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学龄孤独症儿童《生活适应》校本教材使用效果分析

2021-05-30叶远萍韦美宾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校本教材

叶远萍 韦美宾

【摘要】本文分析新课标背景下学龄孤独症儿童《生活适应》校本教材使用效果,课题组运用实验法,以培智学校低年级8名学生为被试,通过《生活适应》校本教材对其生活适应能力进行干预,发现实验组中8名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得到了提升,且与对照组相比呈现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 生活适应 校本教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5-0075-02

2007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提出以生活为核心的思路,其中约占70%~80%一般性课程要求着眼于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语文、数学的教学都要求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学要能在实际生活中有所用,可见生活适应内容在该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核心地位。2016年,国家颁布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迄今为止也出版了一至四年级的《生活适应》教材,但国家教材考虑的是整个国家地域的共性内容,而不能方方面面地涉及各地域及各校的实际情况。而且目前我国培智学校招生范围仍然以智力残疾为主,其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安排及方法选择主要基于智力障碍学生的认知学习特点及规律,缺少对孤独症学生的关注,不能满足孤独症学生的教育需求。在此情况下,培智学校亟须根据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特点及本校的实际情况研究开发适合孤独症学生学习特点及需求的生活适应校本教材,以便满足孤独症学生的社会生活适应需求,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一、调查研究概述

此次调查研究采取两种研究工具。一是自主研发的《生活适应评估量表》。南宁市培智学校参考《双溪心智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评量量表》《学龄孤独症儿童教育评估指南》《弱智儿童适应性功能教育课程与实践》等评估工具、评估用书,并结合调研的情况,自主研发《生活适应评估量表》。此量表是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研发的,主要包括饮食习惯、个人着装、国家与民族、节日与文化、环境保护等内容。量表内容以学生生活为基礎,围绕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与世界等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既与国家课标同步,又兼顾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地域文化。二是自主汇编的《生活适应》校本教材。南宁市培智学校通过调研壮族文化,并从中选出贴合生活实际、符合孤独症学生学习能力的内容,用图画的形式编排《生活适应》校本教材,教材主要包括“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着装”“我们的节日”四个单元。

研究对象是南宁市培智学校低年级(1—3年级)的36名学生,并根据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从中筛选出16名孤独症学生,并将学生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设计采用对照组、实验组前后测实验设计,通过前后对比,分析《生活适应》校本教材的有效性。

实施方案大致如下:在实验前,课题组采用自制的《生活适应评估量表》对学生进行生活适应能力评估,分析学生的优弱势,并结合实验班学生的IEP为学生制订长、短期目标,再根据学生的目标编排《生活适应》校本教材。

南宁市培智学校实验班和对照班都是每周两节生活适应课,实验班使用的是自主编制的生活适应教材,对照班则是使用国家统一编制的教材。实验班每周2节生活适应课,每个单元结束组织一次统整活动,如完成“我们的食物”单元教学内容后,组织学生进行“三月三”食物制作分享活动。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课题组运用自制的《生活适应评估量表》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进行前后测试,然后对其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课题组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生活适应评估前测数据的方差用Levene进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F=2.93,P=0.109>0.05,因此,两组数据的方差是齐的。对两组前测数据的均值进行统计,P=0.195>0.05,两组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对照班和实验班均来自同一总体。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生活适应评估后测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从表中可以看出,F=2.66,P=0.125>0.05,因此,两组数据的方差是齐的。均值显著性检验(t)显示P=0.000<0.01,因此两组数据有极显著差异。这说明利用学校编制的《生活适应》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有显著提高。

从表2可以看到,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P值均大于0.05,差异性不显著,即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整体能力差异不大。通过使用校本教材对实验班进行教学实践后,对所有项目进行再次评估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P值均小于0.01,呈极显著差异,这说明使用学校编制的《生活适应》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具有积极影响。

三、结论

从数据分析来看,《生活适应》校本教材在提升孤独症学生适应能力上起到一定作用,表明校本教材实施具有可操作性。

(一)《生活适应》校本教材对提高孤独症学生个人生活能力的影响

个人生活技能是独立生活的前提条件,很多孤独症学生还不具备个人生活技能或是生活技能还有欠缺。《生活适应》校本教材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个人生活必备技能,设计适合学生能力的内容,帮助学生获得个人生活技能。《生活适应》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更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所设置的生活场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之后进行内化。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场景关联性大,有利于家校合作,学生在学校学习操作技能,在家复习,增加操作机会,更有助于学生获得相应的技能。

(二)《生活适应》校本教材对提高孤独症学生社区生活能力的影响

学生最终需要回到社会中生活,所以必须掌握基础的社会生活能力,如沟通交往、出行、娱乐等。生活校本教材通过还原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社区生活的能力,如设置壮族“三月三”节日活动的场景,做糯米饭、跳竹竿舞等,让学生在校练习技能,在社区参与活动,体现实用性。此外,学校加强挖掘校外资源,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融合活动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社区生活能力。

(三)实验误差

1.实验对象样本量小,个体特殊性强。由于培智学校每个班级都是小班教学,实验对象样本量很小,并且每个实验对象差异性大,能力不一,可能影响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2.授课教师教学方法的差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由于教材内容不同,教师可能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从而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课题组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生活适应评估量表》前后对比数据分析发现,P=0.000<0.01,具有显著差异,这说明使用《生活适应》校本教材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生活适应》校本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具有如下特点:与传统生活适应课程相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自主研发的教育评估量表更符合孤独症学生的特点;课程内容设置更合理,与当地学生的生活更息息相关。

四、建议

首先,由于孤独症学生个体能力差异大,所以学校在评估时既要关注每名学生的特殊性,又要注意到所有学生的共性,制订共同的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集体教学。教师在为学生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注意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其次,孤独症学生的社会参与,要求孤独症学生具有交流和分享的基本能力,要养成参与社会环境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所以,要提高孤独症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需要从社交、行为规范及独立生活等方面出发。校本教材的编写要以提高孤独症社交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及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为目标。

再次,孤独症学生在视觉上占优势,在进行教材排版时,应以图片为主,尽量采用图片展示教学内容。图片应色彩鲜艳、内容有趣,讓教材既是教学用书,又是故事书。在设计课后练习时,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并具有操作性。

最后,根据孤独症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适合孤独症儿童学习特点的教学环境,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教学信息,提升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仅要为孤独症学生创设课堂学习环境,而且要为他们创设社会融合环境。如与社区沟通,在社区创设一些可以帮助孤独症学生更好地参与社区活动的环境。学校要重视家校合作,让学生将在学校学习到的技能在家里不断练习,最后实现内化。而要达到家校合作的效果,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场景一致。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验方案(草案)[Z].2009.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家成.以生活为核心,满足智障儿童发展的特殊需要[J].现代特殊教育,2007(6).

[4]邓猛,雷江华.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与社会适应目标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6(8).

[5]刘在花.培智学校社会适应课程标准研究的初步设想[J].中国特殊教育,2005(2).

[6]王淑琴.培智学校社会适应性校本课程建设初探[J].现代特殊教育,2009(5).

[7]张宏丽.藏区特殊学校培智低年级生活适应性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5).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校本教材
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质量的评估体系研究
基于企业需求的职业学校加工中心校本教材开发的探讨
开发咏春拳校本课程,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课程链ASP.NET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研究
中职会计技能课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
试论学校校本科技教材的研发与使用
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研究
论中职数控专业项目化教学开发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