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8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共患睡眠障碍儿童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1-05-28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455000梁增红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性格特征障碍危险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455000)梁增红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即广义自闭症,是以交流障碍、刻板行为及兴趣面狭窄等主要症状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好发群体以儿童为主,且患有ASD的同时,多伴有诸如胃肠疾病、多动症、睡眠障碍及智力缺陷等问题,以睡眠障碍发生较为常见[1]。据相关报道称[2]:ASD共患睡眠障碍发生率近80%。由此,患儿日常行为严重受损,且各项机体功能水平衰减,认知能力减弱,将增大患儿照料及康复难度。基于此,笔者拟了解本地区ASD共患睡眠障碍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形成影响因素,旨在为ASD共患睡眠障碍患儿预防、康复等措施实施提供依据。现将所获数据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3月~2020年3月经本院儿科门诊检查儿童为对象作横断面研究,共计发放调查问卷8000份作初次筛选,量表采用儿童孤独症行为检查量表(ABC)。调查问卷回收7820份,其中,男童4816例,女童3004例。并依据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及睡眠日记综合评估ASD患儿是否发生睡眠障碍,统计患病情况,并以非ASD共患睡眠障碍儿童为对照组,ASD共患睡眠障碍儿童为观察组。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执行,所纳入研究患儿的家属经征询同意参加。

1.2 方法 收集所纳入研究患儿筛查诊断流程数据及调查危险因素相关信息,并行严格质量控制。实施方法如下:①初次筛选:运用儿童孤独症行为检查量表(ABC),将其交由患儿主要抚养人真实填写,该量表于2~14岁儿童适用,计交往(R)(11项)、躯体运动(B)(12项)、语言(L)(13项)、感觉(S)(10项)及生活自理(S)(11项)5层面共57项,总分158分,以≥53分视作疑似自闭症症状存在,≥67分视作高度自闭症症状存在;②二次筛选:指导疑似及高度自闭症症状患儿前来本院行进一步诊断分析,由本院在ASD领域资历丰富临床医师依据第五版《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DSM-5)诊断标准[3]加以证实;③合并睡眠障碍筛选:使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及睡眠日记。a.CSHQ:于2000年A.Owens首次提出,现运用CSHQ中文修订版,计夜醒、异态睡眠、白天嗜睡、入睡潜伏期及睡眠呼吸障碍等8维度共48条目(计分项33条目),采用Likert 3级法,让患儿主要抚养人回顾分析患儿典型1周睡眠表现准确填写,以>41分计作睡眠障碍标准;b.睡眠日记:由患儿主要抚养人实时记录ASD患儿1周睡眠状况,主要内容包括:白天情绪、早起时间、午睡时间及睡眠时长、上床时间等;④危险因素相关信息调查:采用本院自行拟定的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收集ASD共患睡眠障碍儿童及家属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信息,诸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生育方式及文化程度等;⑤质量控制:本研究是基于所纳入受试患儿家属知悉情况下进行,并通过正确完整填写有效问卷信息整理,行二次复核并对错漏数据行随访用以矫正偏倚。

1.3 统计学处理 将所用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2.0软件作统计处理,以“%”、“±s"形式作患病情况、危险因素数据统计,运用t、U或X2检验,并以有统计学差异的危险因素相关信息为自变量,ASD共患睡眠障碍为因变量,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SD共患睡眠障与危险因素相关信息的相关性,检验水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病情况 所发放8000份调查问卷共计回收7820份,有效回收率97.75%。初次筛选疑似或高度相似ASD患儿164例,经二次筛选确诊ASD患儿90例,ASD发生率11.50/万,经CSHQ、睡眠日记等评估结果显示68例ASD患儿患有睡眠障碍,在ASD患儿中睡眠障碍发生率为75.56%。其中,男56例,女12例,男女比值4.67∶1。

2.2 两组ASD共患睡眠障碍患儿单因素分析 除父母婚姻状况外,患儿性别、年龄、性格特征、合睡、夜间睡眠时长、午间睡眠时长及父母生育年龄、家庭月收入均为诱发ASD共患睡眠障碍危险因素。见附表1。

附表1 两组ASD共患睡眠障碍患儿危险因素相关信息单因素比较

2.3 ASD共患睡眠障碍患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男)、年龄(0~6岁)、性格特征(麻烦型)、父母同睡、夜间睡眠时长、午间睡眠时长均为ASD共患睡眠障碍独立危险因素。见附表2。

附表2 ASD共患睡眠障碍患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3 讨论

ASD患病率于近年来逐步上升,占比26.6/万。而由既往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国外ASD共患睡眠障碍发生率达40%~86%,国内则为83.9%,与正常儿童睡眠障碍30%相比均更高[4]。而本研究中,ASD患病率为11.50/万,较上述研究稍低,原因可能与地域性差异有关。而从ASD共患睡眠障碍发生率为75.56%来看,与上述研究呈较大一致性。现分析ASD共患睡眠障碍产生机制,广大学者普遍认为与社会环境、家庭及患儿生理心理因素关系密切,若一旦产生此类疾病,可造成患儿体格生长受限、情绪调节能力弱化、记忆力及注意力降低等不良影响。因此,明确本地区ASD共患睡眠障碍患病情况,并了解高危风险因素,有助于后期疾病防控及治疗。

对此,本文选择2018~2020两年间经本院儿科门诊接受体检的儿童为对象开展研究。而为准确诊断睡眠障碍,本文参照刘雅楠学者[5]、李秀萍[6]所著研究选取信效度良好的CSHQ量表及可有效执行的睡眠日记等用以评估睡眠障碍发生情况。现研究筛选诊断出68例ASD共患睡眠障碍患儿,行单因素分析发现,除父母婚姻状况非影响因素外,诸如性格、年龄等均为影响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独立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点[7][8][9]:①低年龄段(0~6岁)男童,这与其他研究所述ASD共患睡眠障碍男童发生率高于女童呈较大相似性,并且本文研究显示年龄段越小,所受睡眠障碍越严重,故针对此年龄段男童治疗需尤为侧重;②性格特征:由本文研究显示,呈麻烦型性格特征ASD儿童较易发生睡眠障碍,可能与父母养育方式不当,未能对麻烦型性格特征儿童细心照顾呵护到位,久而久之,此类儿童易出现不良生活作息,譬如出现睡眠持续不规律、夜间苏醒及需要家人陪伴不敢入睡等问题,可使睡眠障碍发生,且由午睡、晚睡睡眠时长可见,睡眠短暂且不稳定儿童睡眠障碍问题严重;③父母合睡:父母同睡虽一定程度上可更快发现ASD患儿睡眠问题,但亦反映父母养育焦虑问题,在患儿睡眠障碍出现后,易对家长睡眠质量造成影响,进而相互影响,使睡眠质量均下降,患儿睡眠障碍因父母同睡程度有所加深。

综上所述,本地区ASD发病率稍高,且共患睡眠障碍情况常见,所诱发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应侧重关注低年龄段男童,并转变生育理念,改善患儿性格特征,减少父母同睡,维持良好睡眠行为,有助于降低ASD共患睡眠障碍发生,应用价值尚可。

猜你喜欢

性格特征障碍危险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喝水也会有危险
跨越障碍
从人际功能视角分析唐顿庄园男主人
理解真情 个性刻画
《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性格特征探讨
葫芦丝乐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研究
拥挤的危险(三)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