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企业主数据标准化治理的研究与应用

2021-05-30马语菡费廷伟徐永伟

航天标准化 2021年1期
关键词:数据管理标准化流程

马语菡 费廷伟 徐永伟

(北京京航计算通讯研究所,北京,100074)

文 摘: 系统间数据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影响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为了解决系统间数据孤岛问题,文章采用业界数据标准化治理方法论,结合航天企业的特点,从成立组织、规范制定、数据清理、平台搭建、贯标应用5 个方面制定了适合航天企业的主数据标准化治理体系,并通过试点单位的应用证实了治理体系的有效性,为企业内数据的统一提供了有效保障。

当前,智能化企业建设逐渐被提上日程,数据和信息是企业的经济命脉,是企业战略性资产。在信息化的建设中,信息系统是框架,数据才是体现业务价值的核心[1],对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业务运营效率的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决策能力的增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数据治理成为企业发展致胜因素之一。

航天企业具有小批量、精细化、离散型的特点,为了支撑企业发展需要,现已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从财会电算化、数字化企业、信息化企业到现在的智慧化企业建设,企业在财务、科研生产、市场经营、人力资源等多个领域建立了信息化系统。随着企业信息化支撑能力的发展,各系统间的数据不互通问题愈发严重,为了解决该类问题,本文提出了适合航天企业的数据标准化治理方法。

1 主数据解决方案

1.1 主数据概念

主数据(Master Data)是指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各个系统(包括操作型/事务型应用系统,以及分析型系统)间需要共享的、相对静态的、用来描述企业核心业务实体的数据。这些数据存在于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中,并且伴随在企业业务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由于不同领域企业的主数据不尽相同,主数据跨越企业各个业务部门,分布在多个不同的系统中,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商务智能系统、大型机系统、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系统。与交易型、分析型数据相比,主数据具有共享性、唯一性、原始性、稳定性等基本特征[2]。

1.2 主数据标准化治理方法论

主数据管理体系的搭建通常包括管理组织、管理流程、管理制度以及数据标准,如图1 所示。

管理组织的设置是数据标准化工作的前提。组织机构内各成员按各自被赋予的角色与职责,通过协同工作,共同支持数据管理体系的高效、常态化运转。根据主数据的生命周期管理模型,制定主数据管理的组织架构以及角色职责。从创建、发布到维护的数据全生命周期,明确主数据组织机构中的角色、以及角色对应的部门。

管理流程是要形成一套涵盖从申请、到业务审核、数据生效、数据发布的完整流程。所有流程在实际业务运作中均可通过流程组合的方式满足各种业务应用需求。通过流程保证主数据的质量,并满足相关的管理要求,确保主数据能够得到高效的维护。

管理制度的落实是维持主数据管理各项工作有序、规范、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管理制度包括多个层面的管理制度,例如,主数据标准方面的制度、主数据平台方面的制度、主数据质量和安全保障方面的制度等。

数据标准主要分为3 个部分:数据分类标准、数据编码标准以及数据属性标准等。数据分类标准用于满足各层级的管控和统计需求。数据编码标准用于满足统一规则的主数据编码方式。数据属性标准用于定义主数据包含属性范围。

图1 主数据治理标准体系内容

2 航天企业主数据标准化治理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2.1 成立组织

主数据组织体系包含3 层:指导办公室、管理办公室、专家组及数据责任组。指导办公室由企业高层领导组成,主要负责确立目标、事项决策;管理办公室由业务部门主管组成;专家组由内部及外部专家组成,主要负责确定编码规则、管理流程、协调资源等;数据责任组,由企业数据运行支撑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日常数据的审核、问题解答、系统功能开发及运维等内容。

2.2 制订数据标准

企业通常管理主数据的范围可按照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管理视角分类,根据分类进一步按照业务职能部门的需求来汇总主数据的信息。企业内部可重点划分为人、财、物的管理;企业外部可重点划分为供方、客户等业务合作伙伴的管理。

K 集团属于集研发、制造、贸易、投资于一体的大型战略管控型集团企业,其中研发、制造、销售业务占了很大比重。借鉴外部研发类装备制造型企业主业务流程、考虑到军工行业特点并结合内部调研,梳理的主数据包括机构、客户、产品、项目等9 种类型,明确9 类数据的编码规则、管控属性及管控流程。

2.3 清理数据

根据主数据的管理模式,数据清理由总部和二级单位数据组上下协同开展。整个数据按照数据清理准备、数据清理执行、数据转换、数据新增4 个阶段逐步开展,具体流程如图2 所示。

数据清理准备阶段:制定数据清理策略、收集模板、成立组织并明确职责、对参与方开展培训。

数据清理执行阶段:数据收集和清理的执行工作应以二级单位为主责单位,二级单位有权利和义务对其本部和下属单位的数据收集清理工作进行进度和质量的监控,并进行技术指导。定期向总部汇报工作情况和工作中的问题。最终,各二级单位的数据收集和清理工作汇总到总部数据清理组进行统一的校验和质量检查,总部数据清理组对二级单位数据管理组提交的问题进行落实解决,并在技术上给予支撑。

数据转换阶段:数据经过收集、清理、整合、校验、确认签署等步骤后,可以用模板的形式导入总部的主数据管理平台中,进行系统中的数据模拟测试验证,将准确的数据导入主数据管理平台中,再分发至各应用系统。

数据新增阶段:随着业务的开展,可根据系统新增流程,对新增的数据开展申请、校验、审核等数据全生命周期操作。

图2 主数据清理流程

2.4 搭建平台

主数据管理平台是各项数据标准的固化,依靠强大的平台支撑是主数据管理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K 集团主数据管理平台采用“二级部署、多级应用的架构模式”,总部、各二级单位部署一套主数据管理系统,通过企业服务总线分发数据,为后续业务平台的建设提供数据保障,实现关键数据的集团管控。平台架构如图3 所示。

图3 主数据管理平台架构

2.5 贯标应用

为了验证主数据标准化治理成果的有效性,总部组织7 家试点单位进行应用。各试点单位按照集团主数据管控要求建立数据库存储结构,通过集成通道、适配的数据库存储结构,成功获取到集团主数据,并依此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数据下发通道,及时获取后续生效主数据。

同时,相关业务人员通过访问主数据管理平台,对主数据进行在线申请及审核工作,保证了主数据能够动态满足各下级单位的业务流转所需。相关主数据通过集成通道下发至各二级单位主数据管理平台中。各二级单位与其相关应用系统(ERP 系统等)构建数据分发通道,按需将数据及时分发至各应用系统,并记录数据分发及应用情况,对数据的完整流向进行监控管理,保证了集团主数据在各应用系统中的渗透使用。基于上述主数据的建设成果,完成了部分试点单位的贯标应用,利用主数据集成分发接口,基于主数据管理体系规范,对在主数据管理平台中已生效的主数据进行了数据分发应用。

在全面推行ERP、智慧企业建设的信息化背景下,K 集团遵从数据标准化治理方法论,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开展主数据标准化治理,各应用系统实现了互联互通,解决了系统间信息孤岛。通过试点单位的应用,证实了数据标准化治理的有效性及可指导性。战略层面,为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经营层面,对数据标准的统一、信息集成共享、集中管控和高效运营提供基础保障;发展层面,主数据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数据的快速流动,进而挖掘企业海量数据的价值,实现科学决策。

猜你喜欢

数据管理标准化流程
工星人平台注册流程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企业级BOM数据管理概要
定制化汽车制造的数据管理分析
航发叶片工艺文件数据管理技术研究
吃肉频率能体现乡村治理水平? 走形的标准化徒增负担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数据挖掘在学生成绩数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