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探讨
——以江西新余国有山下实验林场为例

2021-05-27曾素平贺小林向承志余国彪

南方林业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蓄积量杉木林场

曾素平,刘 儒,朱 琪,贺小林,李 真,向承志,余国彪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科研实验中心,江西 新余336600)

欧洲国家在17 世纪开始初步探讨森林经营方案,我国起步稍晚,到20 世纪30年代我国逐渐开始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随着研究的深入,森林经营的内涵得以不断拓展[1]。森林经营方案是林业管理部门科学有效制定森林经营计划、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规划的基础性方针[2]。我国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的主要依据是《森林法》以及《森林法实施条例》,编制方案既是一种法定性工作,也是森林经营和管理单位有效培育、科学保护和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的方针[3-4]。根据编制的森林经营方案,森林经营主体可科学制定管理森林的长远计划、有序组织森林经营活动;而林业主管部门则可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监督森林经营主体在计划期内的森林经营活动和治理效果[5-7]。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可有效管理森林,提升森林质量、增加效益,保障我国林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近年来主要以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观为国家战略方针,而国有林场丰富的森林资源与生态效益,在国家生态安全整体局势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国有林场反映国家林业政策方向与森林管理水平,其战略地位具有标志性作用。因此,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越来越被重视,在森林可持续高效经营管理体系中举足轻重[1]。科学经营森林、提高森林质量、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是适应林政资源管理改革的需要,是制定年度生产计划、组织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发挥实验林场示范带动效应的体现。我国亚热带地区森林覆盖率高,物种资源丰富,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且国有林场数量较多,林场森林面积较大,但缺乏长期规划和多元化的经营模式[8]。本文中森林经营方案以江西省新余市国有山下实验林场为经营对象,根据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编制2021—2030年森林经营方案,通过主伐、间伐、低改、改培等多元化的经营措施制定中长期国有经营方案,提出以商品林为主的国有林场的经营方针、原则、目标和经营措施,加快商品林的提质增效,完善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机制,为我国国有林场经营方案的编制提供宝贵经验和理论指导,促进林业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1 林场概况

1.1 自然概况

山下实验林场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西南(27°44′34″ N,114°39′13″ E),大部分区域海拔介于200~500 m 之间,地形具有较大起伏,由西向东倾斜,部分地形陡峭,植物类型多样,覆盖率较高。山下实验林场全境位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中北部,属南亚热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光热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均降雨量超过1 600 mm,年均蒸发量1 503.0 mm,年均无霜期270 d,年平均气温为17.2 ℃,最热月份7月的平均气温为28.8 ℃,极端最高温度39.9 ℃;最冷月份1月的平均温度为5 ℃左右,极端最低温度-8.3 ℃,年平均相对湿度大部分月份均在80%以上[9-10]。林场内土壤肥沃,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11]。

1.2 林地资源概况

山下实验林场林地总面积1 861.3 hm2,其中国有林地1 725.6 hm2,集体林地135.8 hm2。国有林地按照森林类别分为其他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商品林面积较大,共计1 216.1 hm2,其他公益林面积为509.5 hm2。林场内森林覆盖率极高,以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乔木树种主要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a)、和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等,灌木树种主要包括油茶(Camellia oleifera)、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等,草本主要为狗脊(Cibotium barometz)、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等[12]。

2 森林资源现状及分析

2.1 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来源

本文的调查数据来自2019年亚林中心对山下实验林场进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结果,调查方法按照《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规程》进行。

2.2 森林资源现状

2.2.1 乔木林地现状

林场内现有乔木林1420.2 hm2,优势林种主要为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国外松、硬阔类、软阔类和混交类树种,其中混交林面积最大(763 hm2),约占53.7%;其次是杉木林(546.5 hm2),占比为38.5%;马尾松和国外松面积分别为39 hm2、35.9 hm2;软阔类面积最小,仅为11.9 hm2。

2.2.2 乔木蓄积量现状

根据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目前山下实验林场林木总蓄积量(国有部分)为144 741 m3。其中,乔木纯林总蓄积量为56 141 m3,乔木混交林总蓄积量为88 599 m3。各优势树种总蓄积量见表1。

表1 山下实验林场乔木林各优势树种蓄积量Tab. 1 Volume of dominant tree species in arbor forest of Shanxia Experimental Forest Farm

2.2.3 乔木林龄现状

根据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目前山下实验林场乔木林龄现状如表2。林场内树种大部分以幼龄林和中龄林为主(除国外松),面积和蓄积量占比均较大。其中,杉木主要以幼龄林和中龄林为主,面积分别占比为32.5%、46.0%,过熟林占比最小(1.4%)。马尾松林主要以中龄林为主,面积占比为61.8%。国外松则以近熟林为主,面积为19 hm2,蓄积量为1 775 m3。硬阔、软阔和混交林均以幼龄林为主,成熟林和过熟林基本少见。

表2 山下实验林场乔木林各龄组现状Tab. 2 Statu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in arbor forest of Shanxia Experimental Forest Farm

