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业知识产权国际布局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的解释

2021-05-28梁静如陈燕娟

山西农经 2021年9期
关键词:区位组态种业

□梁静如,邓 岩,陈燕娟

(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

2016 年以来,跨国种业公司发起大规模兼并重组,导致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进一步强化了国际种业寡头垄断格局。整合知识产权是跨国种业公司兼并重组的主要目的,也是其保持和扩大市场竞争优势的利器。世界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了种业知识产权制度,并参加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国际知识产权条约。制度差别、技术创新、市场竞争等联合作用和交互作用,既是种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企业经营可能遇到的主要风险。

知识产权布局是种业国际化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及时、有效地进行种业知识产权布局,不仅可以规避贸易投资壁垒,降低知识产权风险,还能提高市场拓展能力,攫取技术垄断收益。深入分析种业知识产权国际布局的影响因素,探究种业强国高水平知识产权布局的必要条件及其作用关系,有助于中国种业正确选择知识产权国际布局的驱动路径,快速实现国际化发展的突破与超越。

1 文献回顾与分析框架

高技术属性决定了知识产权在种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和地位。《知识产权协议》(TRIPS)的签署使得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从国内扩大到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成为种业国际化发展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由此引发业界和理论界的重视与关注。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与种业发展。华树春(2018)[1]认为,知识产权是种业发展的生命线,规范的产权保护机制是种业公司发展的保障。任静和宋敏(2016)[2]认为,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与种业创新实现良性互动,是我国种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温雯等(2019)[3]认为,植物新品种是种业知识产权的核心,保护植物新品种对鼓励育种创新、促进种业发展、提高品种国际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种业创新与国际化发展。华树春(2018)认为,技术创新是跨国种业公司发展壮大的内在核心。陈超等(2016)[4]认为,在种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占据最重要的位置。韩瑞玺和唐浩(2018)[5]认为,企业的创新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种业“走出去”。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与种业国际竞争。李婷婷和李艳军(2014)[6]发现,跨国种业公司实施了知识产权布局和技术转移内部化等知识转移策略,谋求构建市场竞争优势。邢瑞淼等(2020)[7]认为,国际种业市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种业知识产权竞争。任静等(2019)[8]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是跨国种业公司兼并重组的最大动力之一,通过跨国种业并购,实现知识产权整合,可以控制和垄断商业化种子市场。

综上,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知识产权保护对种业国际化发展的影响,很少关注种业国际化发展中知识产权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作用关系。

为此,本次研究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种业发展现状,提出种业知识产权国际布局影响因素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如图1 所示。引入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方法,探究种业创新、市场竞争、国际化发展等因素影响种业知识产权国际布局的作用规律。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1.1 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简称QCA)是一种以案例研究为导向的理论集合研究方法[9]。QCA 将每个案例都视为一系列属性构成的复杂组合,通过对这些组合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找到产生同一结果的多重等效组合方案,从而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更多的路径选择。

随着QCA 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清晰集(cs/QCA)、模糊集(fs/QCA)和多值集定性比较分析(mv/QCA)在内的3 种操作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2.1.2 案例选择

QCA 强调通过实证资料与相关理论的不断对话,从小样本数据中构建出研究议题的因果关系[10]。选择荷兰、美国、法国、德国、瑞士、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匈牙利、丹麦、智利、奥地利、罗马尼亚、阿根廷、比利时、西班牙、中国17 个种业国作为研究案例,样本数量适中,是定性比较分析方法适合的研究对象。

2.2 变量赋值

在cs/QCA 中,每个条件变量和结果变量均视为1 个集合,每个案例在集合中均有隶属分数。其中,1 为完全隶属,0 为完全不隶属。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案例情境和专家评分结果,可将原始数据转换成二分数据表。具体的二分阈值设定标准及数据来源,如表1 所示。

表1 结果变量和条件变量的设定

3 研究结果

3.1 必要条件分析

通过fsQCA 3.0 软件进行运算,得到各个变量条件的必要性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必要条件分析

在进行高国际布局水平的必要条件分析时,高行业集中度、高创新能力、高创新环境优势的一致性均高于0.9,说明这3 个条件可能是解释高国际布局水平的必要条件。

对低国际布局水平的必要条件进行分析时,低行业集中度、低龙头企业国际地位、低创新能力的一致性均高于0.9,说明这3 个条件可能是解释低国际布局水平的必要条件。

3.2 条件组态分析

通过表3 可以看出,解释高知识产权国际布局水平的驱动路径有3 种类型,分别对应一类条件组合。总体一致率为1,说明满足此3 类条件组合的国家都呈现出高国际布局水平。总体覆盖率为1,说明此3 类条件组合可以解释所有的高国际布局水平案例。总体一致率和总体覆盖率高于临界值,说明实证分析结果有效。基于不同组态条件,可以识别出生产区位优势、行业集中度等变量条件对驱动种业知识产权国际布局的差异化适配关系。

表3 高知识产权国际布局水平的组态分析

(1)条件组态1:创新环境*创新能力* 种子出口优势*行业集中度*贸易竞争力*生产区位优势。其中,*表示“和”,~表示“非”。满足此项组合条件的案例为荷兰、美国、法国、德国、丹麦。

在该条件组态下,“龙头企业国际地位”的取值不影响种业知识产权国际布局的结果,但该变量条件可以反映跨国投资水平。因此,按照是否具备该条件,可以将条件组态1 进一步细分为“1-A”和“1-B”两类。

组合“1-A”,反映历史悠久、综合实力雄厚的种业强国,种子生产条件好,资本和技术优势大,种业创新能力强,创新环境好,种业国际化发展水平高,无论是种子出口还是跨国投资,都是全球种业的领导者。此类国家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是全球种业知识产权国际布局的主导者,包括荷兰、美国、法国和德国。该路径可以命名为“投资-出口”驱动型,能够解释约57.1%的高知识产权国际布局水平案例。

