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原蚕饲育区的建立及其种茧收购

2021-05-31冯家新

蚕桑通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蚕种制种浙江省

冯家新

(浙江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1 浙江省原蚕饲育区的建立

1949年浙江省有蚕种场49家,其中公营4家,私营45家,这些蚕种场共同的特点是生产规模较小,设施设备落后,蚕种生产基础薄弱。当时每年的蚕种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蚕茧生产的需要,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所缺蚕种依靠江苏、云南等兄弟省供应。根据《浙江省蚕桑志》所载资料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浙江省1949~1951年蚕种饲养量和制种量

根据表1统计数据可见,1949~1951年的3年中,全省蚕种饲养量266.50万张。本省制种量只有123.07万张,占46.18%;外省蚕种输入143.43万张,占53.82%,即一半以上的蚕种靠外省供应。

以上供需矛盾如何解决?作为当时蚕业主管部门的省蚕业改进所,其正、副所长徐恭慧、郭颂铭对此十分重视,1950年8月省蚕业改进所成立小作制种调查委员会,由13位专家组成,于当年10月29日决定赴德清、长兴等县进行考察调研,并决定小作制种更名为原蚕饲育区(简称原蚕区,下同)。根据对建立原蚕区密切相关的农民住房、桑树培育、劳力情况、养蚕技术、交通条件、有无疫病等因素,加以比较分析,最终于1951年4月选择在德清县士林乡水北村创建了全省也是全国第一家原蚕区蚕种场。当年就生产一代杂交种14000余张,并正式命名为地方国营德清蚕种场。以后几年又先后新办7家原蚕区蚕种场。全省8家原蚕区蚕种场按建立早晚,如表2所示。

表2 浙江省8家原蚕区蚕种场名称、建厂年份及地址

原蚕区蚕种场与专业蚕种场最大的区别是,专业蚕种场培桑、饲养原蚕以及制种等一系列业务均在场内进行;而原蚕饲育区蚕种场是利用农民的原有桑地培桑以及房屋饲养原蚕,国家派技术人员指导蚕种生产,最后收购农民的种茧,运回场内或就地制种。所以原蚕饲育区蚕种场具有投资省,成本低,收效快,效益高的特点。也符合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好的要求。

20世记80代至90年代初期,全省蚕种生产量、饲养量急速增长,除了当时8家原蚕区蚕种场生产蚕种外,大多数专业场以场带村,以原蚕区的方式生产蚕种,形成了专业场制种与原蚕区制种同时生产的格局。

浙江省蚕种公司高似彩1991年在《蚕桑通报》第3期上发表“浙江省原蚕饲育区的历史回顾与发展方向”一文,从中摘录部分内容如表3所示。

表3 浙江省1986~1991年春期原蚕区制种量及所占比例(%)

从表3可见,1986~1991年春期间,本省原蚕区生产蚕种的比例逐年提高。从1986年春期所占比例43.69%,到1991年春期提高到74.09%,原蚕区生产的蚕种成为本省蚕种生产的主要形式。

至于原蚕区生产的蚕种质量,也存在一些不同意见。临安蚕种场杨开治、郭蓉兰在1994年《蚕种资料选编》第8集上发表“专业制种与原蚕区制种的比较分析”一文,从中摘录部分内容:调查时间是1988-1990年三年的春蚕期,调查蚕品种是现行蚕品种杭7、杭8、菁松、皓月四个品种,同一品种的饲养日期相近,一部分在专业场内饲养,一部分在原蚕区饲养,在可比性强的条件下作对比,结果是不论专业场制种还是原蚕区制种都取得了较好的水平,除平均克蚁单产专业场制种为22.01盒,比原蚕区制种19.69盒稍高外,其他各项种茧成绩,均大大超过省审查合格标准,这说明了专业场和原蚕区所制蚕种量是好的或比较好的。

但原蚕区养蚕制种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贯彻原蚕饲养技术标准不够到位,桑树施肥不够合理,个别原蚕区也出现微粒子病,这些都有待于改进。

由于原蚕区养蚕制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优越性十分明显。据1990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原蚕区的制种量占总制种量的70%以上,尤其是广东省占100%,四川省占90%左右,江苏省占70%以上,浙江省占60%以上。

