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山祖国家公园旅游规划模式的创新设计

2021-05-27张林浩戴莹

美与时代·上 2021年4期
关键词:模式创新

张林浩 戴莹

摘  要:百山祖国家公园作为我国首批国家公园,是我国绿色发展的缩影,但它在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挑战。本研究将从百山祖的发展模式、资源整合、经济发展等现状入手,提出“一带五区”的设计理念。“一带”为原有观光道路,“五区”为五大主题区,分别是乡村风貌区、登山亲氧区、丛林探险区、自然秘境区、娱乐体验区。文章希望通过创新的模式,促进百山祖国家公园的发展。

关键词:百山祖国家公园;旅游规划;模式创新

一、旅游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国家公园就是尊重自然”。百山祖原为4A级国家风景区,2020年正式成为首批国家公园。百山祖成为国家公园后,为它未来的旅游发展提供了许多契机,也促进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第一是影响力的增强,百山祖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此调研。同时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宣传下,它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游客开始逐渐增多;第二是基础条件的改善,百山祖虽地理位置较偏僻,但与浙西南其它地区相比较而言,与它同类型的景区较少。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百山祖国家公园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第三是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该地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招商引资,并引导当地农民转型,经营农家乐,为百山祖的民宿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第四是科技的发展,百山祖国家公园建立了自然资源信息监管平台,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和科学性的决策,其代表着百山祖国家公园走进了“云时代”,进入了信息化发展之路。以上四点变化助力百山祖的成长,但由于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百山祖未来旅游业的发展仍然面临挑战。

二、旅游现状问题

(一)原有模式的限制

百山祖成为国家公园后,游客数量急剧增多,游客类型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但百山祖受原有风景区发展模式限制,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良莠不齐,总体质量偏低。而景区的游客接待能力与旅游服务承载力依旧为粗犷式的发展模式,缺乏创新。它难以满足百山祖作为国家公园的精细化、多样化的发展要求。

(二)基础建设的落后

车跟村作为百山祖国家公园的附属景区,其接纳游客的基础设施较少,观光路线单一。同时上山的游览车数量不足且徒步登山不便,景区沿路的休憩类的基础设施薄弱,景区的基础配件缺失。百山祖不断增大的游客量,也加剧了游客与景区之间的矛盾,影响着来百山祖的游客的观光体验感。

(三)地域文化的削弱

百山祖拥有众多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本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百山祖的地域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对外宣传与游客观光实际感受不符。在游览过程中,游客对大多数有特色的自然生物感受较弱,而部分动植物景观具有时段性,对于不同时段观光的游客而言,观赏内容有限。

(四)旅游体验的单一

百山祖民宿、农家乐等产业的大多数经营者为当地农民转型而成,当地村民的旅游经济意识淡薄,未能在游、购、娱、吃、住、行等项目上进行认真思考,部分村民存在的某些陋习一时还难以得到纠正[1]。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同时还缺少在旅游业中融入关于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等传统乡村内容方面的思考。由于当地夜间文娱活动匮乏,留宿客人较少。

三、发展旅游规划设计的理念

(一)理论依据

百山祖平均海拔在1089米以上,空气稀薄寒冷,易导致登山游客的行动力迟缓,对高龄登山游客存在风险。我们需要增设观光路线,适应不同年龄层次游客的需求。制约百山祖国家公园发展的根本症结在于发展模式的定位模糊、整体的旅游规划的缺乏,使其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它优秀的国家公园,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它们具备着当地特色的属性,同时能够扬长避短,稳步引领当地的发展。而百山祖未来的腾飞,必将借力于模式的创新。

(二)实践基础

通过对百山祖国家公园进行实地调研以及访谈各类人群本研究剖析百山祖当前的发展模式。经过分析了解到当地大多数农民开始选择从农业生产转向农家乐经营,而在农田方面,只会选择性地种植一些当地传统农作物。民宿经营者也随着百山祖日渐增多的游客,开始逐渐调整自身的经营方式,提高经营水平。山中气候多变,在特殊天气,当地派出所会收到较多的求助。当地博物馆新开发的展区以多样化形式介绍百山祖的发展历程。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百山祖的资源,当地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护林机制。

(三)概念提出

我们将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以发挥当地特色为导向,以百山祖原有的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打造森林康养步道,以达到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2]。我们将改善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提供百山祖未来整体发展的新思路,提出了“一带五区”的设计理念。“一带”为激活原有线路发展活力,保留原场地的特色,“五区”是将同时将原线路划分成五大主题区域,分别为乡村风貌区、登山亲氧区、丛林探险区、自然秘境区、娱乐体验区。整体线路以原有线路为基础进行丰富拓展。区域内随处可见清澈的溪水,与此同时,各区域溪水也形态各异,呼应了百山祖的宣传标语——“养心山水间,情醉百山祖”。

