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学科教学改革探究

2021-05-28韩玉猛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改革路径学科教学

[摘 要] 当前,推进区域课程改革一体化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但目前课程改革在理论研究层面动力不足。依据区域学科教学改革的现状,教育工作者应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提炼区域学科教学理念,重建学科教研体系,深化学科教学研究,通过教研引领、活动推进、名师带动,全面落实学科教学理念,推进区域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改善区域学科教学生态。

[关键词] 区域课程;学科教学;改革路径

[作者简介] 韩玉猛(1978—    ),男,山东五莲人,五莲县教学研究室,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当前,推进区域课程改革的一体化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但目前课程改革在理论研究层面动力不足,在实践层面呈现出浮躁化、功利化的倾向,课程改革的花样化、内卷化越来越严重,区域学科教学一体化改革遭遇瓶颈。在学科课程思想尚未厘清之前,教育工作者应依据学科教学的规律,加强学科教学理念的研究,提炼、践行区域学科教学理念,这将成为支撑区域学科建设、推进学科教学改革的新支点。

一、区域学科教学改革的现状

(一)课改理念空洞,教学改革内卷化

课程改革的推进已有十余年,新的改革实践与理论不断涌现,许多课改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课改理念空洞化、方法浮躁化、课堂表演化[1],以及学科课程思想在理论上还未有新的突破,教学改革在系统内部不断精细化、复杂化,仍在技术和方法主义的道路上徘徊,止步于低水平的重复与循环。注重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策略的完善、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整体效益未能得到质的飞跃。虽然有许多专家学者或一线名师纷纷抛出一些课改的经验、课改的模型,但这大多缺乏在异地生根发芽的土壤和气候,特别是教师的价值认同,大多“雨过地皮湿”,浮光掠影,很难在不同的区域内整体实施。

(二)学科教研尚未转型,教研引领力不强

区域学科教研体系不健全,教研的理念、方式、内容还未转型,学科教研碎片化、无序化、经验化,专业化水平不高,研究力不强,引领力有限,未能有效推进学科教学改革,学科教学改革基本上处于学校各自为战的状态。区域学科教学改革一体化推进亟须科学、明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

二、区域学科教学理念的提炼

(一)区域学科教学理念的提炼

区域学科教学理念是指导区域学科教学的观念,介于学科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属于中观层面的态度和观念,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根植于学科课程思想和教学的规律,符合课程标准和区域课改的实际要求,指向明确、易于理解。因此,要反复推敲,在征求学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审慎提出,组织区域内广大教师开展讨论,集思广益,以此得到教师的认同。

如初中语文学科可提炼“主题学习,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主题学习从语文教学的规律入手,倡导大量阅读,简简单单教语文,改变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2],以现行教材的单元主题为基点进行阅读扩展和延伸,通过整合教材,节省时间,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读写结合”突出的是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改变以往阅读本位但实际阅读并未真实发生的课堂教学观。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华平教授倡导“阅读和写作共生主义”的课堂教学观,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适当兼顾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写作教学中,应适当要求学生运用阅读进一步拓宽阅读视野[3]。

“主题学习,读写结合”这一学科教学理念,从观念、格局和策略上明确了区域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不再纠缠于教学的具体措施及对文本“挖井式”的解读,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扩大阅读量,又要以读代写、读写结合,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真正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区域学科教学理念的表述

区域学科教学理念要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方向和策略,抓住學科教学的核心,宜采用关键词或短语的形式呈现,表述清晰简洁、精确恰当,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使理论与路径有机融合,不能大而无当、脱离实际、含糊不清。

三、区域学科教学理念的实践路径

(一)优化教研体系,引领教研

重建以县级教研为主体,校本教研和联盟教研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学科教研体系,实施主题化、序列化、系列化的教研模式,以落实学科教学理念为教研主题,系统地开展区域学科教学理念的研究与实践。县级教研通过主题研讨、论坛交流、课例观摩等形式传播理念,并落实。联盟教研以观摩研讨等形式交流学校内学科教学理念的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学科教研员跟踪参与;校本教研落实“半日学科活动制度”,开展区域学科教学理念下的课堂转型演练,探索教学形式。以教研体系为依托,学科教学理念的研究与实践多层次、立体化地进行,保障了理念的有效传播和落实。

(二)深化项目研究,突破内涵

将区域学科教学理念的研究与实践形成学科重点研究项目,启动重点项目研究工作。把学科教学理念的相关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分解成若干个小项目,并在区域内遴选优秀骨干教师,成立项目研究工作室,以此开展学科教学理念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定期关注研究进展情况,组织项目研究成果展示,实施绩效考核,动态推进,提升项目研究能力,突破学科教学理念与实践融合的障碍。将突出的关键问题提炼成课题,开展重点项目的集中研究和课题研究,引领教师认同区域学科教学理念的内涵,践行学科教学理念。

(三)组织学科活动,推进实践

举办区域学科建设报告会、学科教学改革现场会,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根据区域学科教学理念确定课堂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制定课堂教学底线和高标准评价细则,开展分级(县级和校级)课堂教学赛课活动,引领教师掌握区域学科教学理念下的教学基本框架和操作方法。学校按照课堂教学标准开展校级赛课活动,评选出优秀选手参加区域内的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实施学科建设区域通报制,总结区域学科教学改革的经验,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蕴蓄专业素养,夯实基础

制作学科教师阅读书目,开展理论学习,学校可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测试。专业知识测试以笔试为主,专题应突出学科教学理念、新课标理论相关知识。专业能力测试以说理念、说课标、说课堂的形式进行,从校级初赛到县级比赛自下而上层层组织,提高教师对课标、教材、教学理念的驾驭能力。区域内精选名师和有潜质的青年教师,成立由一名导师和二至三名青年教师组成的“协同发展小单元”,开展读书交流、沙龙研讨等活动,通过交流思想、碰撞思维,共同提升专业素养。

(五)培育学科典型,示范带动

遴选骨干教师成立学科发展骨干团队,优先外出培训学习,对学科思想、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几方面重点培养,培育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的学科发展骨干团队。骨干团队成员定期联系学校调研指导。以教师需求为导向,组织学科骨干团队、重点项目研究室成员开展订单式送教活动及基于教学理念的名师教学论坛,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除此之外,还可评选学科教学改革先进个人,通过教学工作会、教师节表彰大会及教育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推介,引领更多教师成长,更好地落实学科教学理念。

提炼并践行区域学科教学理念,为区域学科建设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有利于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引领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深化区域学科教学改革,改善区域学科教学的生态,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廷凯,牛瑞雪.回归学科研究——课程改革的深化逻辑[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2):10-15.

[2]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组.中学语文主题学习教师用书[Z].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3]李华平.阅读不是写作的附庸——兼评潘新和“表现本位”语文教育观[J].语文教学通讯,2015(14):7-11.

猜你喜欢

改革路径学科教学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小学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有效解决初中英语课堂沉默不言现象的方法
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浅论师范教学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浅谈城市照明管理的现状及改革路径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