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撷取最有“温度”的素材,涵养学生家国情怀
——以《木兰诗》《说和做》《邓稼先》的统整教学为例

2021-06-04屠美霞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1年13期
关键词:木兰诗邓稼先木兰

□屠美霞

(绍兴市越城区马山中学,浙江绍兴312000)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正逐步融入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资源。如何润物细无声地做到“文道合一”,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是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守好的一段渠、种好的责任田。

语文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说和做》《邓稼先》这三篇文章,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主要事迹的叙述,展现了各人物的精神品质。他们虽然身处不同时代,但身上都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中,“在家尽孝、为国尽忠”的家国情怀始终绵延不断、历久弥新。这种情怀内涵已超越一般意义上的爱国情感,体现着中华儿女对家园、故土、国家、民族的眷恋爱戴、情感归属、包容胸怀、价值认同和忠诚捍卫,以及对家国使命、家国一体、家国共在的深刻认知、体悟和践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围绕“家国情怀”设计了四个项目。

项目一:读人物,感家国情怀

要求:通读《木兰诗》《说和做》《邓稼先》三篇文章,完成表1。

表1

从教学反馈来看,学生通过阅读基本都能从文本中找到体现人物精神的语句或感受到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一位言之巨人、行之高标的民主战士,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两弹元勋,赫然在学生心中扎根。

项目二:说人物,品家国情怀

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概括人物形象,完成表2、表3、表4。

表2

表3

表4

阅读《木兰诗》,学生通过品读诗句,概述情节,感受花木兰勤劳孝顺、英勇善战的奇女子形象。阅读《说和做》,学生通过品味文中情感充沛、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诗意语句,感受闻一多先生为了国家和民族“足不下楼‘出世’,慷慨激昂‘入世’”的精神品质。阅读《邓稼先》,学生通过邓稼先的个人简历、在特定场景中的表现以及作者的评价语句,逐步深入认识邓稼先,进而在被邓稼先人格魅力折服的同时感受到他身上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项目三:赞人物,悟家国情怀

结合三个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放眼历史长河,通过诠释三个人物不同的报国方式去深刻领悟他们共有的家国情怀。从木兰身上,学生看到了古代女子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家国一体的家国情怀;从闻一多身上,学生听到了革命烈士们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呐喊声,气冲斗牛、声震天地的爱国呼声响彻大地;从邓稼先身上,学生领略到无数默默无闻、鲜为人知的科研工作者经历种种挫折磨难,为人类文明进步不断做出新的贡献。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与深藏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家国情怀是分不开的。

项目四:鉴时事,扬家国情怀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时事材料,品鉴事件背后的深意。

材料一:《辛丑条约》,别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七年和英、美、法等国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辛丑条约》规定了赔款、划定使馆区、拆炮台等内容,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材料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于2021年3月21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举行。中方代表团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方代表在会上表示“中方过去、今后、将来都绝不会接受美国方面的无端的指责,同时我们要求美方要放弃动辄干涉中国内政的这种霸权行径,这个老毛病应该要改一改了”。

这是引入时事热点,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两则材料都发生于辛丑年,但时隔120年,中国在外交上有了截然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探究背后的原因,可以让学生明白:历史和现实反复昭示: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家国情怀都不能弱化,家国责任都不能丢弃;家国情怀是流淌在中国人精神世界里的执念,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源动力,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独有标识。

猜你喜欢

木兰诗邓稼先木兰
木兰剧片段展示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邓稼先 此身许国 再难许卿
Mulan Mulan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许鹿希:有一种爱情叫“国家机密”
《木兰诗》中的亲情解读
滇中木兰的“农资梦”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及赏析
有一种爱叫“国家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