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氏南宗文献丛书》出版

2021-05-30

藏书报 2021年20期
关键词:南宗孔氏家庙

2021年5月20日“《孔氏南京文献丛书》新书发布暨南孔文化研讨会”召开,会议由中共衡州市委宣传部、衢州市社会科学弄联合会主办,衢州学院、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承办。

在孔氏家族史上,“孔氏南建”是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孔氏南宗于此后形成。《孔氏南宗文献丛书》即是收集整理孔氏南宗相关文献资料而成。《礼氏南宗文献丛书》收录文献四十三种,其体例按孔氏南宗族人世系先后编排,同时兼顾撰者生年先后次摩。所收范围为1949年以前著述,内容涉及孔氏南宗族人所撰籍述史部十五种、子部十四种、集部十二种,非孔氏南宗族人所撰著述两种。所收文献力求精准,原则上一种著运只收一种,微到不温收。丛书不仅厘清了孔氏南宗内在的发展脉络和机制,将推动孔氏南宗研完的深入开展,而且对江南学术的梳理、浙学的研完、宗族史和社会史的研完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将为之提供新的材料和视角。

该品书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项目,渐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共街州市委宣传部资助重大项目。

关于“孔氏南宗”

孔氏南宗是相对于以山东曲阜为中心的孔氏北宗而言的,具体是指以衢州孔氏家庙为重要物质遗存、以衢州孔氏为核心、支派追布江南各地、由孔子后裔组成的一个特殊宗族的总称。

南宋初年,孔子第四十八世孙孔端友率部分族人南渡,寓居衙州。孔氏大宗南渡居衢以来,传习礼乐、弘扬儒学,成为推动衢州乃至江南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孔氏族人南渡以后,支分派衍,分布于江南各地。而各支无不以衙州孔氏宗子为“南宗子家大人”,以衢州孔氏家庙为圣地,并且经常赴蜀州拜庙、会族。在历史的演进中,江南孔氏家族以衢州孔氏宗子为统领,形成了孔氏南宗。

衍圣公孔竭友被称为“南渡祖”,他和叔父孔传一起为孔氏南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孔端友之后,其子孙于南宋一朝“皆袭封,主祀事”(《宋史》)。自孔耀友至孔洙,孔氏南宗共计六代衍圣公。元世祖忽必烈平定天下之后,意欲择孔氏宗子受爵,于是召孔洙赶赴京城。孔洙奉旨北上,至京城,称“廟墓在衢,不忍舍去”,让爵于曲阜宗弟孔治。直到明正德元年(1506),授孔彦绳为五经博士,孔氏南宗由此恢复爵位。自复爵以来,先后有十五代五经博士。民国改五经博士为孔氏南宗奉祀官,后又改为大成至先师南宗奉祀官,至七十五世孙孔祥楷,仍主南宗家庙祀事。

孔氏南宗各支派注重教宗收旗和文化传承,涌现了一批德行崇高。才干突出的人物。南宋时,孔氏南宗历史文化名人有南宗始祖、孔子第四十八世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有“衢州派”始祖、《孔氏六帖》《东家杂记》《唐宋白孔六帖》撰者孔传,有真德秀弟子、柯山书院山长孔元龙。元代时,孔洙让爵是孔氏南宗的重要事件,除辞让爵位、两建家庙的孔洙外,“六行兼修”的孔涛、福建名宦孔思俊、丹阳书院山长孔克英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明代时,孔氏南宗有一批文化名人脱颖而出,著名的有五经博士孔彦绳、详考宗谱的孔思模、新建家庙的孔承美、栋梁之材孔贞时、明末贤相孔贞运等。清代,孔氏南宗也涌现许多历史名人,如“真高士”孔鼎。“南宗之伟望”孔镜周。“好古敏学”孔毓琼、孔毓功兄弟,“品学兼优”孔昭唆等。孔氏南宗历代名人诗礼相传、弦歌不辍,不仅不断推动家族发展与江南社会文化进步,也有不少族人著书立说,推动了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孔氏南宗文献

