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条件复句辨类根据

2021-06-01迟文敬

艺术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连接词

摘要:条件复句广泛分布于反映客观事物间固有条件关系和主观构造内容两个不同语用层面。对于反映客观事物间固有条件关系层面的条件复句,因条件性质差别具有质的规定性,故需将条件性质差别作为辨类根据;对于主观构造内容层面的条件复句,因凝结不同逻辑语义的典型连接词具有质的规定性,故需将连接词作为辨类根据。

关键词:条件复句;性质差别;连接词;质的规定性;辨类根据

中图分类号:H1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6-00-02

语言生活中,人们常会遇到一些不好辨类的条件复句,下文将选取几组分别作辨类分析。

1 分句内容相同却用不同连接词构成同一种条件复句的辨类根据

下面为一组分句内容相同却用不同连接词构成同一种条件复句的3个例句。

例1:只要三角形等边(A),三角形就等角(B)。

例2:只有三角形等边(A),三角形才等角(B)。

例3:只要且只有三角形等边(A),三角形等角(B)。

这3个例句的连接词各不相同,但A、B两个分句间的具体内容反映的都是客观事物间同一种条件关系。对于客观事物间的条件关系,逻辑学早就给出了严谨的分类根据和种类,即根据条件性质差别可以分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三类。所谓充分条件就是设A、B为两种事物情况,A真B必真,A假B真假不定,这样A就是B的充分条件,如“物体摩擦(A)”对“生热(B)”就属充分条件,由其构成的“只要物体摩擦(A),就生热(B)”就属正确的充分条件复句,“只要……,就……”因是在连接客观事物间充分条件关系时所积淀下来的表充分思想的逻辑语义,成为充分条件复句的典型连接词。所谓必要条件就是设A、B为两种事物情况,A假B必假,A真B真假不定,这样A就是B的必要条件。如“阳光充足(A)”对“农作物会长势良好(B)”就属必要条件,由其构成的“只有阳光充足(A),农作物才会长势良好(B)”就属正确的必要条件复句,“只有……,才……”因是在连接客观事物间必要条件关系时所积淀下来的表必要思想的逻辑语义,成为必要条件复句的典型连接词。所谓充要条件就是设A、B为两种事物情况,A真B必真,A假B必假,这样A就是B的充要条件。如“温度升高(A)”对“温度计数值升高(B)”就属充要条件,由其构成的“只要且只有温度升高(A),温度计数值升高(B)”就属正确的充要条件复句,“只要且只有”因是在连接客观事物间充要条件关系时所积淀下来的表充要思想的逻辑语义,成为充要条件复句的典型连接词。

按条件性质差别,例1至例3虽连接词不同,但都属反映客观事物间同一种充要条件的復句,因为它们都符合充要条件A真B必真,A假B必假的条件性质[1]。

在不同条件复句中,充分条件复句、必要条件复句对连接词的选用都具有单一刚性要求,即它们各自只能分别与一种连接词搭配。如充分条件只能用“只要……,就……”构句,不能用“只有……,才……”“只要且只有”分别构句。必要条件只能用“只有……,才……”构句,不能用“只要……,就……”“只要且只有”分别构句。充要条件对连接词的使用则具有包容性,既可用典型的表充要思想的“只要且只有”构句,构成如“只要且只有三角形等边(A),三角形等角(B)”这样的充要条件复句,也可用典型的表充分思想的“只要……,就……”单独构句,构成如“只要三角形等边(A),三角形就等角(B)”这样的充要条件复句,还可用典型的表必要思想的“只有……,才……”单独构句,构成如“只有三角形等边(A),三角形才等角(B)”这样的充要条件复句。对连接词的选用具有包容性是充要条件独有的构句特征,即不管用哪种连接词构句都不会因连接词不同影响充要条件A真B必真,A假B必假的逻辑性质。基于该原理,例1至例3连接词虽各不相同但都属充要条件复句。

该组例句的辨类难点在于当代语言学界对条件复句的体系建构普遍缺失“充要条件复句”一类[2],这导致像“只要且只有三角形等边(A),三角形等角(B)”这样客观存在着的充要条件复句无类可归。因此,条件复句体系建构急需为充要条件复句补类。

