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

2021-05-30何亦淑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13期
关键词:民间游戏学前教育幼儿园

何亦淑

摘  要 民間游戏是在长时间的沉淀中所形成的文化,它来源于人们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一般来说,民间游戏具有简单易学、娱乐为主的特点,与幼儿好动、好玩、喜欢模仿的学习特点相吻合。实践证明:在幼儿园引入民间游戏,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进幼儿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引入民间游戏有利于不同地区的幼儿园基于地方文化创建特色幼儿园,传承地域文化。

关键词 民间游戏;幼儿园;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3-0037-03

0  引言

参与游戏是幼儿成长和获得知识的最佳方式,在幼儿的生理成长、心理健全、知识增进、智力发展、社交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日本学者水谷英三原[1]认为:运动游戏课程是学前教育中极为重要的课程,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占到课程总时间的70%。幼儿天性好动,喜欢游戏。民间游戏被引入幼儿教学之后,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提升幼儿的身心健康水平。10岁之前的阶段是儿童身心等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幼儿阶段接受的活动的刺激,有利于一个人未来某一方面能力的提升。如优秀的网球运动员的训练一般开始于7岁之前,专业体操队员的训练也大致开始于这一阶段。在身体健康方面,有运动习惯的幼儿普遍要比不运动的幼儿健康,经常运动的幼儿长大之后很少出现糖尿病、肥胖、季节性感冒等。总而言之,幼儿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意义重大。

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逐渐细化,开始关注幼儿教育的家园合作和区域文化的传承等问题。在区域文化的利用上,吴恩婵[2]认为应该从现实环境出发,分析地方游戏文化传承的困境;特日格乐[3]认为要从幼儿教师、幼儿园环境、家园合作等方面努力。为探讨民间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本文进行深入研究。

1  民间游戏的类型及价值

1.1  民间游戏的类型

1.1.1  肢体类游戏  在民间游戏中,占比例最大的是肢体类游戏。其中,以翻绳、丢石子为代表的是手指游戏,编花篮是经典的腿、脚游戏。在肢体游戏中更多的是追逐类游戏,包括老鼠打十二洞、老鹰追小鸡等。躲藏类游戏也是典型的游戏方式,包括捉迷藏、雪糕化了等。还有锻炼协调能力的游戏,包括跳大绳、跳花绳等。总而言之,肢体类游戏要求参与者的四肢比较灵活,有长时间游戏的耐心和体力。

1.1.2  器具类游戏  器具类游戏如耍空竹、推铁环、跳毽子等,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对器具的了解与操作能力。在器具类游戏中还可以独立开发出独特的玩法和玩具,这种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个性,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1.3  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包括猜灯谜、九连环、围棋、五子棋、跳棋等。智力游戏固然也要求相应的器具,但更强调的是学生在进行游戏时要利用自己已经形成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赢得游戏的胜利。

在本文的游戏分类中,所依据的是该种游戏在进行时所侧重的能力考查。

1.2  民间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价值

传统民间游戏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4]。总的来说,民间游戏在当前的幼儿园教学中具有下面一些意义。

1.2.1  民间游戏可以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  以跳皮筋为代表的游戏可以有效锻炼幼儿的灵活性、柔韧性和协调性。在当代幼儿身上,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肥胖,而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电子游戏的普及。当今社会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人口出生率下降,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加上现代城市的居住环境影响,导致一些幼儿缺少朋友,只能选择电子游戏作为主要的娱乐方式。这就导致幼儿缺乏运动,体质下降,而民间游戏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运动游戏中,幼儿要调动全身力量,无形中实现锻炼身体的目的。

1.2.2  民间游戏可以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民间游戏来源于生活,是生活实践的反映。在游戏之中,不同心智水平的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民间游戏的生活性和多样性为幼儿提供了多样化的参与环境,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类型。幼儿在跌跌撞撞中成长,能够理性看待生命中出现的问题,学会处理问题,及时止损。幼儿可以在自己的游戏中发挥主导性作用,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培育创造性思维。

1.2.3  民间游戏被引入教学之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遵循一定的形式,从本质上来说,教学形式是以某种方式对所有的教学活动进行编排、组织。寓教于乐、因材施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在当今的幼儿园教学中一直在采用这一形式,幼儿教师经常利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但是,民间游戏这一独特的教学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开发。民间游戏中蕴藏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对于幼儿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将民间游戏引入教学之中,既可以为民间游戏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又可以发挥教育的文化功能,增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2  幼儿游戏训练的注意事项

应当选择一种简单、安全的教育方式让民间游戏参与幼儿教学之中。在教学设计中应该体现丰富性、趣味性以及一定的挑战性,应用多元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的活泼、高效。在幼儿游戏训练教学设计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2.1  幼儿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素质

