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造型?表现”模块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

2021-05-30马荣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13期
关键词:造型表现小学美术

马荣

摘  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以教材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主观意愿的推动下,学生可以完成自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拓展创新思维,增强对美的理解,深化小学美术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 小学美术;造型·表现;翻转课堂;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3-0106-02

0  引言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已经进入深水区,小学美术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框架、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等已经在改革中发生极大改变。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模式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教育教学要求,如今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任务已经不仅是教给学生基础的美术学科知识、绘画的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将小学美育的重要作用展现出来。教学培养重点的转变是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教育模式之间的根本区别[1]。

翻转课堂是极具现代教育风格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是适当调整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

1  以教材为中心设计课程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围绕当下小学义务教育美术学科的基本教学要求,根据教材的编写内容多方位地对小学美术“造型·表现”教学模块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力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質安排针对性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与课堂的契合度。

1.1  梳理教材

在设计“造型·表现”教学方案之前,教师需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美术教材进行梳理,重点熟悉“造型·表现”模块和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对小学美术各个板块的教学重点内容所需的教学课时、在教材中呈现出怎样的分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教师需要结合新课程标准、小学美术的教学重点分布、“造型·表现”教学模块的具体内容、学生成长的身心发展规律等,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教学方案。契合学生身心发展情况、教材实际的课程设计才能使小学美术课堂真正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主动获取美术知识,学习绘画技巧,培养审美情趣。所以,充分梳理了解小学美术教材中“造型·表现”教学模块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及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制作一些适用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微视频,拓展小学美术教学的路径。

1.2  课程内容研究应用

深入研究小学美术教材“造型·表现”模块的相关教学内容,利用翻转课堂模式展开教学实践活动。教材所选取的美术作品受编写篇幅的限制,可供学生鉴赏的内容较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辅助小学美术教学。教师可以以国内外优秀美术作品为引例,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让学生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信息和表现情感的手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掌握美术知识,通过模仿绘画的方式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教学示范、手工制作、创意绘画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的主观驱动力强化教学效果[2]。

“造型·表现”模块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基础,教学内容可以以基础的绘画技能和创意绘画思维为主,教学的方式、角度和内容是教师应深入研究的部分。为方便学生自主预习与复习,教师可以将部分教学活动的内容录制成微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调整视频播放的节奏,获得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班级内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评判学生。对于对美术学科知识理解较深、拥有一定创作能力的学生与美术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用同样的标准衡量,教师应该看到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以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观念[3]。在教授“造型·表现”模块课程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识与知识掌握程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在美术学科上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美术创作应用于班级绘画角、黑板报、班级手抄报等地方,给学生提供发挥自己美术创造能力的场所。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与美术相关的活动,设立文化艺术长廊、艺术角等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增强校园艺术氛围。

2  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2.1  趣味引导实践创作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十分重要,只有具有学习美术的内在驱动力时,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具有生机活力,学生才能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积极探索的学习欲望,挖掘自身的艺术创造能力[4]。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美术教学活动丰富的教学模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造型·表现”模块中动物的造型绘画一课,教师可以教学生使用彩色笔在硬纸板上根据动物图片画出小动物的头部形象,制作成简易的动物面具。学生在绘制面具时可以认识各种各样的动物,在认识动物外表特征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一些与动物有关的知识。学生制作好动物面具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由组队设计情景剧场,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美术作品可以调动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不仅可以学习绘画技巧,还可以在查找资料的时候收获不少的课外知识。

2.2  充分调动课堂氛围

为增强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需要积极调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气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动手能力的发展,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营造合适的课堂学习氛围。

1)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应该与生活产生联系。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世界的认识不深,所以教师应尽量选取学生身边的题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带入美术学习活动中。在教学材料的选取方面也应贴近生活,如泥土、树叶等学生日常可见的东西也可以成为艺术表现的形式。

2)美术学科也可以与其他学科联系学习,如汉字、数字、英文单词等,都可以成为美术教学活动的创作素材。生动活泼的数字画、看文绘图等形式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其他学科的理解,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习变得更轻松。

3)美术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间关系的提升。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可以拓宽各自思考的范围,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也更容易让学生在其中获得知识[5]。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讨论沟通的时间,这也有利于提升班级的凝聚力,使班级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3  改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内容由学科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因为美术属于素质教育学科,没有硬性的分数需求,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美术学科进步、创造力发展等方面尽量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6]。同时,教师还可以引进多种评价方式,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

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1)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学习反思的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审视对比自己的作品,找出自己在美术创作上存在的不足,增强反思能力。学生在自评中还可以加入对自己优势项目的肯定,在反思检索中找到自己擅长的部分,提升自己的艺术创作自信。

2)学生小组互评。教师可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展开小组形式的绘画教学活动,小组与小组间互相评价对方作品的优点与缺点。同时,小组内的成员也需要互相评价。小组间的评价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美术欣赏角度,在沟通交流中看到自己与对方的优点与缺点,促进共同进步。小组内成员互评可以看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

3)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应该从客观且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绘画作品以及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进步进行整体评价。教师需要在评价过程中纠正学生错误的绘画方式,但不必过于苛责,总体态度应当以鼓励为主。教师给出的最终评价还需要参考学生的自评与小组间的互相评价。

“造型·表现”模块的学习重在绘画实践,因此,教师需要基于模块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以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应在教学评价中帮助学生调整学習美术的状态,以鼓励为主。

4  结束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造型·表现”模块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的意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自然地树立审美意识,从生活、学习中感受美的趣味,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亚妮.小学美术“造型·表现”课教学案例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0):213-214.

[2]陈小红.小学美术“造型·表现”教学的存在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分析[J].中外交流,2019(43):351.

[3]陆晔.论小学美术课程中“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方法[J].名家名作,2018(7):25.

[4]孙逸.借力微课程资源,打造互动美术课堂:以“造型·表现”领域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0(6):39-40.

[5]李海文.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中外交流,2019(33):227.

[6]翟勇.新时期美术教育视野下的中小学美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艺术教育,2020(2):159-162.

猜你喜欢

造型表现小学美术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