四、百山祖国家公园旅游规划的模式设计

(一)“一带”区域的改善措施

“一带”是指原有登山路线改善以及道路、指示牌、观景点、休憩座椅等基础设施的改善。

1.道路

山中阶梯纹理材质为木纹水泥,但山中气候多变,雨季来临,阶梯的木纹缝隙处大量积水,存在安全隐患。我们建议在原有阶梯的基础上,用原有材料填补空隙,升高每层阶梯中间的高度,让阶梯积水自然排出阶梯。

2.指示牌

部分指示牌受落叶遮蔽,指示作用弱,造成游客理解出現偏差。建议在原有指示牌的位置搭建遮阳棚,在指示牌周边,运用扫码指路等现代科技手段,更好地发挥指示牌的作用。

3.观景点

瀑布观景点特色鲜明,但缺乏介绍性内容,与游客的互动性低。瀑布周边观景点、摄影点少,大大削弱了人与景观的互动性。我们建议修建摄影点、丰富游客体验。同时可在水流相对平缓的区域设置亲水平台,提升游客体验。

4.休憩座椅

原有观光道路距离长,缺乏休憩点,且设置的在山中休憩座椅多为木质。它们受到潮湿的气候影响,容易霉坏,导致荒废。我们建议放置防腐木材质座椅,从而提高座椅使用期限。

(二)“五区”——五大特色区域的设计

“五区”包含了乡村风貌区、登山亲氧区、丛林探险区、自然秘境区、娱乐体验区五大主题区域。

1.乡村风貌区

美丽乡村所具有的原真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和人与人互动和谐的风貌,对游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3]。车跟村位于百山祖山脚下,自然生态环境良好,保存着较完整的人文风情,河流绕村而过,独具风情特色。该区域将车跟村传统村落的风貌作为百山祖特色景观的一部分,将该村原有的道路与远处的青山云雾、近处的乡野风光相结合,延伸原有的观景路,整合村庄的“断头路”,从而提升了村庄道路之间的互通性,能让游客在村庄的道路上任意通行,从而观赏到独特的自然美景与人文田园景致。

2.登山亲氧区

百山祖的游客人群主要是温州、永康,次要是上海、杭州本地的游客,并以老年游客居多。此区域应着重考虑这类人群的感受,在不破坏原有环境的情况下,设置一条平缓的游步道路线。考虑到人群类型多为老年群体,区域应设置在低海拔范围,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

3.丛林探险区

百山祖原有登山道路较为惊险,登山过程中游客易被路旁乔木延伸的枝干所阻隔、或被山石遮挡,游客需要经常变换登山姿势。此区域可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路旁植物、山石与道路,降低道路的通行难度,提升游客的行走体验,同时加强与野生动物通道的联系,体现区域的自然性和原始性。

4.自然秘境区

为了提升国家公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该区域可开通自然植物道路,道路内布置相关植物科普知识设施,同时在道路内种植百山祖特色的植物。该区域还能依据此道路,举办“寻宝大赛”“摄影大赛”等活动,对于获胜的一方,可获得百山祖“植物大礼包”以及门票减免等优惠,从而加强人与自然的“对话”。

5.娱乐体验区

景区可以将原有的木质互动型体验设施,分布在景区入口处,将其与低海拔的登山绿道相衔接,增强绿道入口的吸引力。同时该区域在设施周围可以规划植物景观,打造花镜小品,丰富景观层次,营造生态自然式体验区。它还可将一些农车、农具等特色农家物品作为装饰物品供人体验,彰显场地特色。

五、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百山祖国家公园亟待转型的现状,我们提出了“一带五区”的旅游规划模式创新设计。该设计定位为依托自身资源,以全季性、体验性、多样化为原则,从而实现各种资源之间的调配。这既是对百山祖现存问题的有效解决,也是在原有资源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利用,从而可以提高百山祖自身的实力。“一带五区”的设计体现着百山祖的原真性、完整性以及独特性,将国家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相融合,具备充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可以为百山祖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将其打造为和谐、均衡的旅游生态景区。

参考文献:

[1]程丽华.庆元打造浙闽边界休闲旅游圈的SWOT分析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16(1):22-28.

[2]溫全平,宋婉.森林康养步道设计理论探讨[J].工业设计,2019 (11):79-81.

[3]金鑫.乡村旅游规划的思考[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1):83-84.

作者简介:张林浩,丽水学院环境设计专业。

通讯作者:戴莹,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模式创新
地方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优化与载体创新研究
创新模式设计打造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先行城市
探析档案管理模式在大数据时代的变化之路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大数据时代的金融统计模式创新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