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融合,构筑后疫情时代实验教学新常态

2021-05-29赵平邱钰丹李蕾蕾

科教导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新常态融合

赵平 邱钰丹 李蕾蕾

摘 要 随着疫情在国内逐渐被控制,在线教育已然呈不可退潮之势,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逐渐成为后疫情时代教学的主流。实验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从学校、老师、学生各层面,继续开放思想,整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大力推进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构筑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常态教学模式。

关键词 融合 后疫情时代 形态学实验 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1.03.045

Deep Integration to Build a New Normal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the Post Epidemic Era

——Taking medical morphology experiment as an example

ZHAO Ping, QIU Yudan, LI Leilei

(Xinhua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control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in China, online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rresistible trend, and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education mode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eaching in the post epidemic era.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edical educ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rom the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 should continue to open our minds, integrat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igorously promote the reform of morph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build a new normal teaching mode that conform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Keywords integration; post epidemicera; morphological experiment; new normal

目前,疫情在国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教育也进入到后疫情时代,新形势下在线教育该何去何从,也成了业界讨论的热点。在信息化教育技术、人工智能、5G技术的合力之下,在线教学不再是传统教学的配角,而将是线上线下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切换自如的新模式存在。实验教学是医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具体实验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笔者以形态学实验教学为例,在总结疫情期间线上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后疫情时代实验教学的新常态。

1 疫情之前形态学实验教学的困境

1.1 传统模式下形态学实验教学的困境

形态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课,涵盖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等实验课程,学生通过肉眼或者显微镜观察大体和镜下形态结构,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多年来,该类课程一直延续着传统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内容依赖于实际标本,而标本质量良莠不齐,来源珍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形态学各学科相对独立,学生很难将大体形态和镜下形态进行结合,不利于学科之间的融合,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力。在局促的条件下,学生无法顺利获取学习资源,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实验课往往是走马观花式学习,草草了之,也为形态学实验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

1.2 信息化技术整合模式下形态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为了克服传统形态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许多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進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深圳大学沙鸥团队分享了以实验室建设为契机,推进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1]打破传统各自独立的实验教学布局,将形态学实验教学区域统筹规划,建设成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涵盖所有形态学实验教学课程。本校积极借鉴成功经验,于2018年完成了形态学实验教学区的改造,为后期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了基本保障。与此同时,实验室引进数字化资源,大大充实和改善了标本资源不足的现状。可视化数字模型,高质量线上切片库,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线下实验的不足,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但部分老师思想转变困难,对数字化教学适应程度缓慢,因此,各种数字化资源和线上教学仅仅作为传统形态学实验教学的补充,长期处于配角地位,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停滞不前。

2 疫情期间形态学实验教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形态学实验课除了线上教学所共有的问题外,还面临以下挑战:在线下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近距离接触标本,通过眼睛观察和手触摸,并及时与老师交流来完成学习,该过程是立体的、活动的。而疫情期间采用线上教学,学生只能隔着屏幕来观察标本,虽然可以通过软件进行旋转、拆分、透明等操作,但是尚不如线下观察标本真实,这种接触只能是平面的,学生有种“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的感觉。该弊端在解剖学大体标本观察中显得的较为突出。

形态学实验进行线上教学也有一定的优势,最为突出的优势是线上资源丰富。老师可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甄选出更加优质的标本资源库,如组织学和病理学,本校选用梦之路公司虚拟数字切片库,解剖学则选用数字人解剖系统,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线下标本良莠不齐的缺点。其次,课堂过程中老师进行屏幕分享,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窗口可清晰观察标本,反而弥补了线下实验过程中因距离远看不清楚的缺点。最后,线上教学过程被记录保存下来,允许学生回看,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经过一学期的线上教学,对本校所有参与形态学实验学习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在回收的184份调查问卷中,81.4%学生认为现有条件下线上完成形态学实验课满意度达80%以上,18.6%学生认为基本满意,满意度达60%。其中有部分学生建议有必要进行线下实验,更多学生倾向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 后疫情时代形态学实验教学的探索

