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依族服饰图案的文化阐释

2021-06-01蒙露

艺术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布依族

摘要:民族的服饰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存环境中创造的文化符号。服饰图案蕴含和侧面反映着民族某一阶段的迁徙史、宗教信仰、文化习惯和生活状况。布依族的服饰图案不仅与地域差异有关系,还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和民族信仰有密切的联系。本文立足于六盘水市天门村布依族服饰图案,对服饰图案类型、特点以及服饰图案的含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布依族;服饰图案;文化阐释;天门村

中图分类号:TS94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6-0-02

布依族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主要集中在贵州黔南与黔西地区,黔西地区以北盘江流域聚集最多。布依族的服饰是该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的实践中,根据自身的居住环境和生存环境,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的生活必需品之一,同时也创造出了一种区别于周边其他民族的服饰文化,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服饰特征。布依族的服饰承载了布依族的迁徙历史、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和生活方式,对于研究布依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布依族服饰的历史沿袭

布依族服饰的颜色、装饰、款式在很多古代文献中都有记载。首先,布依族服饰颜色以青、蓝为主。如《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布依族“衣尚青碧”,《后汉书·西南夷》中记载“好五色衣服”和“衣裳斑兰”[1]。明代布依族妇女普遍着裙,少部分地区开始穿裤子,但仍具有“以青布裹头,衣尚青色”的特点。其次,布依族服饰会绣制一些简单的纹绣。如《旧唐书》记载,男女“背领裤缘俱刺纹绣”,女性的服饰“左右文绣绚烂,长裙细摺,膝以下亦刺文绣”,用“螺壳、虎豹、猨貁犬羊皮”装饰[1]。最后是布依族男女服饰的款式和配饰。男性的装扮为“裳裤覆膝,亦织斑带以为行缠”和“尝佩双刀”,唐朝时期对东谢地区布依族的服饰有這样的记录,男子的衣服有“衫袄”加上“大口裤”,右面肩上“斜束皮带”;女性服饰和配饰则是“发撮髻,饰以簪,压衫之前后”,还有一些简单装饰“用练缠头”,《南齐书》中“蛮俗衣布徒跣,或椎髻,或翦发”[1],还有以“金银为饰,虎皮衣楯”装饰的。

文献中的记载与现在的天门村布依族的着装大体一致。天门村布依族男性服饰较为简单,主要由上衣和下裳搭配;女性服装分为素装和盛装两种类型。在服饰的制作方式上,天门村传统的服饰制作方法分为织、缝、绣3种,其中绣是最耗费时间的一个过程。布依族服饰的传统布料原材料主要是麻和棉。布依族妇女会织出有简单图案的白布,对织好的布进行蜡染,布依族对其的称呼为“古添”。另外,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一种折染(当地称“嗯帮”),又称叠染,与蜡染的制作方式一样,人们把白色的布按照所需要的花纹折叠并用线缝好,然后放入染缸渍染,拆线后就会出现不同的纹路。布依族在制作服饰时会绣上各种精美的图案,比如蝴蝶、凤凰(鸡)、漩涡、花草等图案。

2 布依族服饰的图案特点

布依族服饰的图案丰富多彩,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他们的民族信仰有关,其中植物类型、几何图形、动物类型、螺旋形(漩涡形)最为常见,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2.1 对称性

对称性的图案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对称是指一个物体或图形,通过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某个方向旋转、对折,其中相同的部分有重叠的现象,在大小、形状和排序上相互对应的关系,即在改变的条件下产生不变现象[2]。在走访调查中,天门村除了服饰是对称的,所绣制服饰图案也多呈现对称性的特点。在走访中,他们对于选择对称图案进行了解释。他们认为对称性较为美观,对称性的图案相对于单个图案更加美观和丰富,布依族服饰上的图案主要绣在袖口、马甲侧面和衣服前面,绣制面较广,对称图案不仅美观,还节省绣制时间。另外,对称的图案模板方便剪裁。天门村布依族服饰中的对称图案主要是蝴蝶、绣在围裙带上的双鱼、绣在马甲上的飞鸟等。

