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核心素养发展之“塔”
——基于STEAM 理念的创新实践课程案例设计

2021-06-03山东省德州市临邑第一中学宋荣华

发明与创新 2021年22期
关键词:古塔课程设计环节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第一中学 宋荣华

一、STEAM 教育理念的内涵

STEAM 教育有别于传统的单学科、重书本知识的教育方式,是一种重实践的超学科教育概念。它提出的目标是:“面向21 世纪核心素养的教育实践”,这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契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开设创新课程的背景

2015 年,随着创客教育的火热开展,我校开始通过组建社团进行机器人创客教育,并在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山东省中小学生创客马拉松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深刻感受到,机器人活动门槛较高,只能以社团形式开展,受益的学生较少。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在校领导的支持及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高月锋老师的指导下,我校在2017 级新生中增设了创新课程。前期课程主要以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为主,经过慢慢探索,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又陆续自主开发了《塔》《桥世界》《立体视觉》《重力平衡》等十多节基于STEAM 理念的创新实践课程。

STEAM 创新实践课程在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注重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有近三千名学生参与创新课程,提交创意表两万余份,近百人在国家、省、市级创新类比赛中获奖。

三、STEAM 创新实践课程设计要素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内涵的第一要素,是课程开发的方向和灵魂,也是课程性质和理念的体现。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STEAM 创新实践课程的目标设为三个方面,如表1。

表1

2.课程设计基本原则

开发STEAM 创新实践课程案例的首要原则是尽量融合多学科知识,其次要充分分析学情,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学生感兴趣、容易接受的主题,最后紧紧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教学内容设计,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目标的达成。

四、STEAM 创新实践课程——《塔》

1.设计背景

本节课的灵感来自电视中播放的一项《萝卜搭塔》的亲子活动。塔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建筑,学生对其都很熟悉,而且塔与宗教、历史、结构学、建筑学等有紧密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塔的作用、结构、材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进一步创新发展的空间。于是,我以“塔”作为主题进行课程设计。

2.资料搜集清单

《塔》的课程设计需要搜集的资料清单为:塔的介绍、塔的历史发展、塔的故事、塔的结构、塔的分类、历史名塔、现代名塔等。

3.教学内容设计

本节课共设计了七个环节,用两课时完成,前六个环节为第一课时,环节七为第二课时。

环节一:导入新课

播放《塔》的视频短片,引入课题,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在组内描述自己见过的塔,讨论自己所了解的塔的用途、塔的材质等,加深对塔的感受。

环节二:塔的介绍

本环节主要是知识传授,介绍塔的历史,从宗教、历史、艺术等角度赏析中国古代名塔。

环节三:古塔的结构

本环节以老师讲授为主,重点介绍中国古塔的结构、造型、材质等,涉及结构学和建筑学的相关知识。

环节四:古塔的分类

本环节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不同的古塔分类及时代背景。

环节五:现代名塔

展示现代名塔,带领学生感受塔随时代变化而体现出的创新与发展。

环节六:思维拓展

以“未来塔”为主题,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并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小组讨论。

环节七:实践活动

此环节为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用蔬菜和牙签搭建塔的结构,先设计好结构样图,然后进行搭建,看哪个小组搭得又高又稳、造型美观。作品完成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并进行评价。

图1 课程设计提纲

图2 学生设计的蔬菜塔样图

图3 学生制作蔬菜塔

4.课堂评价

评价是保障STEAM 创新实践课程质量的关键一环,我将STEAM 课程复杂且抽象的素养目标具化为可测量的评价任务,提高了课堂评价的可操作性。由于学生较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并给出评价,因此我在设计评价工具时将学生本人、组长和教师同时定为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做出评价,保证了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教师依据评价工具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明确地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更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猜你喜欢

古塔课程设计环节
基于动测法的古塔结构抗震性能检测与评定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科技进步与物种厄运:19世纪通信革命与东南亚古塔胶贸易的兴衰
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三星堆考古启示下的儿童美术项目化课程设计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全宅影音集成系统中最温馨的环节 室内光线控制系统
古塔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景州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