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该何去何从,众说纷纭,大部人对此持乐观态度,而悲观态度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对于大专院校影响不大。[2]经过一学期的在线教学,老师和学生逐渐适应了从实体空间转移到虚拟空间,在线教育与学校教育双向融合的新生态正在形成。[3]这种新常态是在创新技术的赋能下,趋向形成一种具有优势功能互补的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而形态学实验教学是一门实践性高的课程,该如何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做到优势互补,需要学校、老师、学生共同努力。

3.1 抓优势,补短板

形态学实验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标本来源有限,质量良莠不齐。病理学部分,随着现在医疗水平的提高,部分疾病发病率逐渐降低,故而大体标本获得也就愈发困难。再者,部分标本病变不典型,在学生的知识层面很难辨认病灶,不利于知识掌握。疫情期间,各大企业纷纷推出的线上标本库,经过甄选,挑选了一些标本丰富、病变典型、染色清晰的数字标本库,但往往这些优质的资源库,开放仅限于疫情期间。后疫情时代,师生将无法继续获取该部分资源,该境况需要得到学校层面的支持,提高对此部分的高度重视,引进更加优质的数字资源,弥补短板。

3.2 转变思维,开放思想

教师要转变思维,开放态度,抓住机遇,大力推进教育教学变革。一是,教师自身思想要开放,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同的新技术和资源,不畏惧也不要怕麻烦,将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技术相结合。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反复考察,客观评价传统标本和数字标本各自的优缺点,优势互补,真正做到虚、实结合。二是,教学思维开放。以往的教学中,课堂以老师教为中心,大部分时间是老师示教,学生被动的去辨认标本。而线上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老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课堂上主要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自己观察和答疑上。三是,教学评价形式开放。绘图是传统形态学实验课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部分学生受限于绘图水平,而不能真实反映其对知识掌握程度。可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发布讨论、问答、临床案例等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全方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3 深度融合,构建新常态实验教学

与疫情之前“混合教学”相比,深度融合愈发突出线上线下教学的共性。[4]因此,需要老师重新对形态学实验教学进行规划,构建新的学习流程。有人提出,后疫情时代“空中课堂+智慧教室+实践田野”的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将成为后疫情时代主要的学习流程。[5]笔者认为,该观点非常适用于形态学实验教学。实验课前,老师通过学习通发放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资料、典型的图片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动画等,并设置一定的前测。课堂上,老师组织同学通过数字解剖系统、数码互动系统、真实标本、线上数字标本库进行学习,以学生观察、学习、讨论为主,老师主要是答疑和指导。课后,通过学习通设置随堂测试、案例分析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整个过程中,(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27页)学生可通过网络、课堂当面提问的形式跟老师进行沟通,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师生之间无障碍沟通,提高学习效率。

4 结语

形态学实验教学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绝不是简单的真实标本和虚拟数字标本的堆砌,而是在熟练掌握各信息化技术、数字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传统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组织教学,将形态学实验课效率最大化。这就要求学校层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为师生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习资源。教师自身需有鉆研精神,开放思想,将真实标本、线上资源做到无缝连接,深度融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感染学生,进而推动形态学实验教学在信息化进程中的步伐。多方出力,共同构筑后疫情时代形态学实验教学新常态,以不变应万变,做教育改革这条大河中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 冯先玲,牛茂,沙鸥.以医学形态学实验室建设促进实验教学改革[J].解剖学杂志,2020,43(2):80-81.

[2] 王竹立.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的悲观与乐观[J].在线学习,2020,8:76.

[3] 田俊,陈兰枝.抗疫时期“停课不停学”的特征、问题与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继新[J].教师教育论坛,2020(4):4-8.

[4] 李政涛.基础教育的后疫情时代,是“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J].中国教育学刊,2020,(05).

[5] 孔凌鹤.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学样态的展望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20,(15):49-52.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新常态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破次元
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