2 分句内容相同却用不同连接词构成不同种类条件复句的辨类根据

下面为另一组分句内容相同却用不同连接词构成不同种类的条件复句。

例4:只要老赵调来(A),老钱就调走(B)。

例5:只有老赵调来(A),老钱才调走(B)。

例6:只要且只有老赵调来(A),老钱调走(B)。

这3个例句跟上一组例句有相同点,即A、B两个分句反映的内容都是相同的,且它们的连接词都不同,因此人们很容易把这两组例句看成同一类型。但事实上,第一组例句反映的都是客观事物间固有的充要条件关系,第二组例句反映的则都是主观构造内容。反映主观构造内容的条件复句在构句上对连接词的使用具有刚性需求,即只有使用了在连接客观事物间固有条件关系时所积淀下来的不同逻辑语义的典型连接词,才能确定A、B分句所反映的具体内容的条件性质,也才能作为条件复句存在;而若没有使用相应的典型连接词,A、B分句就会因没有条件关系无法确定条件性质,其也无法成为条件复句。因此,在连接客观事物间固有条件关系时所积淀下来的不同逻辑语义的典型连接词,成为反映主观构造内容构句时使句子成为条件复句的唯一载体和辨识不同条件复句种类的唯一根据。基于该原理,离开连接词,以上3个例句中的“老赵调来(A)”与“老钱调走(B)”则会因为A、B间没有条件关系而无法确定条件性质。而加上承载充分思想的典型连接词“只要……,就……”,即可成为“只要老赵调来(A),老钱就调走(B)”这样的充分条件复句;加上承载必要思想的典型连接词“只有……,才……”,即可成为“只有老赵调来(A),老钱才调走(B)”这样的必要条件复句;加上承载充要思想的典型连接词“只要且只有”,即可成为“只要且只有老赵调来(A),老钱调走(B)”这样的充要条件复句。

该组例句的辨类难点也在于语言学界在条件复句的体系建构中普遍缺失充要条件复句一类,而缺类导致像“只要且只有老赵调来(A),老钱调走(B)”这样一些在交际实践中经常使用的反映主观构造内容的充要条件复句无“家”可归。

3 分句间内容不同却用相同连接词构成不同种类条件复句的辨类根据

接下来再认识几组分句内容不同却用相同连接词构成不同种类条件复句的例句。

3.1 分句间内容不同却用相同连接词“只要……,就……”分别构成充分条件、充要条件两种不同的条件复句

例7:只要物体摩擦(A),就生热(B)。

例8:只要温度下降(A),温度计数值就下降(B)。

例7、例8都使用了典型的表充分条件复句的连接词“只要……,就……”构句,因此容易被误认为它们都是充分条件复句。但实际情况是,例7的条件关系确实符合客观事物间充分条件A真B必真,A假B可真可假的条件性质,所以是充分条件复句;而例8的条件关系却符合客观事物间充要条件A真B必真,A假B必假的条件性质,所以是充要条件复句。至于二者为什么条件性质不同却都可用同一种典型的表充分思想的连接词构句,一方面是由于充分条件的刚性规约,即例7的“物体摩擦(A)”对“生热(B)”来说属于客观事物间固有的充分条件关系,而充分条件只能用“只要……,就……”构句,若用“只有……,才……”或“只要且只有”构句则都会出现知识性错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充要条件在构句时,在连接词的选用上具有包容性,即例8的“气温下降(A)”对“温度计数值下降(B)”来说属于客观事物间固有的充要条件,而充要条件既可用典型的表充要思想的“只要且只有”构句,也可用典型的表充分思想的“只要……,就……”构句,还可用典型的表必要思想的“只有……,才……”构句,且不管用哪种连接词构句都不会改变充要条件A真B必真,A假B必假的条件性质。正因为充分条件必须用“只要……,就……”构句,充要条件可以用“只要……,就……”构句,所以这两个条件性质不同的例句就有了都能使用“只要……,就……”这一连接词构句的共性。

3.2 分句间内容不同却用相同连接词“只有……,才……”分别构成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两种不同的条件复句

例9:只有阳光充足(A),农作物才会长势良好(B)。

例10:只有温度下降(A),温度计数值才会下降(B)。

例9、例10都使用了“只有……,才……”这一典型的表必要思想的连接词构句,因此容易被人们误认为这两个例句都是必要条件复句。实际情况是,例9的条件关系确实符合客观事物间必要条件A假B必假,A真B真假不定的条件性质,所以是必要条件复句;而例10的条件关系符合的却是客观事物间充要条件A假B必假,A真B必真的条件性质,所以是充要条件复句。至于二者为什么条件性质不同却都可用同一种典型的表必要思想的连接词“只有……,才……”构句,一方面是由于必要条件的刚性规约,即例9的“阳光充足(A)”对“农作物会长势良好(B)”来说属于客观事物间固有的必要条件,而必要条件只能用“只有……,才……”构句,若用“只要……,就……”或“只要且只有”构句则都会出现知识性错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充要条件在构句时,对连接词的选用具有包容性,即同一种充要条件在构句时既可用典型的表充要思想的“只要且只有”构句,也可用典型的表充分思想的“只要……,就……”构句,还可用典型的表必要思想的“只有……,才……”构句,且不管用哪种连接词构句都不会改变充要条件A真B必真,A假B必假的条件性质。正因为必要条件必须用“只有……,才……”构句,充要条件可以用“只有……,才……”构句,所以这两个条件性质不同的例句就有了都能使用“只有……,才……”这同一种连接词构句的共性。

