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提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1-05-28江二冬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摘 要] 在高考政策的影响下,高中地理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深度、知识面的广度,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提问的形式促进高中生地理能力的发展。文章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实现有效提问的四个策略:找准时机、构建网络、化难为易和提问分层。

[关键词] 高中地理;有效提问;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 江二冬 (1983—    ),男,江苏扬州人,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 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地理教学。

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而如何诱导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问是一种能够发挥出学生巨大潜能的诱导形式。

一、找准时机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要讲究时机。教师只有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认知。笔者认为,课堂提问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黄金时机”,现阐述如下。

首先是导入时的提问。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生动有趣的材料,使其展开与新知识相关联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热力环流”时,教师可以给出相关的图片材料,并提出问题:教室中的暖气安装在底部位置,空调安装在上部位置,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能够让学生产生对热力环流知识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进入学习状态,使其学习效果更加理想。

其次是重难点处的提问。对于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教师既要避免一带而过,又要避免不讲策略的反复强调。教师在课堂中要运用多种呈现方式,以重难点知识为目标进行举例说明、提问跟进,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教学“人口合理容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对人口合理容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资源、科技、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为此,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一块“蛋糕”的大小取决于原材料、制作能力、制作环境,而吃蛋糕的人变多,那么蛋糕可以喂饱的人数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认识到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关系。

最后是总结处的提问。在一节课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对教学内容有了初步印象。这时,高中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巩固和提升的状态,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教师可以设计恰当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比如,在介绍了热力环流原理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答古诗“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原因;再比如,在介绍了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回答人口流动的推力与拉力分别都有什么。

二、构建网络

提问应有助于学生构建学科的知识网络。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虽被列入文科,却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和实际相联系的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使提出的问题符合逻辑。

事实证明,越是具有逻辑性的有效问题,越容易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跟随教师的脚步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网络。例如,在教学“地球公转运动”时,教师可以先进行准备工作,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图形,并标记春分、夏至、秋分及冬至的位置和日期。接下来,在学生回顾公转地理意义后,教师提出问题:①正午时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有什么规律?②上述变化规律怎样体现在图上?③当身处北半球时,说明各地在不同节气间的昼夜长短情况。在提出这几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后,教师不用急于点拨学生,而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学生展示讨论结果之后,教师再做最后的总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充分地意识到: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的关系密切,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以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实践证明,这种循序渐进的提问教学,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对某一具体知识点孤立思考的现象,推动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地整合为一处,培养学生观察图形、思考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构建地理学科知识网络的合理做法。

三、化难为易

高中地理同初中地理相比,難度有很大的提升,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较典型的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学会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相应的提问起到对学生启迪、引导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要对提问进行设计,从小问题和浅问题出发,化难为易,使学生主动投入课程学习中。与此同时,教师要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大气热力环流”相关内容时,学生普遍认为分析气流的垂直运动及水平运动有难度。这时,教师如果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的形式自主理解,难免会导致大部分学生丧失对地理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视角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对学生进行提问,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提问:一壶水烧开之后的空气运动规律是怎样的?空气做这样运动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难度不大,学生可以较快地给出答案。在学生给出答案之后,教师再提出相关但难度增加的另外一个问题:空气在遇冷之后,会以何种运动形式出现?学生在对前一个简单问题进行思考后,对比这一个问题,发现二者原理的相似性,从而了解空气在垂直方向的运动情况及相应的影响因素等。接下来,教师可以提出更具深度的问题:空气能够进行垂直方向的运动,那么是否可以进行水平方向的运动呢?若是可以,它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由于问题有一定难度,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实验,如经典的模拟热力环流实验,即用空易拉罐、一小截蜡烛、一束香、打火机等简易材料模拟自然环境的变化,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过程。在实验的帮助下,学生深入思考,可以回答出这一难度较高的问题。这种做法能够让抽象问题直观化,以此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问分层

提问分层的策略,符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要求,因而能使教师所提的问题在各个提问环节发挥出理想的作用。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在一个班级中,不同学生在认知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使得关注学生的层次性特点成为教师必然要做的准备工作。一般来讲,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是比较常见的做法。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区别值得重视,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既要保证问题与学生的层次相适应,又要利用问题发展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兼顾层次性要求,设计从浅到深的问题,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回答出符合自身学习层次的问题,从而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回答问题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锋面气旋”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层次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问题在难度上呈现出阶梯分布的特点:①何为锋面气旋?②锋面气旋主要在什么纬度范围内活动?③分别分析成熟锋面气旋前后的锋面性质。问题①难度小,低层次的学生可直接在教材中找到答案;问题②难度适中,中层次的学生在思考后可以给出答案;问题③难度最大,可以启迪高层次的学生展开思考。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有效提问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学习、网络建构、能力发展的基石。为了达到这些效果,教师应主动思考提问策略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采取有效的提问方式,促进学生地理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汤云霞.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0.

[2]孙龙.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J].中华少年,2020(3).

[3]陈建新.浅谈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0(Z1).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