2 种茧收购

2.1 日本—种茧收购价格以健蛹率为标准

1982年8月17日至9月5日,作者有幸参加了浙江省科委组织的浙江省蚕桑综合考察团,赴日本考察蚕业。重点考察如何提高蚕茧质量、经济效益等所采用的科学技术,总的来说考察内容丰富,收获不少,得益匪浅。由于本人从事蚕种与育种的教学科研工作,对这方面特别关注。现将1982年日本对种蚕收购以健蛹率为标准的考察内容介绍如下:在农村农户饲养的原蚕茧,先剥去茧衣后,并选除不良茧,将种茧即上茧送到蚕种场进行检验并收购结价,检查项目仅以健蛹率一项来决定茧价高低。以日本茨城县蚕种协业组合为例,上茧健蛹率95%,其种茧价格为普通茧价的145%;上茧健蛹率90%,种茧价格为普通茧价格的135%;上茧健蛹率85%,种茧价格为普通茧价格的125%。即健蛹率升降1%,茧价升降2%,如健蛹率97%,则种茧价格为普通茧价的149%;健蛹率升高1%,则茧价提高2%,促使农户重视蚕体强健。有的蚕种场也有健蛹率升降1%,茧价升降1%,但种茧最低价为普通茧价格的110%。

2.2 嘉兴市—以良蛹率为主、公斤茧颗数为辅的种茧简易评茧标准

根据嘉兴市农业局吴春泉、许杏珍在《蚕桑通报》1990年第3期发表的“以良蛹率为主的种茧简易评级标准的探讨”一文报导,嘉兴市是浙江省蚕种生产重要基地之一。1989年共生产一代杂交种1099500盒,占全省蚕种生产量的32.96%,其中原蚕区及以场带村共生产蚕种606500盒,占全市生产量的55.16%。原蚕区农户饲养原蚕的形式,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由过去的集体全程共育,改为以户为单位的小规模饲养,饲养批次和制种批次成倍增加,1989年全市有1848户饲养原蚕。这对种茧调查增加很大困难,曾经出现过种茧尚未调查,蚕蛾破茧而出的现象。同时本市又是重要的商品粮地区,粮桑争劳动力的矛盾也较突出。采用原来的、传统的种茧调查,有茧层量、茧层率、死笼率和僵、蛆、伤蛹率等,项目繁琐,加上日本种茧收购仅用健蛹率为标准的信息。为了加快种茧调查速度,保质保量的制好蚕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1988年春期,制订和推行了以良蛹率为主,公斤茧颗数为辅的简易种茧评级方法。具体标准如表4所示。

表4 原蚕种茧评级标准(春期)

2.3 浙江省—最终确定必评指标(不良蛹颗数)和选评指标的新评茧方法

根据浙江省蚕种公司吴一舟在《蚕桑通报》2003年第3期上发表的“浙江省原蚕种茧评茧方法改革回顾”一文所述:1989年制订的《浙江省蚕种检验办法》规定,对生产普通种取消了茧质项目的检验。1990年浙江省蚕种公司根据“简单、易行、合理”的原则,对种茧评茧办法进行改革,即在克蚁收茧量和死笼率合格的基础上,仅保留良蛹率、公斤茧颗粒数调查项目,最后根据项目得分,换算成茧价,如表5所示。这样加速了评茧速度,使评茧人员节约1/3左右,缩短评茧时间60%。

表5 浙江省1989年普通种种茧调查合格标准

1993年又将种茧指标良蛹率改为不良蛹颗数,基准分值由原来的40分调整为100分。同时,对原蚕区饲养规模普遍偏小、批次较多的实际情况,允许饲养量较小的批可减半抽样调查,从而提高了操作和评茧效率。

1996年又作修改补充,逐渐形成符合本省实际的、简化易行的《浙江省原蚕种茧评级办法》。建立了设置必评指标和选评指标为主要内容的新评茧办法,即以不良蛹颗数为必评指标,并可以直接套算基本茧价。以公斤茧颗数、茧层含水率等为选评指标,可自主选择部分指标对部分茧价进行修正。

一般原蚕种的茧价为普通种茧价的1.6倍,浮动在10%左右。每升降1分,差价理应升降1%,然差价按当年实际情况稍作修正。茧层含水率以16%为中心,在上下1%范围内茧价不变,高于中心值每1%扣除基本价2%。

1999年春用、夏秋用品种不良蛹颗数指标得分及公斤茧颗数指标修正,如表6、表7。

表6 不良蛹颗数指标得分(1999年)

表7 公斤茧颗数指标茧价修正(1999年)

(2021年是浙江省家蚕原蚕饲育区建立70周年,特写本文,以作纪念。)

猜你喜欢

蚕种制种浙江省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FM系法”破解杂交水稻机械化高效制种难题
加快第九师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思考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推出 三大举措力促国家级制种基地升级
第十五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暨2021年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年会圆满召开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