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

2021-05-27张明华黄斌陈剑斌金育安胡健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3期
关键词: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党建引领

张明华 黄斌 陈剑斌 金育安 胡健英

[摘 要]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党支部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相互融合、互相促进,是构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的一种新的工作模式,能够更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历史使命出发,阐述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高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探讨了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的重大责任,以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为例,围绕力学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总结概述了创建以后的工作方法和成效。

[关键词] “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党建引领;融合;专业建设

[作者简介] 张明华(1977—),女,山西运城人,博士,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教授,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主要从事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党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 D26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3-0009-05   [收稿日期] 2021-02-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1]。作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高校教师党支部在党建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为高校党建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高校教师党支部以高校教师党员为主体,担负着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等重要职责,更应提升其组织力和政治功能,支部书记是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的带头人,是支部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已成为高校基层党建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怎样更高效、优质地培育“双带头人”也成为高校基层党建的工作重点和前进方向[2]。2018年9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工作的通知》,遴选产生100个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通过对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培养培育,提升党支部的建设质量[3]。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头雁”,教师党支部书记是典范和榜样,对于促进广大党员教师和非党员教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践行教书育人活动发挥着示范、教育和引导作用。高校基层教师党支部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相互融合和互相促进,是构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的一种新的工作模式,能够更积极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4]。

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以下简称力学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以“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双促双进”为工作特色,形成了“三四五”工作法(三带动、四引领、五联系)。三带动:通过书记带动支部、支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全员,做到教育、管理、监督党员有力。四引领:通过突出党组织和党员在学科专业建设、科研服务、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推动一流专业和一流人才培养。五联系:通过党支部联系团支部、党小组联系科研团队、党员骨干联系青年教师、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党课成果联系专业课,做到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有力。“三四五”工作法充分发挥了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创建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走出了一条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双融双促的成功之路。

一、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勇做一流专业建设“强引擎”

力学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以提升党支部战斗力、党员贡献力为目标,创新系列举措,构建责任落实“塔式”层级体系,形成书记带动支部、支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全员的工作格局。形成“专业(系)党支部—科研团队党小组—党员个人”三层级治理模式:一是配强“双带头人”,让书记带动支部“动起来”;二是开展“对标建设”,让支部带动党员“强起来”;三是发挥“标杆效应”,让党员带动师生“火起来”,实现支部建设“七个有力”。支部编印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成果集暨验收自查总结支撑材料》,内容涵盖奖项荣誉篇、机制案例篇、制度建设篇、宣传推广篇、阵地建设篇等五个篇章及创建大事记等内容。制作创建成果宣传视频,在教育部召开的“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推进会”上现场交流,在省教育厅“教育之江”微信公众号、学校“宁大先锋”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播放交流。

(一)实行“双带头人”引领,党建业务双提升、双带动

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系主任、力学系教授担任“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系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支部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和纪检委员。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牢固树立“党建业务融合发展”工作理念,创新一系列工作机制和方法。支部重视宣传交流和信息平台建设,创建“宁大力学教工党支部”微信公众号,利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和支部微信公众号,开展理论学习、主题教育、专题教育、党日活动等宣传报道,展示支部党建工作动态。“浙视频”浙江新闻客户端、宁波大学官方微信、《宁波大学报》等多家媒体对支部、工作室和支部阵地建设进行了专题报道。参加了2019年全国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推进会成果展示、2019年浙江省教育厅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观摩交流培训和2020年浙江省首批全国党建“双创”培育创建成果展。2018年至今,支部连续3年获评宁波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2018年获评宁波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18年获评浙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两年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参加全国、全省党建培训4场,2019年获评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2020年获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宁波大学“师德先进个人”“最受师生喜爱的书记”等荣誉称号。支部副书记获评宁波大学“浙东青年学者”,支委均被评为宁波大学“锋领党员”。支部带领全系大力推进专业建设,2018年,工程力学专业获批宁波市普通高校品牌专業和宁波大学一流专业A类建设计划;2019年,工程力学专业获批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理论力学”获批浙江省一流建设课程。

(二)将党小组设在团队上,支部带动党员谋发展

力学系现有4个科研团队,其中3个科研团队负责人为党员,非党员负责人的科研团队60%的教师是党员。支部按科研团队成立4个党小组,优秀博士任党小组组长,压实每月党小组学习制度、例会制度,党小组与科研团队结对联系,将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融入团队建设中,实现理论学习进团队。支部将党建责任传递到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把党建和业务同抓共推。支部围绕力学一流专业和学科建设,共开展“理论性学术沙龙”“调研式党性教育”等150余场,形成理论与学术融合学习模式,提高支部党员的政治站位,提升全系教师的理论素养。结合“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及支部党员教学科研实际情况,在支部内设立党建研究课题,开展宣传阵地建设模式探索、组织体系建设探微、宣传机制创新研究、廉政生态建设及校院两级管理下的支部建设模式探索,在党小组内开展校企合作技术应用中的党建引领机制建设、党员服务团队引领企业技术提升模式研究、地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党建引领机制研究和党建引领地方企业绿色发展模式研究等课题,实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