组合“1-B”,反映具备独特种子生产区位优势的国家,有较高的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和较好的创新环境优势,尽管跨国投资水平低,但贸易竞争力强、种子出口额全球占比较高。满足此项组合条件的案例为丹麦。该路径可以命名为“出口”驱动型,能够解释约14.3%的高知识产权国际布局水平案例。

(2)条件组态2:创新环境*创新能力~种子出口优势*龙头企业国际地位*行业集中度*~贸易竞争力*~生产区位优势。

此项组合反映该国种子生产条件较差,但拥有资本和技术优势,种业创新能力强,同时还有高国际化发展水平,其国际化发展模式以跨国投资为主,本国种子出口数量少。满足此项组合条件的案例为瑞士和日本。该路径可以命名为“投资”驱动型,能够解释约28.6%的高知识产权国际布局水平案例。

4 讨论

条件组态1 的驱动路径为“创新环境*创新能力*行业集中度*种子出口优势*贸易竞争力*生产区位优势”,条件组态2 的驱动路径为“创新环境*创新能力*行业集中度*龙头企业国际地位*~种子出口优势*~贸易竞争力*~生产区位优势”。两种驱动路径都可以实现高种业知识产权国际布局。

创新环境、创新能力、行业集中度是两种组态都具备的变量条件,属于种业知识产权国际布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

种子出口优势、龙头企业国际地位、贸易竞争力、生产区位优势是两种组态的差异化变量条件,属于种业知识产权国际布局可以选择的突破条件。

深入分析变量条件的组合关系可以发现,在具备基础条件的前提下,即使没有生产区位优势和贸易竞争力,种子出口额全球占比低,只要该国龙头企业全球种子市场份额高,就可以实现知识产权国际布局的突破;如果龙头企业全球种子市场份额占比低,没有跨国投资,但该国具有生产区位优势和贸易竞争力,种子出口额全球占比高,也可以实现知识产权国际布局的突破。由此可以说明:部分突破条件的不足,可以通过其他突破条件替代;各种变量条件影响种业知识产权国际布局,具有明显的“组态效应”。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运用QCA 方法分析研究发现:①种业知识产权国际布局存在“出口”驱动型、“投资”驱动型、“投资-出口”驱动型3 种路径;②创新能力、创新环境、行业集中度是种业知识产权国际布局的基础条件,种子出口优势、生产区位优势、贸易竞争力、龙头企业国际地位是种业知识产权国际布局的突破条件;③各组变量条件影响种业知识产权国际布局,具有明显的“组态效应”和“替代关系”。

5.2 实践启示

对比美国、荷兰等“投资-出口”驱动型国家,中国种业存在系统性差距。对比瑞士、日本等“投资”驱动型国家,中国种业具有一定的生产区位优势,但在创新能力、创新环境等方面存在差距,缺少“投资”驱动路径的基础条件。对比丹麦等“出口”驱动型国家,中国种业在龙头企业全球市场份额方面有优势,但在生产区位优势、贸易竞争力等方面存在差距,缺少“出口”驱动路径的突破条件。因此,中国种业必须全面夯实基础条件,并创造配套的突破条件,才能实现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国际布局。

5.2.1 夯实基础条件,增强国际竞争优势

作为种业知识产权国际布局的基础条件,创新环境、创新能力、行业集中度是缺一不可的。第一,优化种业创新环境。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要提高知识产权违法的惩处标准和执行力度。第二,提升种业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切实保护原始创新育种者的利益,增强育种者原始创新的动力,从而促进植物新品种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第三,提高行业集中度。出台激励政策,引导种子企业横向整合,加速中国种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5.2.2 提高投资实力,推进企业外延式发展

中国种子企业“多、小、散”的状况,与国际种业高度集中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按照传统的内生式增长模式发展,中国种子企业综合实力短期提升的空间有限。应培育龙头企业,提高种业投资实力,通过外延式发展实现企业国际地位的快速提升。中国化工收购世界种业排名第3 的先正达公司,隆平高科通过国内外并购进入世界种业“八强”,都是依托强大的投资实力完成的。当然,并购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种业并购完成后,仍然需要资源整合和业务重组,才能真正实现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国际布局。

5.2.3 扩大生产优势,实现细分领域国际突破

中国部分区域是具备生产区位优势的,例如江苏、四川等地具有传统的杂交水稻制种优势。中国历年出口的杂交水稻种子,绝大部分是在这些省份的固定区域生产的。生产优势直接影响出口优势。近几年种子出口规模缩减,主要是由于土地、劳动力等制种成本上升[11],生产区位优势下降所致。发展集约化种子生产,加强制种区域生产规划和风险管控,提高种子质量和单产水平,降低种子生产成本,可以恢复和提高生产区位优势,使中国在水稻等种业细分领域实现更高水平的国际突破。

5.2.4 加强资源整合,激发变量条件的组态效应

种业知识产权国际布局的全面追赶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优化的长期过程,既要放眼长远,也要立足当下的竞争现实。无论是研发队伍、育种条件,还是生产基地、市场规模,中国种业主要资源的总量都很丰富,但碎片化问题非常严重,导致资源浪费大、使用效率低。加强种业核心资源的外部嫁接与整合,以及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组合,可以激发有限资源的组态效应。通过集成式、区域性发展,中国种业可以实现知识产权布局及国际化发展的突破。

猜你喜欢

区位组态种业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经济区位论》
浅谈力控ForceControl V7.2组态软件在自动化控制工程中的应用
ZnF低激发电子态的组态相互作用研究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