2.2 多样性

布依族的服饰图案多源于神话故事传说、自然环境、日常生活和他们迁徙的历史故事,图案多种多样,具有多样性。很多心灵手巧的布依族妇女会在传统的图案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使传统的图案更加多样。马启忠与王德龙认为一个民族的图案从写实形态、抽象形态不断演变,形态上给人的感觉是简单化、装饰化、美观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由形到神的转变,是崇拜意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表现,也就是人们的崇拜观念逐渐抽象、加强、深化的过程[3]。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保护的大力宣传,布依族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增强,他们通过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结合,创新出了更多样的服饰图案,如将蝴蝶的图案夸张化,或者在其他地方加上螺旋(旋涡),使简单的图案内容更加丰富,在图案的配色上也更加大胆。

2.3 写实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布依族服饰图案是对该区域人民生活的写照,布依族本身没有文字,图案便成了他们记录本民族历史的一个方法,因此他们的服饰图案具有写实性的特点。布依族服饰图案不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符号,这些符号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无论是符号还是符号中的含义,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比如绣得越好、越像,越能展现布依族女子的心灵手巧,图案绣制越精美、线条越顺滑,便会得到更多赞美。图案绣制的写实性成为评价一个女孩子“美”的标准之一。服饰图案除了带有敬意之外,更多是为了装扮自己,使自己看起来更加漂亮,满足爱美的心理诉求。因此布依族的盛装格外美丽,图案也更加逼真精美,只有在重要节日或者活动的时候才会穿戴,比如结婚、赶集、布依族的传统节日等,在这些重要的节日(活动),装束越好,便会获得越多的赞美。

2.4 融合性

天门村周边居住着布依族、苗族、彝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因此天门村布依族的服饰图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其他民族服饰图案的影响,这也显示了布依族服饰图案在传承的过程中是不断创新发展的,在各个民族之间文化是相互影响的,图案呈现鲜明的融合性。在走访中,一个布依族妇女拿出一件绣有飞鸟的图案,两只飞鸟中间有一个类似太阳的图案,双头并进,有点像双龙戏珠。飞鸟由大红色与粉红色的绒毛线绣制而成,摸上去很有质感,笔者询问为什么现在很少出现相似的图案和绣制手法时,被采访的布依族妇女说:“这是老的款式,这是从苗族那边学过来的,那时候兴这个图案和配色,现在大家都不兴这个图案了,我们现在绣的都是那种圈圈,颜色看上去也不是太艳丽。”同时,布依族服饰图案的审美也影响着当地其他民族的服饰图案。

3 布依族服饰图案的文化阐释

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图案纹样数不胜数,从动物纹到植物纹再到抽象的几何纹,反映着各个民族的生存发展、迁徙定居、自强不息的过程,记录着民族的迁徙历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民族图腾和宗教信仰,折射出少数民族古朴的思想、醇厚的民俗和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这些图案对于少数民族而言,是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3.1 远古图腾崇拜流传下来的记忆遗存

“图腾”(Totem)一词,最早来源于印第安语的译称,译为“他的亲族”,后来逐渐得到广泛使用。在原始社会,人们认为某种动植物与自己的先人有血缘关系或有特殊关系而对其产生崇拜[4]。任何一个族群(民族)都有关于图腾的神话或者他们坚持的信仰,图腾一般为植物、动物,或是把一些自然现象作为图腾,并且很多族群会把图腾与自己族群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更有甚者会把图腾中的某物认作他们的祖先、守护神。布依族有很多关于鱼的传说,因此在他们的服饰中有鱼的图案或者类似鱼的图案。还有飞鸟图案,布依族相传在被鹰救下后承诺以后用鸡鸭来祭拜它。在天门村,很多布依族人家门口会挂有枯牛头,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对牛也有特殊的感情。铜鼓不仅是布依族最喜爱的乐器之一,还是布依族用来驱鬼辟邪的“神器”,铜鼓在布依族地区有悠久的历史。《宋史·蛮夷列传》记载:“西南诸夷,汉牂牁郡地。……,疾病无医药,但击铜鼓、铜沙锣以祀神。”据说最初铜鼓并不是作为乐器出现的,而是作为兵器和饮具,到了宋朝的时候才用作祀神、驱邪,铜鼓逐渐被视为神物。《后汉书》记载西南夷有“好巫鬼”之說,同样《魏书》中关于“獠”也有“其俗畏鬼神,……,号之曰‘鬼,鼓舞祀之,以求福利”的记载[1]。大年初一的时候,天门村布依族男子会吹着唢呐,打着铜鼓,挨家挨户地走完整个村子,他们认为唢呐和铜鼓的声音会吓走或赶走邪祟,从而给他们带来平安。另外,满天星的图案和水漩涡的抽象图案装饰和“安王与祖王”流传的爱情故事有关系[5]。在《安王与祖王》的古歌中,安王的母亲是鱼姑娘变化而成的。