(三)建立黨员“先锋号”,标杆引领带动全员促发展

发挥党员干部“领雁”效应,建设“先锋号”,在多个领域选树标杆,强化党员示范引领,把成果运用在中国大地上,推动党员在各个领域带动全员。2018年以来,支部党员获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市“甬城育人先锋”“优秀课程思政教师”、宁波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宁波大学“浙东学者”、宁波大学阳光教授等荣誉20余项。团队负责人指导团队青年教师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级别科研论文,带领团队教师下企业为其解决技术难题。近三年,在资深党员、骨干党员带动之下,13名青年教师获评宁波大学“锋领党员”,11名青年教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名青年教师晋升高级职称,3名青年教师获评“浙东青年学者”。目前,支部38名党员教师除了3位新入职的教师,全部承担了省级以上科研项目。

二、凝聚服务师生发展,绘出双促双进同心圆

力学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以提升凝聚力为着力点,全面推进组织宣传联系服务师生的工作制度,织密党员与广大师生的“情感网”,形成拧成一股绳的一流专业建设氛围。

(一)支部联支部、小组联团队,打通凝聚师生的组织“壁垒”

建立与学生党支部结对联系制度,实行“理论联学、组织生活联过、党日活动联办、党员志愿服务基地联建”。教师党员带头担任工程力学拔尖人才创新班导师,在思想政治、文化知识、科学研究等方面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实施党小组联系学生科研团队、寝室、社团制度,推动学生专长、特长提升。比如,支部教师党员带领联系结对的学生党团员参观宁波镇海海防历史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感受先辈们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做出的巨大牺牲,“铭记海防历史,弘扬爱国精神”。支部教师党员带领联系结对的学生党员赴宁波北仑张人亚党章学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回顾建党历史,追溯红色印记,坚定理想信念,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两年来,举办“相约星期二”师生主题研讨系列活动20余场。

(二)干部联群众、骨干联青年,建立党员联系师生的“情感网”

支部持续开展“五联系”制度,加强对高层次人才、党外人士、入党积极分子、学生的日常联系服务。两年来,力学系1名年轻博士入党,1名年轻博士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比如,支部资深党员充分利用宁波发展智能制造试点城市的机遇,与宁波周边汽车、电子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相关龙头企业建立广泛联系,带领力学专业师生赴宁波慈溪杭州湾某汽车制造企业参观学习,了解车身车间、总装车间及整个汽车制造流水线,对课堂所学习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理论知识有了直观的了解,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习实践活动的实施,反馈课堂教学,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支部实行资深党员“传帮带”青年教师制度、党员骨干联系青年教师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将党建工作创建成效融入学院文化中,打造了500余平方米的党建文化阵地,设立“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为党支部、党小组、科研团队召开会议、开展学习研讨、师生交流提供空间。

(三)党课联专业课,为课程思政输送思想和内容

紧密围绕人才培养定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支部优秀党课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把党课的思想政治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知识点中,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文化基因、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两年来,开展“学术性党课”15讲,开设“航天技术与人类社会”“身边的力学知识”“工程流体力学”“弹性力学”“高等实验力学”等课程思政示范课,通过专业教学与党建融合,对学生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支部党员获宁波市高校优秀课程思政教师、宁波大学师德先进个人、宁波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

三、拓宽业务发展新路径,提升一流专业和一流人才的显示度

支部打通党建与业务之间的屏障,秉承“顶天立地”理念,将高质量党建与一流专业建设、一流人才培养紧密融合,以实绩实效,实现双促双进。经过长期积累和实践,探索出“四融合四引领”工作体系,实现了党建工作对业务工作的引领:一是党课融合学术研讨,引领专业建设发展;二是党日活动融合教育实践,引领人才培养;三是组织生活会融合教师个人成长,引领队伍发展;四是社会服务融合产学研实践,引领服务地方。

(一)做到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引领提升科研质量

工作室围绕力学专业和学科建设,把党课与学术研讨融合起来,通过举办“党课+学术沙龙”活动,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专业发展中,不断提升专业建设的时代性和实效性。坚持引领支部党员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发展战略,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刻领会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立足专业特长积极作为,近三年全系教师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项、横向课题47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比如,多功能材料与结构力学团队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致力于机械装备领域的优化升级和安全设计,为企业提供基于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的科学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企业生产设计中遇到的难题,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助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流变力学团队党员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以混凝土腐蚀损伤力学为主要研究领域,强化了力学与混凝土材料学的结合,完成了以“建筑垃圾分级破碎生产线”为代表性成果的大掺量废弃物生产高强度、高耐久性混凝土成套技术项目,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做到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提升育人育才質量