随着孔氏南宗家族文化的发展,孔氏南宗文献也不断问世。孔氏南宗文献主要包括孔氏南宗著述、孔氏南宗谱牒两大类。孔氏南宗著述包括孔氏南宗族人的著述和记载孔氏南宗的著述。传统谱赚文献种类繁多,包括孔氏南宗宗谱、族谱、家谱、家乘、祠谱、渊源录等。

本丛书主要收录孔氏南宗著述类文献。

据现存的各种可考史籍。孔氏南宗著述类文献有一百多种,可惜散佚十分严重,至今存世者仅四十多种。于经、史、子、集各部类皆有著述。经学类著述以经学的注解和阐释为主,代表性的有孔元龙《论语集说》《柯山论语讲义》、孔拱《习经》、孔鼎《周易达传》《四书达注》《增删大学衍义补》、孔昭(五经详注)等作。

孔氏南宗族人的史部著作,以传记、杂史、方志各类著述为多。传记类著述以孔传(东家杂记》《阙里祖庭记》《孔子编年》、孔津《孔圣图谱》、孔继尧《孔孟圣迹图》等较为著名,杂史类著作主要有孔洙(江南野史)、孔璐(吏事总龟》、孔昭秉《孝逆硐鉴》、孔宪采《西征日记》、孔宪教《救荒弭变转被诬陷本末》等。孔氏南宗族人参与修撰的方志也不少,这类方志有孔衍洗参集的【顺洽【延平府志》、孔兴断参纂的【康熙】《兴国县志》、孔传薪参纂的嘉庆《太平县志》、孔传庆参纂的道光《定远县志》、孔广聪参篡的光绪《陕州直隶州志》。这类著述皆至今传世。除此之外,还有史评类著述孔拱《读史》,以及至今传世的迢令类著述孔负运《皇明诏制》。值得一提的还有,孔贞运还参与修撰了《明光宗史录》《明燕宗实录》,此二书至今保存。

孔氏南宗族人子部类著述也较多,而以类书、医书著作成就为大。孔传著有类书《文枢要记》《孔氏六帖》《唐宋白孔六帖》,后书至今仍传。而且南宋末。《孔氏六帖》与白居易《白氏六帖》合并刻行,遂名《唐宋白孔六帖》,称为唐宋时期流传至今的重要类书中的一种,并收入《四库全书》中。孔氏族人从医者不乏其人,并有一些医学著述,这类著作有孔承聘《医论》《可知因病二论》、孔毓礼《痢疾论》《论瘟》《重订医门普度温疫论》、孔广福《记忆方诗》,后二人的医书仍有保留。清末,算学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孔宪昌与人合编《最新注解笔算数学详草》。民国时,孔宪彭与人合编有《中华民国最新字典》,孔庆云编有《国民政府新法令》,孔庆云另有《现代对于孔子之各方言论》。民国时,随着新思想的传人,一些反映新思潮的著作也随之出现,这类著作有孔宪彭《共和新论说启蒙》《初学论说必读》《共和新尺牍》(共和女界新尺牍》。

孔氏南宗族人的各类著述,以集部著作最多。南宋时的文集有孔传《杉溪集》、孔端问《沂州集》、孔璞《景丛集》、孔元龙《鲁樵集》、孔拱《锡山草堂集》《村居杂兴诗》,元代的文集有孔洣《承斋集》、孔涛(存存备稿)、孔津(鲁林集),可惜这些文集皆不传世。明代文集也有一些。其传世者有孔贞时《在鲁斋文集》、孔贞运《敬事草》。南宗族人于清代文集最多,但除孔鼎、孔传薪、孔毓琼、孔毓功、孔继尧五人之作外,皆不存。除别集外,孔氏族人还编有合集,如孔鳙琼编《唐宋八家文选》、孔宪采编《双溪诗汇》《双桂轩古文》、孔宪荣编《潇鸣诗社唱和集》,然仅《双溪诗汇》传世。另外,孔昭暖、孔昭晃、孔宪教、孔庆云、孔庆诚参与科考的朱卷仍见存,也属难得的南宗文献。

