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提升

2021-05-31陶卉欣

文教资料 2021年4期
关键词:网络教育互联网高校

陶卉欣

摘   要: 本文基于“互联网+”背景就如何提高高校网络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阐述了高校网络教育的相关概念及特点,其次指出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几点优化路径,达到提高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   网络教育   路径

一、高校网络教育的相关概念及特点

网络教育是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的一种新型远程教育模式。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来说,网络教育模式突出了灵活性特点,这种模式不仅不受地域限制,还不受时间限制。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教育模式逐渐被各类教育机构所应用,相对于我国教育体系内的大中专院校来说,教育机构应用得更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传统教学相对于新兴教学模式来说仍然占主导地位,接受网络教育不如接受传统高校教育这种思维定式的影响仍然很大,这是阻碍网络教学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高校网络教育虽然具备传统教育不具备的优势,但是存在课程的设置、内容及教师网络授课的技能和学生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劣势。一些精品课程内容网络化之后,重点内容并没有被提出,使得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反而不如传统课堂。高校如何取得学生规模上“量”的改变的同时,真正取得教学质量上“质”的突破成为现阶段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教育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教育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校网络课程没有全面实现标准化、高校网络教育优质师资培养力度有待加大及高校网络教育投入力度有待加大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一)高校网络课程没有全面实现标准化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各地很多高校课程网络教育主要采用教师与学生基于网络课程教学软件在线沟通交流及网络视频课程录制相结合的方式。各个高校在网络教育过程中存在技术和内容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学生在学习网络课程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问题:首先,由于教师的不同,授课风格及内容侧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受到授课风格及内容侧重点不同的影响,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准确判断课程的重点内容,不利于对一些专业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其次,网络课程需要借助网络完成,但是一些学生由于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经常出现网络不稳定的情况,导致部分网络视频课程播放不流畅或者视频录制清晰度较低的情况,学生不能够全面掌握课程内容,进而影响学习质量。最后,虽然现阶段教师和学生在网络课堂中可以沟通,但是仅限于基本的、简单的内容沟通,对于一些复杂的专业知识难点,无法立即向教师求助,这是网络课程的“致命缺点”,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校网络教育优质教师培养力度有待加强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各地高校开展网络课程教育不仅针对年轻教师,对于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也一视同仁。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时间短且发展步伐过快,且很多高校教学侧重点并没有放在网络教学上,一些高校并没有对教师进行网络教育技能培训,导致部分教师不仅不能够高效利用网络课程教育软件开展实时网络课程教学工作,而且不能够制作课件。同时,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主观意识上仍然更加认可传统教学,对于网络教育活动缺乏足够的热情,面对机器,学生本来就容易产生厌倦感,再加上教师缺乏灵活、生动的授课方式,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导致高校网络教育质量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高校网络教育投入力度有待加强

虽然我国各地区很多高校已经认识到了网络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投入一定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网络教育体系建设,但是现阶段网络教育体系建设仍然是小众化的,面向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继续教育居多,现有网络教育水平并不能够从容应对高等教育整体教育模式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高校网络教育硬件设施、信息化校园网络教育平台等方面投入不足,一些设备存在数量不够的情况,不能够满足教师教学需求;第二,网络教育平台存在资源共享性差的问题,在一些学习平台的“资源库”里,学生只能够对现有资源进行下载而不能够实现自有资源的上传,这种单向的信息共享模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优化知识结构,需要通过平台的完善实现有效的交互式共享。

(四)高校网络课程不符合网络教学需要

高校网络课程不符合网络教学特点,无法最大限度地增强网络教育效果。目前在互联网背景下,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网络课程。然而,相关课程内容以教师教学视频为主,只不过把相关课件上传到网络上,让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段都重复听到相关课程,有效打破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对于增强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及教学范围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因此,网络教学的积极意义根本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影响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对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不利影响。另外,由于课程内容过于死板,与互联网技术的连接性比较小,因此网络教育的积极效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影响网络化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高校管理者需要针对相关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的几点优化途径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全面实现高校网络课程的标准化、重视对高校网络教育优质教师的培养及加大对高校网络教育的投入力度等优化途径,具体如下。