工作室通过开展理论主题党日活动和实践主题党日活动,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切实做好“三全育人”工作。发挥“三会一课”“课程思政”“红色印记”党员社会实践等作用,依托联系服务制度,实行“七计划”培养措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中国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南昌工程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及校内12家单位进行党建工作交流,探讨党建工作方法,迎接浙江省教育厅、省兄弟院校、本校领导多次参观考察。近三年,共有35名学生入党,1名学生当选共青团十八大代表,本科生读研率达到40%以上,学生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获批知识产权3项,获全国“挑战杯”竞赛一等奖1项、“互联网+”省赛金奖1项,获周培源力学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级奖项30余项。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达98.6%,对专业的满意度达95.56%,学生毕业一年后对专业满意度为85.4%,毕业三年后对专业满意度为91.6%,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度为85%。2019年,首次参加并获得第二届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个人赛二等奖6项,获得团队赛二等奖2项,并最终获得团体二等奖,同年,获得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力学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支部党员合作指导的团队荣获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支部党员合作指导的团队荣获第六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银奖和“创青春”浙江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支部党员合作指导的团队荣获第五届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支部入党积极分子合作指导的团队荣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三)做到带动青年教师发展,引领提升师资队伍质量

工作室依托支部组织生活会大力开展思想建设,在理论学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入剖析检视,查找自身短板,不断寻求进步。近三年,在资深党员带动之下,力学系教师在教学科研和个人发展方面取得很大进步,获得了多项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在支部骨干党员带动下,党外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宁波大学机械学院数学模型学习小组创建和运营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科研能力,特别是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小组自创立以来,已组织多次讲座、问题研究,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效果良好。青年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在社团活动、“挑战杯”“创青春”等各方面助力学生成长。

(四)做到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引领提升社会服务质量

支部构建“党组织联建—服务队进基地—特派员进项目”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创新服务模式,精准对接需求,实现组团式志愿服务,将科研服务与产学研实践融合起来,引领提升社会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力学专业在地方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导学生党团支部组建“专业志愿服务团”,深入社区与农村开展力学科普、电子器件维修等服务,提升服务地方意识。4个党小组/团队立足自身在海洋工程防护、先进装备设计、电子器件设计及大桥防撞等方面的研究专长,承担多项重大项目,深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比如冲击动力学团队党员带头,攻难克关,创新通航孔桥刚柔匹配导向的桥墩防船撞技术,非通航孔桥自适应、恒阻力耗能拦截船舶技术,设防最高吨位等级船舶撞击的通航孔桥墩紧凑型防撞设施,在大型桥梁防船撞关键技术与设施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声波器件和振动技术团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基于声波谐振器的传感技术,与企业长期合作,研发物联网传感技术,片式石英晶体谐振器销售数量连续5年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科研团队积极深入一线企业,发挥科研技术优势,解决技术难题,助推企业复工复产。

四、结语

作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高校教师党支部在党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高校党建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支部书记是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的带头人,是支部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旨在促进教学科研和立德树人的“双促双进”,二者的结合是党建的系统工程。宁波大学机械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教工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顶天立地”理念,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手段,将高质量党建与一流专业建设、一流人才培养紧密融合,以实绩实效,实现双促双进。形成理论与学术融合学习模式,提高支部党员的政治站位,有力推动力学一流专业建设,经过两年建设,基本完成了申报时提出的有关创新性思路和建设措施。

参考文献

[1]戚昊琛,黄正峰,赵金华,等.“党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J].教育教学论坛,2020(47):28-30.

[2]张洁.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思考[J].党的建设,2020(1):75-79.

[3]彭海英,余洁芳,杨子生.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监督管理和激励保障制度研究[J].高教学刊,2021(1):11-15.

[4]王孔莉.关于高校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42):33-34.

Abstract: The Partys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re the basis for ens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ys guideline, principles, policies and decision-making arrangements. In th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ofessional work of the Party branch and the work of Party building are integrated and mutually promoted, which is a new work mode for building the grass-roots Party bran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nd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fighting fortress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and the vanguard and exemplary role of the party members. Starting from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bes into the great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Party branch secretaries of “double leaders”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leaders” teachers Party branch secretary studio in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Science of the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of Ningbo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working methods and result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udio, focusing on the first-class mechanical major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double leaders”; Party branch secretary; guided by Party building; integration; major 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党建引领
高校“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困境及解决路径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一起成长 一起分享 2017年《党支部书记》与您同行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当好企业基层党支部书记
豫园街道党建引领下非公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
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研究
党建引领 社会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