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金字塔建造之谜的项目探究

2021-05-27李松叶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1年5期
关键词:木筏圆木斜面

李松叶

课程背景

金字塔是古埃及劳动人民力量和智慧的结晶,但它是怎么建造出来的,这一直是个未解之谜,为此,我设计了这个基于STEAM理念的项目化学习课程,与学生一起探究。它有效整合了科学思维、工程设计、数学计算、艺术加工与3D建模,让学生在探究金字塔的建筑智慧过程中,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在完成主题任务时,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创新设计为目标,兼顾考查知识学习、数据分析、建模制作、合作体验。

教学目标

价值体认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力量和智慧;体验从工程实践的思路去创新办法、科学计算、建模设计,开展科学探究。

責任担当 通过探究设计制作过程,体验合作探究、创新分享的快乐;体会设计制作的艰辛,勇于实现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制作,了解古人的智慧,并创新思路提出建造金字塔的具体办法。

创意物化 体验情境迁移和3D建模在创新实践中的应用,创意性地完成金字塔创建的思路方案。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教师提供自己搜集的视频及资料,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搜集金字塔的相关资料:金字塔建筑数据、金字塔建筑历史、金字塔建筑环境。

学生小组合作搜集整理资料,然后交流汇报资料搜集情况,并谈谈对金字塔的初步认识。

二、实施阶段

(一)情境迁移,创新解决策略

1.依据搜集材料,提出金字塔建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金字塔建造工程的难点、特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参考:(1)古埃及人怎样将重达2.5吨的石块从很远的地方搬运到建筑工地?(2)古埃及人怎样将巨大的石块从地面向上抬升到140多米高的金字塔塔身?

2.练习结合情境提出问题解决方案

(1)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核心是移动和抬升重石块。(2)依据情境迁移的“中介原理”:利用可以迁移或有传送作用的中间物体,把另一个物体(易分开的)暂时附加给某一物体。(3)根据金字塔建筑位置环境选择可以迁移或有传送作用的中间物体。(建议选河流、运河等)(4)根据古埃及生产实际选择易分开的物体,暂时将石块附加在上面。(建议使用圆木筏、充气皮筏等)

(二)精确计算,论证方法可行性

1.提出具体方法:(1)在圆木上绑缚羊皮筏,利用浮力将石块在水里抬升。(2)利用尼罗河水势修建运河,利用运河搬运石块。(3)在金字塔正面修建斜面,背面再用巨石牵引,将建筑石块向上抬升。

2.提出计算问题:(1)运输2.5吨的巨石需要多大的皮木筏?如果是羊皮筏,需要多少只?(2)要将2.5吨重的巨石向上抬升到140多米高需要多少人力?(3)修建运河工程量是多少土石方?

3.学生活动:搜集数据,搜索计算办法,交流计算结果,论证方法可行性。

(1)论证在圆木上绑缚羊皮筏,利用浮力将石块在水里抬升的可行性。解决的问题是运输2.5吨的巨石需要多大的皮木筏。

要使皮木筏与巨石在水中上浮,必须让皮木筏产生2.5吨的浮力。浮力等于排水量,所以皮木筏和石块需排开2.5吨的水。水的密度是1000kg/m3,

2.5吨水的体积是2.5立方米,也就是说皮木筏和石块必须要排开2.5立方米的水。而石头的平均密度为2.5kg/m3,2.5吨石头的体积是1立方米,可以排开1立方米的水。按此计算,绑在巨石上的皮木筏只要再排开1.5立方米水就可以让巨石上浮。(皮木筏重量和木材体积暂时忽略不计)按每只皮筏充气后体积为0.03立方米计算,需要50只皮筏。

