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段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研究探析

2021-05-30王燕清

南北桥 2021年9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王燕清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对于数学学科来说,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教学培养要求。本文针对小学高段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采用举例分析的方法进行探究,以期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掌握高段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段年级  计算能力  积少成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9.006

小学数学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数的认识以及对数之间基本运算能力的掌握。面对不同阶段的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侧重点不同。本文主要探讨小学高段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利用学生的学习特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积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笔者采用案例论证进行说明,使分析更清楚,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一、把握高段年级学生特点

在小学六年的时间跨度中,学生心理状态发生了变化与成长,在学习方面也逐渐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定的学习态度。相较于低段年级的学生,高段年级的学生心智更加成熟。这个时期的学生学习态度会比较认真,学习习惯基本成型,学习状态还需要教师监督和引导。

小学高段年级学生开始对以后的发展有了认知,明白这个时期是小学到初中的接轨,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周一到周五上课,一到周末就休息这样简单地安排时间,并且一直以玩耍为生活的重点。学生的思想逐渐成熟,思维也日趋开阔,能够把握自己对学习的认识。学习习惯则是基于以往的积累,在应付考试的同时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在学习状态方面,高段年級学生的身心各方面均在发展,逐渐迎来青春期,总是会有不同程度的叛逆心理。因此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变化,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适当引导学生。

笔者认为,要想让小学高段年级的学生对学习有一个认识,教师更应该起到一个引路人的作用,为学生小升初接轨做好保障。把握好学生的特点,重视学生的需求,创新教学设计,以学促教。

二、重视数学教学模式创新

数学这门学科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对抽象的概念有一个具体的思维认识。数理逻辑、推导思考、举一反三、兴趣导向等都是学习数学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在小学高段年级的数学学习中,主要是学习数的运算、几何比例问题、统计初步知识。高段年级的学习难度有所增大,在中段的基础上有一个明显的提升,这既是为小升初考试做准备,也是为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基础。学生学习数学时会遇到不同的难点,对于知识的把握程度也各不相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最关键的就是学生要拥有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

数学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习数学的关键,只有提高数学计算能力,才能实现数学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如上文所述,小学学生进入高年级的学习,学习的各方面能力已经有一定基础,这时教师应该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重视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结合现有教学条件,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流程主要是课本知识讲解、课后习题安排、教师批改和评阅习题等,流程化和单一化明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暴露学习的弱点问题,导致很多时候,教师不能把握学生出现问题的关键点,很有可能发生一笔带过的现象。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漏洞明显,学习功底不扎实,基础能力弱,导致具体进行数学应用时出现困难。而创新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为本,教师要考虑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并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创新教学模式,一方面结合教学设施发展,改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抓住学生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风格。

首先,关于教学方法的改变,主要是基于现有科技的发展,结合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引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路,通过播放PPT讲解新的知识点。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改变知识的传播方法,能够让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在学习消化过程中也能提高吸收效率。其次,针对教学风格设计,则是基于课堂氛围方面的创新。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基本是课堂的倾听者,参与感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在课堂中提高专注力。基于此,教师可以改变教学风格,通过让学生讲课、小组分组讨论、学生主动提问等方式提高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的参与感,在提升课堂趣味性的同时,既保证了教学质量,还充分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三、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探讨

在前文中,笔者分析了小学高段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关于数学教学模式的改进。上述两点主要是为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打好基础。培养数学计算能力是一个行为逐渐养成的过程,需要在上述基础上发挥出课堂特点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计算能力具体包括笔算、口算和心算这三个方面。三种能力层层递进,在具体运用中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关键。

在小学数学高段学习中,需要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数之间的计算,更加深入的学习内容则是结合图形和具体应用题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计算能力。首先,关于数学的计算能力,需要教师对笔算、口算以及心算三种能力逐个培养,从而保证学生在数学运算中得心应手,学会举一反三,多种方式协调运用。关于笔算能力的培养,教师应从细节入手,一开始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加减乘除以及笔算等式的书写格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理论知识点拓展到实质运用,让学生多思考,多练习,在笔算列式计算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夯实基础。

关于口算能力的培养,则需要学生在熟悉笔算要领的基础上,能够列出式子,并且不必具体书写,而是通过口算步骤进行运算。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并练习。口算能力的积累需要笔算达到不出错的地步,在口算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养成细心的好习惯,不粗心大意,能够熟练地进行口算。关于心算能力的培养,则是一个真正的思考推理过程,需要学生完全在大脑中形成计算思维,能够对所遇到的计算等式有清晰的认识,还要提高计算的熟练度,可以在大脑中形成思维模式,计算相应的问题。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每一种能力。

关于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还必须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推导和思考的能力。数学的学习离不开逻辑思维,学计算则更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中,需要学生了解其中的知识构造,帮助学生建立思维导图,让学生对知识能够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通过一定逻辑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对数理结构更加清晰,善于运用逻辑思维掌握计算规律。

在有关于分数与整数的结合计算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资料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其中具体的数理变化,如何加减变化。另外,教师应该提供例题,给予小组讨论时间,然后由小组指派组员为大家讲解例题解题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充分学习知识,对计算逻辑有一个清晰认识,还能在讨论中进行头脑风暴,大家各抒己见,讲述不同的学习方法。同时,创新的教学模式还能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之间探讨学习方法,能够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使之对计算逐渐熟悉和熟练,从而提高数学素养。

四、聚沙成塔,积少成多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课堂学习固然重要,但学生在平时的积累也关乎着计算能力的熟练程度。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学习是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也应该重视平时的练习和积累。在符合教学安排的前提下,教师应适当安排课堂的练习和课外的练习。课堂练习能够保证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也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在计算中的难点和问题所在。而课外练习更多是拓展和运用,课堂上的学习总是暂时性的,需要课外加以練习,提高熟练程度。

综上所述,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本文针对小学高段年级的数学学习特点以及高段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从需求方面入手,有目标性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重视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模式创新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培养。希望能为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丽.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方法探讨[J].读写算,2021(11):199-200.

[2]陈洪财.论小学数学高年级计算习惯的培养[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56.

[3]毕亚俊.口笔相辅  法理共赢——浅谈小学数学高年级计算教学的缺憾成因与应对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2,000(002):47-48.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