自孔氏族人南徒,历代南宗族人皆有著述。南宋有著述者仅孔传、孔端间、孔璋、孔璞、孔元龙、孔拱六人,凡有著述十五种,仅孔传《东家杂记》《孔氏六帖》《唐宋百孔六帖》见存。元代有著述者仅有孔洙、孔津、孔涛三人,凡五种,皆不传。明代有著述者为孔承聘、孔贞时、孔贞运三人,凡十一种,贞时、贞运兄弟有五种著述传世。清代孔氏南宗族人著述很多,孔鼎、孔尚典、孔继尧、孔庆诚等三十四人有著述,凡六十一种,然传世者仅二十七种。民国时,孔宪彭、孔庆云共有著述七种,皆见存。就孔氏南宗各支派来说,宋元时期的著述基本都是南宗派族人所作,明代著述主要出于衙州派句容支,清初以江西临川支(江西黎川人)著述较多,此后以浙江桐乡支最盛,句容支次之,而江苏吴县支、兴化支和南宗派也有著述。

孔氏南宗文献的整理及意义

有关孔氏南宗文献与史料的整理,历吏上就比较重视,明代沉杰编刻《三衢孔氏家庙志》清道光年间,地方士人陈朴在文献整理基础上辑成(孔氏家庙志》二卷(今不传);衢州宿儒徐映瑛于民国年间著成《孔氏南宗考略》。

孔氏家族史料整理方面,(孔子文化大全》(山东友谊出版社,1991)从经典、论著、史志等方面搜罗了孔氏家族史拜与儒家著述。周洪才《孔子世家艺文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著录作者七百余人,著述两千余种。该书对于搜集、整理孔氏南宗文献提供了极大便利。

20世纪以来,史料整理出现了一些新成果衢州市政协文史委将崔铭先校勘的《东家奈记》《三衢孔氏家庙志》《孔氏南宗考略》合编为一册。此外还有崔铭先编纂的《孔氏南宗府藏诗》,叶裕龙等编纂的《孔氏南宗家庙诗稿》第二辑,徐寿昌先后编纂的《孔氏南宗史料》卷一至十六,等等。为全面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孔氏南宗文献奠定了良好基础。

孔氏南宗文献整理及研究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缺乏系统而全面的整理与研究,及时搜集整理孔氏南宗文献。将分离于海内外馆戴机构及散落于民间的孔氏南宗文献汇集出版,将会促进孔氏南宗研究工作的实质性突破进展。

本丛书主要是系统整理了孔氏南宗著述类文献。在全面系统、严格考订的基础上,将现存的孔氏南宗著述影印出版,并撰写“提要”。作为南北文化融合的典型宗族,特别是作为地位特殊、文化深厚的宗族,孔氏南宗研究在历史研究中具有代表意义。鉴于孔氏南宗地位的独特性、重要性。以及孔氏南宗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现状,全面系统地开展孔氏南宗文献搜集与整理,显得尤为迫切。

本丛书的出版有助于孔氏南宗家族文献的有效抢救和保护,将为孔氏家族研究与区域社会史研究等领域提供文献支撑。为孔氏南宗文化更好服务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启示。同时,将为江南家族史与江南社会文化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而且,有關孔氏南宗的各类著述大多深受儒学文化的影响,整理孔氏南宗文献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南宗孔氏家庙
孔氏南宗儒风不坠,文献渊薮集为一编
孔氏家学
20世纪以来讨论中的“南宗”
试论董其昌早期绘画的“不和谐”感
荒家庙
南宗余脉——苏州博物馆藏清初正统画派四王吴恽及其传人山水画展
宁化红军医院 旧址焕然一新
鲜为人知的满族家庙兴庆寺
衢州风物志
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