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坎坷过后又拼搏 读《文海硝烟》并想起范泉来信

2021-05-30武德运

藏书报 2021年17期
关键词:笔名青海作家

武德运

疫情期间,外出减少,腾出的时间索性坐下来看书。家中有一些藏书买回来不及细看,只粗略浏览过目录及内容提要等,准备有时间时再仔细阅读。于是我就拿起了两三年前淘来的范泉的《文海硝烟》。

上世纪末,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陈青生主编的“文坛漫忆丛书”。这套丛书由施蛰存、臧克家、柯灵、周楞伽和范泉五人的著作组成。这五人都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从事文学活动的作家。他们在书中“真实地报告了自己的人生和文学经历,坦露了孜孜追求文学'真善美'极致的甜酸苦辣、喜怒哀乐、成败得失;维妙维肖地再现了许多文坛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秉性情趣和品格节操”;这套丛书具有“兼容艺术欣赏和史料考证的双重价值”。《文海硝烟》即属其中一种。

范泉这个名字我并不陌生,他翻译的日本小田岳夫著《鲁迅传》是最早出版的一本鲁迅传记,比王士菁在1948年出版的《鲁迅传》还要早两年。机缘巧合,在“文革”前我还翻阅过范泉主编的《文艺春秋》全套,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知道他是一位进步的作家和编辑。

上世纪80年代初,听说范泉在青海师范学院(后改名青海师范大学)任教,那时我在收集作家笔名,就冒昧给他写了一封信,为了解他的笔名和其他情况,很快收到他的复信。这封信大体内容是对我收集作家笔名并探索其含义给予肯定,认为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另外回答了我询问的另一位作家(从他的文章知道他们有联系)有关笔名的一些事,并告知我他的真名叫“徐炜”,为应付当时的环境,曾用过多个笔名,比较常用的笔名是“范泉”。其含义是“氾滥的泉水”,带有“文如泉涌”的意思。因为笔名要像一个“真实姓名”,就取了“氾”字同音字“范”成了“范泉”。其余笔名,我想有机会出差去西宁的时候再登门拜访了解。但是到我出差青海时,他已返上海。想再到上海,却一直没有机会,所以虽通过信,但却缘悭一面。

通过阅读,我对范泉有了进一步了解。他1916年8月24日生于上海金山县。1933、1934年在上海光华附中读书时,担任《光华附中》助编,并开始写作。1938年到复旦大学新闻系读书,曾任校刊《复旦》编辑,一边创作,一边从事编辑工作。他的创作、翻译取得了一定成绩,编辑更是卓有成就。解放前曾主编过四种文学期刊,三种报纸副刊,与郭沫若、茅盾、叶圣陶、巴金、李何林、艾芜、骆宾基、碧野、许杰、陈伯吹等进步作家多有交往。还担任过上海永祥印书馆编辑部主任。因发表中共地下党员蒋锡金等人的文章而受到胁迫和追捕;后又因发表进步文章而得罪了三青团受到迫害,被定为暗杀对象。

新中國成立后,范泉曾担任复旦大学文学院讲师、新中国艺术学院教授,又由中国新闻出版印刷工会上海市委员会抽调从事工会工作。在此时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又担任了上海市新闻出版印刷学校副校长。正当他大展宏图,准备大干一场时,却祸从天降,走上了坎坷之路。1957年,他被划右派,1958年被流放到青海劳动改造,住在破旧寺院和马戏团猴子住过的灶房边,挣扎在死亡线上艰难度日,在零下二十度的气温条件下生活过,昏死过两次,幸遇好心人救起。曾做过建筑工地施工员、出纳员、保管员,拉运砖瓦的夜巡查员等工作。生存环境恶劣,为订阅一份《参考消息》而被批斗一个半月。1972年,他被青海师范学院接到西宁,1981年青海省委重新授予他全省第一个教授职称,恢复中共党员党籍。他随即投身于工作之中,带了两批(六名)研究生,主编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刊物,在全国发行。1986年从青海回到上海,担任上海书店出版社总编辑。虽已到了古稀之年,但他却焕发了青春,拼命工作,企图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编辑出版了《文化老人话人生》,主编了《中国现代文学流派辞典》,重新修订出版1948年出版的《世界少年文学名著故事丛书》。特别值得一提的一个大工程是:他经过十年拼搏编纂了十二专集、三十分卷、两千万字的《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文汇报》以头版头条新闻对此作了大幅报道。范泉本人也被上海新闻出版局党委评为优秀党员。范泉于2000年因病医治无效而去世。正如他的第二任夫人吴峤在本书后记中所说:“范泉坎坷一生,拼搏一生。”

范泉的笔名不少,有马青、白丁、耳耶、范泉、林炎、金燮、胡琴、舀郁、徐伟、维良、陈士强、陆维良、徐文韦等近二十个。因为当时“处在极其尖锐的白色恐怖中”,为了“对敌伪斗争”的需要,不得不用看似真名的假名。而“范泉”一名是1936年11月10日在《光明》上发表的《张家口和味の素及其他》一文开始使用的一个笔名。这是他用得最多的一个笔名,几乎成了他的常用名,基本代替了他的真名徐森,更名徐炜后,本名更是湮没无闻,人们大多知道的还是范泉。

现将范泉复信附录于后:

德运同志:

您好!

您要收集一些作家的笔名,并探索其含义,这是很有意思的。关于孔另境的笔名,您可以直接函询他的女儿孔海珠(她和她妈妈住在一起),海珠的通信处就是“上海淮海中路622弄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范泉”是我的笔名,我的真名叫“徐炜”。“范泉”的含义,是“氾滥的泉水”,带有“文如泉涌”的意思。这只是对自己的期望。又因为“氾”字不像一个人的姓,所以又加了草字头,使人看来好像一个真姓名。

我的笔名非常多,特别在上海沦为孤岛时期,为了对敌伪展开斗争,我曾用很多看来好像真有其人的笔名。这是因为当时我处在极其尖锐的白色恐怖之中,不得不如此。但“范泉”这个笔名,是比较常用的。

敬礼

范泉 80.4.8

猜你喜欢

笔名青海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冰雪凝月
大美青海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巴金笔名由来
青海“闯关”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