(2)论证利用尼罗河水势修建运河,利用运河搬运石块的可行性。解决的问题是计算修建运河和斜面的土石方数量。

皮木筏体积为2.5立方米,尼罗河距金字塔10公里,运河修建按下底5米、上底8米、高5米计算,土石方约为325000方,上下游两处运河合计约65万方。

金字塔倾角为51°52′,塔原高146.59米,假如斜面角度最大为45度,最大宽度为50米,计算土石方约为12万方。

(3)论证在金字塔正面修建斜面,背面再用巨石牵引,将建筑石块向上抬升的可行性。解决的问题是抬升2.5吨巨石需要多少人力和物力。

一个成人的平均拉力为200牛顿,在平面上拉动2.5吨重的石块大约需要1500人,要将石块向上抬升,即使使用斜面或圆木,也是困难的。如果用3吨重的巨石从金字塔背面作牵引力,则可以大大减轻人力。

结论:根据前面论证结果,抬高运河水位,绑上羊皮筏让巨石在水中浮起,然后放水解筏,让巨石下落,就可以牵引建筑石块抬升到金字塔上面。

教师指导要点:保证搜集数据的准确性;计算办法以网络搜索计算为主,不需要学生掌握计算办法和原理。

三、3D建模,设计最佳方案

(一)修建运河,采石搬运

在采石场到尼罗河之间修一条环形人工运河。在采石场周围依据地形围堰可蓄水成湖。从尼罗河至金字塔正面修一条运河,可以将石块从采石场一直运送到金字塔脚下,3D模型如图1。

1.采石上筏。在采石厂就地采石,并按要求将石块打磨编号。先在石块上分层绑上木筏,然后在每层木筏上绑上一定数量的充气羊皮筏。

2.放水搬运。羊皮筏绑好以后,打开采石厂运河上游闸门放水。皮木筏经采石厂运河下游进入尼罗河,然后顺尼罗河一路北下,进入金字塔附近运河,最后抵达金字塔附近河面。

(二)修筑斜面,牵石砌塔

金字塔底座修好后,距运河水面有一定高度,继续修建使其最终与地面距离达到146.59米。为减轻拉力,需要修建斜面并利用石块牵引。怎样利用石块牵引石块呢?先沿人工运河将一块约3吨重的石块运送到金字塔背面,作为牵引石块(附皮木筏)。然后关闭阀门,并向阀门内注水,让牵引石块上升到最高水位。再将牵引石块通过金字塔顶面、斜面,和运河中准备砌塔的石块连在一起。放掉阀门内的水,让牵引石块下落,拉动砌塔的石块沿斜面上升。(同时使用人力或畜力,并辅助使用圆木滚动)重复向阀门内注水,向外放水,直至砌塔石块上升或平移到指定位置。

(三)绳索及圆木使用

金字塔高约150米,塔身斜面长约210米,修建引石斜面长约300米,从牵引石块到建筑石块,需要绳索最长约550米,不管是长度还是承重,古时候绳索都不能达到要求。解决办法是用圆木作为接力棒,如图2,每隔50米用一根圆木棒连接两端绳索。

圆木棒不仅可以连接绳索,也有利于人力畜力展开作业。另外,在金字塔顶端平面和建筑石块下面放上圆木,还可以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更加省力。

教师指导要点:结合金字塔建筑地理环境设计图纸;要体现石块运输、提升、平移的细节问题。(比如运河修建具体长度、方位闸门具体高度、位置、绳索长度及其承重限度);方案应经过交流合作,并多次修订;施工方案写出解决问题要点即可。

四、答辩质疑,评选优秀方案

小组指定个人现场陈述方案设计详情,其余小组或教师提出质疑,答辩小组进行解释。

全班表决评选优秀设计方案。评比要求:问题要点明确,解决思路正确,语言表述清晰;图纸设计规范;建模美观精细。

教学反思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创新能力强。小学开设STEAM课程与创客教育课程,并开展创新教育活动,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拓展学生的成长空间,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核心素养的高竞争力人才。

本课程活动设计融合多学科内容,通过数字网络科技,进行基于问题的研究和项目式的学习。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信息搜集整理,学会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结合具体情境解决问题,在搜集、思考、设计、计算、建模过程中学会合作,享受快乐,提升了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木筏圆木斜面
弹回的圆木
弹回的圆木
顺流而下的木筏为啥比流水快
筷子木筏
通天木筏
偷换参考系引起的困惑
解放圆木球
Mr. No—Nose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错题典析
谈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