3.2 服饰图案是对族群迁徙的历史记忆

布依族是一个不断迁徙的民族。首先是战乱连年,被迫迁徙。如《史记》中记录:“……今欲招南夷,朝夜郎,降羌僰。”另外,《史记》中记录司马相如开路西南夷道的第二年,“南越反……因南方楼船卒二十余万击南”[1]。还有《史记·西南夷》中记载:“此皆魃结,耕田,有邑聚。……,皆编发,随畜迁徙,……,其俗或土箸,或移徙,在蜀之西。”[1]《旧唐书》记载在贞观十二年“夜郎僚反”,最后被讨伐[1]。其次是为了族群生存与繁衍后代不断迁徙。如历史文献资料中多出现“饥饿所逼”而叛乱、又因“饥困所降”的字眼,为了记住族源和祖源,他们会采取一些手段进行记忆,一种是通过酒令的方式,据天门村布依族讲述,他们唱的酒令的一个部分就是唱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另外一种便是通过刺绣,布依族服饰图案中的波浪图案代表的是布依族迁徙时经过的山川与河流。一个布依族的老者讲述,他们是从江西过来的,为了纪念迁徙历史,他们把他们过了几条河和几座山都绣在衣服上,从他的讲述中可以看出,布依族的图案不仅来源于图腾、自然,还有对祖先的敬重。

3.3 服饰图案是对天地宇宙的探讨

布依族服饰图案中的水波纹、漩涡形状并不能简单认为来源于他们生存的环境,还有布依族对大自然、天地宇宙形成的追问和探讨。在天门村布依族的“温老”(布依族话,即“酒令”)中就记录了雨是“更崩下雨北山状。十为林。十为朋。十为里。十为州。十为度”,这段酒令详细描述了雨是怎么形成的以及雨势非常大。还有天地的形成,为“天地相连为主分。黑阳大箐也生成。更丹月排斗礼不。斗为由肋更。天上生得有,地上那治斗金分。……”在天门村布依族的“温老”中,他们认为的天地是“天宫八面,地有五岳山”。罗纳德说过“人类拥有非凡的创造和使用符号的特殊能力”。他认为这种特殊的能力是指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和需要给予某一事情、声音、语词、行动特殊意义,并基于这些意义建立起一种共识,然后使各类群体之间可以交流和积累知识[6]。人们把对大自然的敬畏、崇拜以及对天地的形成的探讨延伸或者幻化成某一个东西记录。布依族是中国最擅长刺绣的民族之一,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将信息记录并传承下来。

4 结语

民族服饰不仅是一个民族在一个地域中避寒生活的必需品之一,还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存与发展中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符号。布依族的服饰图案既装饰了服装,使其更加美观,又记录了布依族的民族迁徙史、宗教信仰、文化习俗以及布依族长期生活的自然环境状况。通过精美的图案,向外人展现了布依族是一个勤劳、勇敢且充满智慧的民族。此外,布依族服饰图案、颜色选择不仅是地域特点引起的,还是文化差异带来的审美差异。

参考文献:

[1] 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二十四史贵州史料辑录[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68,282,177,354,214,26,21,287.

[2] 石晶.中国“对称”与“均衡”图案基础原理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3] 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族学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250,257.

[4] 黄义仁.布依族史[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34.

[5] 刘军平,李洋.黔南布依族服饰“双鸟朝阳”图像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0(14):178-179.

[6][美]罗纳德·L .约翰斯通.社会中的宗教[M].袁亚愚,钟玉英,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6-7.

作者简介:蒙露(1995—),女,贵州水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布依族
贵阳贵安布依族服饰的保护与开发策略探析
认同、想象与记忆
——布依族古歌的民族想象和叙事认同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乡村振兴、社会变迁与民族文化——以淇江河畔布依族村寨为例
布依族古歌整理与研究简述
布依族武术与跆拳道的关联研究①
布依族古村落平寨
布依族验方“神阙散”的早期安全性评价研究
布依族经典古籍《布依嘱咐经》古文字研究
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