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学习任务群在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中的实施

2021-05-30王国文伍旭清

学语文 2021年6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

王国文 伍旭清

摘要:共同学习任务群在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中有不同的实施策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必修课程的专属任务群,必修教材有整本书阅读单元教材,宜建构“三维度六课型九课时”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基本的整本书阅读素养。选择性必修课程是整本书的“研习”阶段,要基于学生的差异性和层次性,用“专题研习”策略来追求整本书阅读“面”的广度。选修课程更强调选择性学习内容和个性化学习要求,整本书阅读要选定书目,师生共同开发整本书阅读校本选修课程,以突显选修课程学习“点”的深度,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方向和空间。不同的实施策略,体现了三类课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关键词:共同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三类课程;实施策略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整本书阅读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K19003)研究成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等任务群是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且穿插于其他学习任务群的共同任务群。共同任务群如何在三类课程中实施?怎样与不同课程的专属任务群衔接、统整?随着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实施的推进,已经是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了。2019年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整本书阅读实践研究”(编号JK19003)研究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中整本书阅读的实施策略,同时关注在三类课程中的区别和联系,探索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整。

一、必修课程:建构“三维度六课型九课时”整本书阅读体系

“课程标准”使整本书阅读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课程意志、成为基本教学任务的,必修教材设置了专门的整本书阅读单元。从一定程度上说,高中的整本书阅读是课程标准、统编教材和整本书“三位一体”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要基于课程目标和学科素养,结合教材编写意图,设计出高度整合的积极的阅读活动,体现教学内容的规定性、教学过程的规范性。

对大单元教学理解的基本共识是,单元涵盖花多少时间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学会了没有等,是完整的学习概念。而整本书阅读是利用整本书结构的完整性、内容的连续性、逻辑的严密性、风格的一致性及教学的规划性,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恒心和意志,形成探索性、统整性的深度阅读习惯,矫正感性阅读和碎片化阅读造成的不良阅读习惯。为此,必修课程中我们构建了“三维度六课型九课时”整本书阅读教学体系。现以《乡土中国》为例具体阐释。如图1所示。

贯彻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探讨”的课程精神,依托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上册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单元,结合《乡土中国》的阅读价值,《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目标明确为: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阅读期待,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精读、略读和浏览等方法读通、读懂《乡土中国》,认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和特点;(2)理解书中的重要概念,把握作者的学术观点,探究作品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发展和提升思维水平;(3)积累学术类著作的阅读经验,触类旁通,掌握学术著作的一般读法,提升阅读和表达能力;(4)阅读相关评论和其他资料,把握本书价值取向。学以致用,借书中的理论和分析方法,进一步认识国家和人民,形成文化自觉。

为实现整本书阅读目标,需要研究课时安排和课型设计,探索促进学生“整本书阅读”习惯养成的路径,研究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方法,探究解决课内外阅读的契合等,进而设计从不会读、读不懂,到深入理解,并掌握“这一类书”阅读策略的阅读过程,即“三维度六课型九课时”整本书阅读教学体系。

(一)九课时

整本书阅读不是大众化自由阅读,它是特定人群有目的性的学习活动,是通过整体性的阅读来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是提升综合素养的阅读活动。在课程标准中,“一部学术著作”《乡土中国》的教学时间是9课时,统编教材整本书阅读单元的教学时间也是9课时。

对于整本书来说,9个课时确实不算多,但从0课时到9课,这是一个飞跃。用9课时来完成《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师需要精心拟定整本书阅读课时教学设计,这能唤醒我们对时间的敏感,加强对时间的控制,进而掌握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主动权。

(二)三维度

设置全书通读、专题研读、阅读提升三个阅读维度,是为了从整体到部分,由“粗”到“精”,再触类旁通,实现读好“这一本”会读“这一类”的课程目标。

①“全书通读”着眼于宏观和整体。先是导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然后指导学生运用浏览、快读、猜读、跳读等阅读方法自主通读,“连滚带爬”读完全书。②立足学情,立足课堂,依据教材中单元的4个学习任务设置整本书阅读情境任务,在课堂上组织阅读活动,深度探究,适当拓展,落实精细化、科学化的“专题研读”。③“阅读提升”着眼于建构读懂“这一本”书建构“这一类”书阅读经验的课程目标,通过沉淀和升华将阅读所得转化为素养。

(三)六课型

整本书阅读要以“读”为基点,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要突出不同课型阅读的实践与体验,促进阅读的逐步深入,体现整本书阅读的统整性。必修课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型主要有:导读课、通读课、研读课、活动课、总结课、评价课等。