2.1.1  指导用语要简单明确  大多数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如果没有简单扼要的语言来指导幼儿,他们便很难在短时间内领会游戏的规则和操作要点,导致延误授课时间,造成课堂纪律混乱。教师在授课中要用幼儿能够接受的用语来说话,讲话要简单易懂,切中要点。

2.1.2  有明確的示范性动作  模仿学习是幼儿所擅长的。在教师正确的示范之下,幼儿才能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明确的示范动作加上简单的指导用语能有效帮助幼儿学习。

2.1.3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处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幼儿能够增强学习兴趣。幼儿教师要用适当的方法,约束不遵守规则的幼儿,尽快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耐心辅导幼儿。

2.2  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民间游戏不仅有体力要求,还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如在丢沙包时,幼儿如果把握不好力度和方位,就很难跟小朋友配合好。跳绳也是一样,如果肢体的协调性不好、与伙伴的配合不够默契,这个游戏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所以,在开始阶段,幼儿教师要因势利导,选择合适的切入口,逐渐锻炼幼儿的游戏能力。对于不积极的幼儿,千万不能强迫,而要用鼓励的方式,逐步提升幼儿的参与兴趣。如果幼儿存在心理上的不健全问题,则应当采取有益于治疗的手段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2.3  要突出区域性特色

所谓文化的区域性,是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历史变化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在学区制实行之后,同一地区之幼儿大多来自同一文化背景之下,故而引入民间游戏的教学就显得更有意义。本区域的游戏必能激发幼儿的同理心、同情心,使其更容易接受教学模式,减少抵触情绪。

3  幼儿教学引入民间游戏的措施

3.1  基本的游戏与专项训练游戏相结合

幼儿园阶段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开始,在这一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幼儿的个性化行为、个性化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游戏设计中做到将基本的游戏与专项游戏相结合。基本的游戏是所有幼儿要参加的游戏,如集体进行的跳大绳、扔沙包等。这一类型游戏的特点是轮换速度快,一个班级的幼儿可以在40分钟内轮换一遍,而且风险系数低、易学。而在民间游戏中还有很多游戏可以开发幼儿的某一项能力。例如:猜谜语适合调动幼儿的情绪,而且游戏规模小,一些不善社交的幼儿可以参与;斗蟋蟀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打陀螺可以锻炼幼儿的肢体力量。

3.2  幼儿园要提供必备的条件

3.2.1  幼儿园要为游戏设计提供丰富的资源  幼儿园教师并不是专业的游戏教学人员,他们在实施游戏教学时也有很多困惑。因此,园方要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发展的资源。

3.2.2  幼儿园需要提供充足的活动场地,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条件  很多需要肢体运动的游戏要在开阔的场地上进行,园方要制定灵活的场地使用审批制度。教师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构造具有民俗特色的场地,增强文化体验,不仅要有中国本土味,还要焕发民族生命意义[5],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游戏模式。

3.2.3  幼儿园要设立专项经费,促进形成丰富的教学活动  如果得不到经费的支持,游戏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空谈阶段。很多民间游戏可以有针对性地锻炼幼儿的某项能力,教师要善于选择。

3.3  引入社会力量

幼儿园教师虽然是幼儿园实施教学的主力军,但并不是民间游戏的专业人员,拥有的知识有限,很难让幼儿领会游戏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也无法“玩转”民间游戏。为了更为有效地发挥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幼儿园需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民间游戏教学,包括民间艺人、博物馆从业人员等,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民间艺人的参与。这是因为民间艺人有长久的实践经验,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民间游戏的独特魅力,让幼儿认识到民间游戏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游戏技巧。总之,幼儿园本身拥有的资源是很有限的,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需要发挥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作用,不断优化幼儿园师资队伍,保障游戏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4  结束语

在幼儿教学中引入民间游戏是一个新的尝试,它属于游戏教学的范畴,但是又独具特色。多了“民间”两个字,强调的是区域性、特色性、个性化,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开展民间游戏时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独有资源。例如: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园要学会利用民族的独有游戏,农村地区的幼儿园要学会利用农村丰富的游戏资源,处于城市的幼儿园要学会结合所在环境选择合适的游戏类型。各幼儿园还要学会创造新的文化场景,以便于幼儿顺利进入状态。

参考文献

[1]水谷英三原.幼儿体力的理论与实际[M].林春生,译.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1.

[2]吴恩婵.湖北恩施土家族民间儿童游戏的形成、流变及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3]特日格乐.蒙古族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融入蒙古族民间游戏的调查研究:以苏尼特右旗蒙古族幼儿园大班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4]李容香.超越传统: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重构[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2):145-149.

[5]王淑萍,赵天俊.传统民间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价值探讨[J].科教文汇,2019(11):144-145.

猜你喜欢

民间游戏学前教育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