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等院校舞蹈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1-06-02

大众文艺 2021年9期
关键词:芭蕾国际化广西

(北部湾大学人文学院,广西钦州 535000)

一、研究缘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第十七条提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研究”,要求分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现状与主要问题;改善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增强高等教育人才的国际性。近年来,我国对人才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视,在《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到要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人才,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因此国际化舞蹈人才培养是高校舞蹈学科发展的方向,引进国际化师资、开设国际化课程、培养国际化舞蹈人才,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大需求,避免因人才类型单一而出现舞蹈行业的社会发展失衡。

二、高等院校国际化舞蹈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高校教育研究领域,各专业、各学科都十分关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与发展,纵使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仍存在不足,但国际化人才培养趋势是未来高校人才培养的大方向,也是舞蹈人才培养的方向。

广西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缺乏特色与竞争力的问题。广西大部分高校舞蹈专业教育皆以北京舞蹈学院的高精尖舞蹈表演人才教育方案为模版,追随式的、复制粘贴式的课程体系并不完全有利于广西区域大部分高校的舞蹈人才培养。从学生条件到学科分类,广西区域大部分高校舞蹈专业的发展与北京舞蹈学院相差甚远,如若以北京舞蹈学院表演体系的教学方案为标准,不利于广西舞蹈人才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因此突出广西国际化区域特色,培养广西国际化舞蹈人才,设置国际化舞蹈课程,是广西高校舞蹈专业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广西大部分高校专业舞蹈实践教学中面临芭蕾舞课程教学语言“中式化”的问题。芭蕾是一种世界性的舞蹈艺术,其芭蕾术语也是国际性的舞蹈语言,但是在广西高校的芭蕾基训课程中大多以中文翻译的中式术语进行教学,忽视了芭蕾术语的国际性及其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国际化舞蹈语言——芭蕾术语流通于世界舞坛,虽其拼写、发音并不是国际通用语言英语,而是小众语言法语,但这并不影响其术语的国际性流通。无论是在何种语言地区,但凡涉及芭蕾舞教学皆以芭蕾术语进行描述。在我国备受瞩目的舞蹈专业发展院校——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系等高校的芭蕾基训课程中都使用国际化舞蹈语言芭蕾术语进行教学,2012年辽宁日报报道的一则新闻“辽芭演员靠芭蕾术语与国外编导交流”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但在广西大部分高校的舞蹈专业教学中多使用汉化术语,不利于国际化交流。芭蕾教育虽然已经普遍存在于广西高校中,但是教师的教学语言上缺乏专业术语的应用。因此,广西高校舞蹈专业亟须推进芭蕾课程以芭蕾术语为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培养学生对动作和术语间的认识,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性。

广西大部分高校专业舞蹈理论教学中面临理论观念停滞不前,舞谱文化教学缺失的问题。在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极力推进舞蹈理论课程以及拉班舞谱课程的趋势下,广西高校舞蹈教学仍停留在“唯表演论”的观点中,忽视了拉班舞谱等国际化舞蹈符号理论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广西舞蹈研究在国际化理论交流中的发展。国际化舞蹈符号——拉班舞谱是由鲁道夫·拉班创建的一种舞谱记录法,是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舞谱系统之一。早在20世纪40年代,戴爱莲先生便将拉班舞谱引入中国,并应用于民族民间舞蹈的研究当中。1948年戴爱莲为国立师范学院(现北京师范大学)讲授拉班理论及拉班舞谱。现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大学艺术选修课中陆续设置了国际化舞蹈符号——拉班舞谱的教学课程。但在广西大部分高校的舞蹈理论教学中,国际舞蹈符号类的教学仍处于缺失状态。广西高校舞蹈专业理论教学多以中外舞蹈史为主要内容,极少涉及国际舞蹈符号的学习,在舞蹈理论上多以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为基础,缺乏舞蹈本体的动作分析理论,导致中国的舞蹈理论在国际舞坛上发展较为缓慢,因此广西高校舞蹈专业亟须加强高校舞蹈人才对拉班舞谱的学习,提升学生国际化理论视野。

