主要就是临床上,开展的具有人性化的护理措施[13]。在人性化护理模式下,每项护理措施的开展都是以患者为中心,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对患者保持足够的尊重[14]。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开展,不仅能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就医环境,还能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等方面尽可能地达到最佳、最舒适的状态,最大化地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就医环境[1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实施能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保障(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总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说明人性化护理的实施较常规护理的护理效果更好,能有效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能有效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为临床的治疗效果提供重要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人性化血压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基于人性化的养老建筑设计分析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