3.3 分句间内容不同却用相同连接词“不管……,都……”分别构成充分条件、充要条件两种不同的条件复句[3]

例11:不管天空下大雨(A1),还是下中雨(A2),还是下小雨(A3),还是下其他不同程度的雨(An),地都会湿(B)。

例12:不管奥运会体操项目是中国队得冠军(A1),还是俄国队得冠军(A2),还是法国队得冠军(A3),还是其他国家队得冠军(An),都将获奥运会该项目金牌(B)。

例11、例12这两个例句都用“不管……,都……”这一连接词构成所谓的“无条件句”,但实际上,按学界在为条件复句建类和分类时遵循的主要根据条件性质差别标准来衡量,例11的条件关系符合充分条件A真B必真,A假B可真可假的条件性质,所以是充分条件复句;而例12的条件关系符合充要条件A真B必真,A假B必假的条件性质,所以是充要条件复句。

先从例11“不管天空是下大雨(A1),还是下中雨(A2),还是下小雨(A3),还是下其他不同程度的雨(An),地都会湿(B)”中抽取出连接结构,得到“不管是A1,还是A2,还是A3,还是An,都B”的句式,然后将多个条件分句与结果分句逐个比对,以检验其条件性质。比如,可按顺序先选A1分句与B分句进行性质验证,即“天空下大雨(A1)”为真,“地会湿(B)”必真;而“天空下大雨(A1)”为假,“地会湿(B)”则可真可假,就是当天空没下大雨时,那么地湿有两种可能:一是因下中雨、下小雨等导致地湿;二是因所有能导致地湿的条件都不存在而地不湿,即A1为假时B可真可假。验证结果表明,A1与B之间的条件关系属充分条件,以此类推,A2、A3、An与B之间的条件关系也都属充分条件。因此,例11是充分条件复句。

再从例12“不管奥运会体操项目是中国队得冠军(A1),还是俄国队得冠军(A2),还是法国队得冠军(A3),还是其他国家队得冠军(An),都将获奥运会该项目金牌(B)”中抽取出连接结构,得到“不管是A1,还是A2,还是A3,还是An,都B”句式,然后将多个条件分句与结果分句逐个比对,以检验条件分句与结果分句间的条件性质。比如,可按顺序先选A1分句与B分句进行性质验证,即“奥运会体操项目是中国队得冠军(A1)”为真,那么“将获奥运会该项目金牌(B)”必真;而“奥运会体操项目是中国队得冠军(A1)”为假,那么“将获奥运会该项目金牌(B)”必假,即A1为真B必真,A1为假B必假。验证结果表明,A1与B之间条件关系属充要条件,以此类推,A2、A3、An与B之间的条件关系也都属充要条件。因此,例12是充要条件复句。

辨识这几组条件复句种类的难点是它们的连接词都具有跨类兼表功能,即每种连接词都能表两种条件复句,跨类兼表功能附带的歧解性很容易误导人们在辨类时产生混淆。

4 结语

以上梳理告诉我们,在为条件复句辨(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类时要从反映客观事物间固有条件关系和反映主观构造内容两个层面分别进行分析:当条件复句反映的是客观事物间固有的条件关系时,客观事物间固有的条件性质差别是辨识条件复句种类的唯一根据,连接词的选用要符合条件的具体性质;而当条件复句反映的是主观构造的内容时,因主观构造内容没有条件关系,故在连接客观事物间固有条件关系时所积淀下来的不同逻辑语义的典型连接词,就成为使句子成为条件复句的唯一载体和辨识不同条件复句种类的唯一根据。

参考文献:

[1] 中國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逻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53.

[2]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33.

[3] 迟文敬.“无条件句”并非无条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01):95-97.

作者简介:迟文敬(1985—),辽宁大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本体与应用。

猜你喜欢

连接词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巧用连接词,作文高档次
例谈引导状语从句的连接词的用法
巧用连接词,衔接更自然
宾语从句的语序
吸引阅卷老师的“连接词”
对从属连接词在大学生课堂英语展示中的应用研究
英语写作中增补连接词的应用研究——基于CLEC和Brown语料库
并列句
英语连接词:传统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