(一)全面实现高校网络课程的标准化

首先,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制定高校网络课程评价标准,可以借鉴一些国家高校网络课程评价标准制定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教育标准,具体内容要能够涵盖课程目的、课程的教学深度与广度、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学习任务、课程的组成单元与课时要求及教学资源和相关作业练习数据文件等,使高校在日后网络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有章可循,可以按照既定的标准对网络教育教学课程建设、学生评测、教师资质与教学方法及网络课程项目的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有所侧重,实现全国高校网络课程标准的统一。其次,在高校网络课程技术标准上,严格要求不仅对录制网络视频课程采取统一的量化标准,对于視频文件的录制格式、播放时间、视频的分辨率等方面都进行统一的量化规定,还应当设定最低的网络流量要求,对于网络路由器和适配器规范参数设置,在技术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保证所有网络视频课程都能够被学生流畅清晰地观看。最后,在高校教师与学生网络沟通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应当设定相应的沟通模块,要求各个高校建设沟通平台为学生解答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疑惑,尽可能弥补网络教学的不足,促进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提升。这里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课程为例,课程内容存在复杂性特点,且专业性较强,高校构建沟通平台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统一约定网上即时在线交流时间,针对知识难点进行答疑解惑,并可以通过平台将一些课程上传回馈给教师以供批改。

(二)重视对高校网络教育优质教师的培养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高校网络教育优质教师的培养是网络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各地区高校应当认识到网络课程教育开展与教师综合水平的密切联系,不仅要重视对年轻教师网络教育操作能力的培训,还要针对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进行重点培训,培训内容要较年轻教师进行拓宽并细化,不仅邀请专业人员细致讲解软件操作流程、各个模块的功能,还要培训课件制作能力。同时,对于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网络教育主观意识薄弱的情况,高校应当开展思想教育活动进行网络教育精神思想及趋势的贯彻落实,并将网络教育发展提到高校重要议事日程上,邀请最有名望的教授做出表率,率先开展网络教育活动,尽可能转变一些教师的抵触心理,提升网络教育活动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为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提高夯实基础。

(三)加大对高校网络教育的投入力度

我国高校应当认识到网络教育的重要性,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用于网络教育体系建设。首先,高校应当重视网络教育硬件设施及信息化校园网络教育平台等硬件方面的建设,购入足够数量的现代化设备用于网络教育发展,在能力范围内及时淘汰已经过时的设备,为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硬件支持。其次,高校应当重视网络教学软件的优化,配备专业的教学辅助技术支持团队,帮助教师解决一些教学软件操作和使用上的问题。同时,针对现阶段网络教育平资源共享性差的问题,高校应当完善现有学习平台的“资源库”,给予教师和学生信息资源共享权限,使其可以在“资源库”内实现资源的上传和下载,全面实现交互式共享,为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助力。

(四)结合互联网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

高校需要结合互联网的特点设置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进行网络教学应该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需要把老师的课件上传到网络上让学生随时随地收听相关课程内容,另一方面需要改变教學内容及方式,通过制作动画、影视等相关内容实现寓教于乐,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与增强教学效果。

在互联网环境下,很多教学信息实现了共享,可以从网络上学到一些高效的教学方式。高校需要针对目前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应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全面增强整体教学效果,为高校教学质量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高校管理者在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互联网技术的特点,把教学工作与互联网技术充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教学的积极意义,让学生整体教学效果得到增强。在网络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利用网络达到一对一、面对面的教学效果,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同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教学进度及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全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吸收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交流过程中,也可以及时发现教师教学中的一些不足。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效果。通过网络沟通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让一些普遍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对于更好地保障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密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积极配合网络教学工作的开展,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整体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高校网络教育模式从幕后走向了台前,在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的关键期,网络教育面临的压力巨大。要求从容面对外界和内部的压力和挑战,切实消除网络教育模式较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对网络教育体系进行完善。鉴于此,本文在分析“互联网+”大背景下高校网络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全面实现高校网络课程标准化、重视对高校网络教育优质教师的培养及加大对高校网络教育的投入力度等优化途径,促进高校网络教育优势的充分发挥,切实提高高校网络教育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海宁.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探讨[J].教育观察,2019(07):120-123.

[2]高欣峰,陈丽,徐亚倩,封晨.基于互联网发展逻辑的网络教育演变[J].远程教育杂志,2018(06):77-79.

[3]李强.大数据在高校网络教育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03):110-112.

猜你喜欢

网络教育互联网高校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