①导读课的任务在“导”,重点是导学、激趣,让学生认识这本书,愿读这本书,会读这本书。②通读课贵在获得对全书的整体印象。整本書阅读要从形式到内容把这本书看作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生命体”,通过完整阅读全书,实现读者与作者生活经验的对接。③研读亦即精读,精细深入地研究品读;研读课以学生自主研读为主,辅以交流讨论和教师点拨。④阅读需要以恰当的活动为载体,活动课突出开放性,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课堂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获得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体验。⑤总结课是阅读提升维度的课型,老师设计阅读“这一本”书的总结、反思的路径,让学生去思考,去感悟,去发现并把握规律,得到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的提升,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⑥评价课的目的是检查阅读目标是否实现,整本书阅读评价形式多样且不一定要用“课”的形式来完成,因此一般不占用课时。

这6种整本书阅读课型有相融性,不是非此即彼的,每一种课型的实施都要注意与其他课型的适度融合。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实施整本书阅读“专题研习”策略

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逐步延伸、拓展、提高和深化。选择性必修课程是整本书的“研习”阶段。这个阶段的整本书阅读,要根据所穿插专属任务群的内容与目标、定位与价值设计具体的研习任务,实施“专题研习”策略。选择性必修阶段的整本书阅读依然“三位一体”,现以《茶馆》为例进行阐释。

我们将《茶馆》的整本书阅读置于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下册第二单元“时代镜像”,穿插在“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学习中。共同任务群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不设学分”,没定课时,教学实施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为保证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学内容的规定性、教学过程的规范严谨,我们首先以必修课程整本书阅读教材单元为蓝本,编写了《茶馆》整本书阅读教材。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整本书阅读”

这是共同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贯串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的学习,是学习任务群“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中穿插的整本书阅读。

《茶馆》以老北京裕泰茶馆为舞台,用茶馆里各色人物个人生活的变化来展示清末到民国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堪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话剧典范。被曹禺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王蒙称之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好的作品”。

研习《茶馆》这部戏剧精品,要结合清末到民国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社会历史背景,理解剧本的思想文化内涵,探索其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还要根据戏剧的主要表现手法,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究剧本的意蕴,获得鲜活的审美体验,加深对当代话剧的了解。

《茶馆》

老舍的作品注重文化,铺写世态,在往昔岁月和市井画面的组合中聚焦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悲欢,《茶馆》正是这样一部“感时忧国”之作。这部剧作不以尖锐的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取胜,而在对裕泰茶馆的日常生活描写中寄寓作者深刻的思考和鲜明的爱憎。

阅读指导

话剧是一种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样式,20世纪初才移植到中国。作为文学体裁之一,话剧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阅读欣赏不能仅停留在文本层面,还可以结合表演,走进艺术世界,领悟其艺术内涵和独特价值。

怎样阅读《茶馆》剧本呢?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独立自主阅读。同学们已经完成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文学阅读与写作”等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积累了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和方法,提升了文学欣赏能力。请自主阅读剧本,把握戏剧冲突,并选择片段尝试表演。

2.积极主动参加研习活动。阅读时要随时记录阅读感受,撰写读书笔记,在“《茶馆》研习读书报告会”上积极发言,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与感悟。

3.关注人物和时代关系。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剧中人物的言行举止都是在时代外力作用下运行的必然结果。阅读时要梳理人物与时代的关系,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4.赏析“在微笑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的台词。《茶馆》的语言魅力是其艺术上的一大特色,剧中台词不仅能表现人物的鲜明个性,还透露着时代信息,夹杂着幽默味道。学习时可以通过精研对话、观看话剧演出等方式,品味戏剧特点和艺术表现力。

研习任务

以下任务供参考,可以选择其中一部分完成,也可以自行设计任务。

任务1.把握第一幕“罕见”的内涵及价值。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感时忧国”,作家的目光更多地凝聚在国家命运和人民悲欢上。曹禺称赞《茶馆》的第一幕是“古今中外罕见的第一幕”。请研习第一幕,查找资料,讨论其“罕见”的内涵及价值,在班级组织的“《茶馆》研习读书报告会”上发言。

任务2.从“图卷戏”切入探讨老舍的戏剧风格。特定的时代环境,不同的人生经历,各異的禀赋气质使得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请赏析《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即“图卷戏”),写一篇评论,探讨“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戏剧风格,全班研讨交流。

任务3。尝试创作话剧。话剧作为文学体裁之一,因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而受到普遍喜爱。请查找资料,了解更多话剧知识,深入领略话剧的魅力,尝试自己创作一个话剧(或者选择本单元的一篇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王开友、王国文撰写)

选择性必修注重学习“面”的广度,课程标准为“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设置0.5学分9课时。根据选择性必修教材下册第二单元学习的需要,我们设计用4个课时完成穿插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的《茶馆》整本书阅读。如图所示。

三、选修课程:开发整本书阅读校本选修课程

“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鼓励开展个性研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与必修、选择性必修课程相比,选修课程更强调选择性学习内容和个性化学习要求。选修课程注重学习“点”的深度,要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在这个阶段共同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实施策略是:选定书目,师生共同开发整本书阅读校本选修课程。现以《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选修课程的开发为例。

首先,要确定好穿插的学习任务群。《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校本选修课程,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穿插在选修课程专属任务群“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中的整本书阅读。其次,贯彻课程标准精神“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践情况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修修习”,将学生视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学习任务群、学生和整本书“三位一体”开发整本书阅读校本选修课程。