广西大部分高校专业舞蹈课程设置上忽视了广西国际性区域特色,缺少与广西接轨的国际性舞蹈课程。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广西高校舞蹈教育未积极跟上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忽视了专业舞蹈课程设置的国际性区域特点。大部分广西高校尚未开设东南亚舞蹈课程,或仅开设阶段性课程,缺少系统性教学课程与教材。在我国东南亚舞蹈教学课程主要以讲座课或选修课存在于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中,为非持续性、体系性课程结构。在我国舞蹈教育的标杆学院——北京舞蹈学院推行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舞蹈教学中包含有东南亚的泰国舞蹈教学,广西也仅在广西艺术学院与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中有小范围推行。广西作为沟通中国-东盟的桥梁,广西高校拥有得天独厚的国际地理优势,在广西的政治、经济优势的基础上,有必要对东南亚舞蹈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学习,培养与东盟接轨的国际化人才,以利于增进与东南亚地区的舞蹈文化交流。

三、高等院校国际化舞蹈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与意义

将国际化舞蹈语言融入芭蕾基础训练课堂,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国际化表述能力。芭蕾是一个世界性的舞蹈形式,几乎每个国家的舞蹈演员皆学习芭蕾或认识芭蕾。以芭蕾术语、芭蕾动作为参照,可以便于不了解中国舞蹈的外国友人更好地、更顺畅的理解中国舞蹈。因此,在国际化的舞蹈交流中以芭蕾术语来描述舞蹈动作是最为通俗易懂的方法。

将国际化舞蹈符号融入舞蹈理论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舞蹈理论素养。一个舞蹈作品可以流行一时,但一个舞蹈理论可以影响一个时代。在快速发展舞蹈舞台作品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中国舞蹈理论在国际上的影响。拉班舞谱是一种动作记录工具,且已经发展至计算机化水平,具有较强的智能型,可将动态的舞蹈记录于纸面,一方面可以在理论上发展谱论研究,使舞蹈动作的创作不限于舞者的身体素质。舞蹈创作总是不能如音乐般脱离表演者独立存在,同一个乐谱经过不同人的编曲、不同人的演唱可以衍生出不同的作品形态,而舞蹈因舞谱则难以做到这一点。无谱使得舞蹈更多依赖于舞者的身体素质,且局限同一舞蹈的各种不同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开展舞蹈版权维护。舞蹈作品是由时间与空间共同构成的艺术作品,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虽然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下,舞蹈作品可以以视频的方式记录并保存下来,但在通常以文字判定版权的情况来看是较为困难的,且对于不熟悉舞蹈的法务人员来说难以分辨。如何用书面表述舞蹈动作的时空性?如何对舞蹈动作进行分析?是目前舞蹈版权维护所面临的问题。我国用舞谱者与识舞谱者在现阶段都是较为缺乏的舞蹈人才,该类舞蹈人才的缺乏是舞蹈新科技发展缓慢、舞蹈版权意识的薄弱的体现,不利于我国舞蹈事业的国际化发展。我们应该增强拉班舞谱的教学,使学生对国际化舞蹈理论的学习更为方便快捷。国际化舞蹈语言符号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工具。增设芭蕾术语、拉班舞谱等国际化元素的教学内容,掌握国际化沟通工具,有利于广西舞蹈教育在国际平台中的沟通与交流。

以广西独特的国际经济文化位置为依托,传达“中国-东盟”枢纽作用的地域特色,形成广西特色的国际化舞蹈理念。增设东南亚舞蹈文化学习课程,突出广西区位的独特性,使广西高校对东南亚舞蹈的教学区别于其他地区,增强广西高校专业舞蹈教学内容的国际性、地域性与特殊性。东南亚舞蹈文化课程是广西舞蹈艺术的重要区域特色。增设东南亚舞蹈课程,充分发挥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理优势,无缝对接东盟舞蹈艺术文化,在国际艺术交流中实现文化软实力输出,在我国舞蹈教育发展中凸显广西区域国际化舞蹈文化特色。

增强舞蹈人才的国际性,在现有的舞蹈表演人才的培养方案中增加国际化舞蹈元素与东南亚舞蹈文化的教学内容,在培养舞蹈人才表演能力的同时注重舞蹈人才的国际交流能力培养,有利于增强广西舞蹈人才的社会竞争力。

四、小结

推进广西高校国际化舞蹈人才培养模式契合了国家教育发展方向,有利于解决广西舞蹈人才就业问题、广西舞蹈教学语言问题、广西舞蹈符号理论教学落后以及区域化特色培养等问题,以培养广西特色国际化舞蹈人才为目标,制定广西特色国际化舞蹈课程方案,提高广西高校舞蹈专业人才的国际化能力,增强广高校舞蹈人才的社会竞争力。

猜你喜欢

芭蕾国际化广西
广西贵港
聚焦港口国际化
因为你的表演,我爱上了芭蕾
春天的芭蕾
《广西戏曲》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活动预告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不论何处,芭蕾跳起来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