智者东坡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校本选修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1.课程名称:智者东坡——《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选修课程

2.课程团队: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整本书阅读实践研究(JK19003)课题组

3.课程类型:校本选修阅读课程(穿插在“学习任务群16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中的整本书阅读)

4.授课时间:9课时

5.授课对象:高三学生

(二)课程元素

1.课程目标

(1)自主阅读《苏东坡传》全书,完成26万字的阅读量。发现本书中有价值的文学现象与问题,并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进而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讨专题。

(2)个性化理解《苏东坡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把握时代精神和时代走向。做好读书笔记,组织或参加读书报告会

(3)围绕中心论题进行有准备的专题探讨。组织或参加读书研讨会,进行专题研讨交流分享,培养理性思维与探究能力。

(4)进入林语堂的文字世界。探讨苏东坡的儒道释思想和人生智慧,深入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文化自信。

2.课程内容

(1)自主通读

运用浏览、跳读、猜读、细读等多种方法独立自主阅读全书。勾画圈点,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撰写全书(或某章节)内容提要,把握书中重要观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

(2)专题研读

下面研讨专题供参考,可以选择其中一部分完成,也可以自行设计专题。

①把握苏东坡的悲悯情怀。人们想起苏东坡,读到苏东坡,时时心生亲切,这除了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外,更在于他那始终心系百姓、悲天悯人、浩然正气的伟大。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积弊重重的朝代里,在政敌都虎视眈眈、甚至挖空心思迫害的困境下,在其他正直的官员偃旗息鼓的孤军奋战中,苏东坡始终独行其是,为民请命,誓死力争,不计后果,毫无悔意。

②苏东坡的人格魅力。苏东坡极富个性,他的人格魅力是如何养成的呢?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给了我们答案,即孟子所提出的“气”字。苏东坡具有立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着眼浩然之气,从诗文创作、政治追求及人生抱负三个方面挖掘,品析伟大人物卓越品格的养成,感受伟大人物的人格魅力,以期对我们的人生有所启发。

③赏析苏东坡诗词。每到一个仕途转折的地点,苏轼都要创作相当数量的诗文。他的文笔蕴藉了人生的况味,自我的消解,生命的广博。阅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了解其诗歌和坎坷仕途的相互印证,其乐无穷。

④品味苏东坡的旷达。不管在何种境地,苏东坡总能品出“人生有味是清欢”。苏东坡一生尝遍各地美味佳肴,并以美文佳句歌咏之。研读《苏东坡传》我们会明白,苏东坡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盘盘精美的美食,还是一份饮食文化,更是一个精神世界。

⑤赏析东坡的“乐章”。几千年难得一见的“完人”苏东坡,是不是真如李清照所言“东坡词不谐音律”(《词论》)?我们不需要引经据典来考证苏东坡的音乐成就,只需静静的“倾听”《苏东坡传》,体会东坡的生命乐章,欣赏林語堂的艺术乐章……这将是一种多么微妙的阅读享受呀。——在不拘一格,率性而为的阅读中“养性”。

3.课程实施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任务群共2学分,36课时。课程标准建议设置3—4个专题,每个专题9—12课时。鉴于林语堂文学语言通俗易懂,该整本书阅读选修课程用9课时从三个阅读维度实施教学。

(1)自主阅读(2课时)

导读之后,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苏东坡传》全书,主动建构文本意义,发现文学现象的价值,并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记录并整理阅读中的关注点、质疑点、兴趣点,生成问题单。

读书报告会上,学生交流分享问题单。老师根据学生个体阅读需求和课程学习需要,整合研读专题,并综合阅读兴趣等因素,组建阅读专题研讨小组,制定研讨规划。

(2)专题研讨(5课时)

围绕师生共同确定的5个专题研读《苏东坡传》相关章节,进行有准备的研讨,并选择合适的方式展示探究成果,如下图所示。

(3)提升发展(2课时)

这个阅读维度基于学生的兴趣和潜能,着眼学生未来的发展,重在提高学生对《苏东坡传》的理解和认识,并联系相关资料,结合历史、文化等自我反思,提升理性思维和探究能力。

4.课程评价

没有评价,就没有课程。《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的每个环节都嵌入评价任务,推动阶段性成果的形成,用过程数据及时、准确地呈现阅读表现,这是“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注重学习态度,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中倾听、包容不同意见,理性思考的态度等等。如下表。

整本书阅读评价具有开放性,通过教师、同学、家长等多主体、多形式对学生阅读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阅读能力等多维度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包括阅读成果、学生互评、老师评价以及检测成绩等。

(张晓玲、王国文撰写)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整本书阅读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两年多里,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要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和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的理念及要求。“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等共同任务群,要把握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区别和联系,针对三类课程不同的广度、深度和难度,精准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做好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整,切实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作者:王国文,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高级教师;伍旭清,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高级教师)

[责编尹达]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