2.2.4 乔木近成过熟林可及度现状

根据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对山下实验林场林木的可及度进行分析。本文根据林木具备采伐需满足的工作条件,能开展并按计划完成林木采伐、制材和运输的困难程度等指标将林木可及度(Ai)划分为3 级:即可及、将可及和不可及。即可及(Ai=100):工作条件具备,能较易完成采伐、集材的各环节工作;能制材并顺利运达至集材道和集材场。将可及(Ai=50):制材或运输需具备的现有条件不完善,但通过措施对部分条件改善后,能够完成制材和运输工序。不可及(Ai=0):采伐林木存在较大危险,或基本不具备制材和林木运输条件,导致林木采伐后无法入市利用,如林木地处壕沟、绝壁、石壁或险坡,或道路崎岖;或者森林林权存在重大纠纷[13]。

目前山下实验林场乔木近成过熟林可及度见表3。杉木、国外松、硬阔类和混交类均表现为即可及面积最大,不可及面积较小。马尾松则以将可及为主,软阔类以不可及为主。

表3 山下实验林场乔木近成过熟林可及度Tab. 3 Accessibility of arbor near mature forest, mature forest and over mature forest of Shanxia Experimental Forest Farm

2.2.5 毛竹林现状

根据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山下实验林场现有毛竹林230.2 hm2,毛竹株数411 938 根。其中幼龄竹10 679 根,壮龄竹389 845 根,散生竹11 414根,主要分布于山下实验林场陂元工区,毛竹整体质量较差。

2.3 资源现状分析

2.3.1 资源现状总体分析

山下实验林场现有乔木林1420.2 hm2,占全场总面积的76.3%,是本经理期的经营主体。在现有乔木林中,杉木所占比例为38.5%,混交类所占比例为53.7%。马尾松、国外松在2008年冰雪灾害中遭到严重损害,林分质量较差,且目前松材线虫疫情控制,因此本经理期马尾松、国外松等松类林分未纳入经营范围。从软阔近、成、过熟林可及度分析,软阔类位于不可及地段,不便于经营,主伐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经营产出较低,因此已达到主伐年龄的软阔类林分未纳入经营范围。

2.3.2 杉木经营分析

从乔木林总蓄积量和各龄组现状分析,杉木总蓄积量占比为33.2%,蓄积量为88.5 m3·hm-2。杉木林分中,幼龄林面积占比为32.5%,蓄积量为42.0 m3·hm-2,结合山下实验林场幼龄林造林年度分析,杉木幼龄林生长较好,是本经理期后半期间伐理想的林分;杉木中龄林面积占比46%,蓄积量为103.5 m3·hm-2,是本经理期后半期主伐的理想林分;杉木近熟林面积占比为13.2%、成熟林面积占比7%,蓄积量分别为114 m3·hm-2和138 m3·hm-2,是本期经理期杉木经营的主体。杉木过熟林面积为7.9 hm2,位于场部后山。因山下乡村森林公园建设需要,杉木过熟林未纳入杉木主伐规划,通过商品林改培的方式逐年择伐。从可及度来看,杉木多位于即可及和将可及的地段,占面积的97.8%,便于经营。

2.3.3 软阔、硬阔类经营分析

山下实验林场现有硬阔类林分23.9 hm2,占总面积的1.7%。在硬阔类林分中幼龄林和中龄林占比92%。因未到主伐年龄,本经理期未纳入主伐规划。软阔总面积11.9 hm2,近熟林面积2 hm2,位于不可及地段,因此需纳入主伐规划。

2.3.4 混交类经营分析

山下实验林场现有各类混交林共计763 hm2,占总面积的53.7%,总蓄积量88 599 m3,占总蓄积量的61.2%。近、成、过熟林蓄积量分别为132 m·3hm-2、216 m3·hm-2、169.5 m·3hm-2,总体来看混交类林分质量较好,大部分混交林为针阔混,因此在本经理期近、成、过熟混交林作为主伐经营的主体。但从具体山场情况分析,部分混交林蓄积量在37.5~75 m3·hm-2,除混交林中杉木外,阔叶树蓄积量较低。

2.3.5 竹林经营分析

山下实验林场现有毛竹林230.2 hm2,占总面积的12.4%。从竹林整体质量来看,大部分竹林毛竹眉径小,出笋量低且新竹较小,利用价值较低,因此将部分竹林纳入低改规划。

3 森林资源经营

3.1 经营方针

本经理期森林经营坚持“森林分类经营,科学实验,制定可行森林目标,森林经营和保护齐头并进,森林经济、生态以及社会三种效益兼顾,实现森林可持续高效经营与发展”的方针。总思路是林业建设利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森林经营在实际操作时用现代林业思路引导,引进新思想、新技术,走森林经营可持续发展之路,结合实际对森林进行分类经营;培育大量森林资源,提升森林管理技术和水平,保证生态平衡的条件下争取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善林场经营管理制度,提升森林经营运行机制,改善现有林分状况,将单一经营转型为多元经营,增加产出以提高林场职工收入,实现林场经济高效发展[14]。

3.2 经营原则

坚持首选生态效益,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森林按经营现状分类管理与经营、分块规划的原则;坚持科学培育、着重保护、有效利用各类森林资源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科学管理振兴林业、创新经营制度、依法治林的原则;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与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原则[15-16]。

3.3 经营目标

加快建设现代化林业体系,大力培育森林资源、加大保护利用效率。森林经理期内提高森林覆盖率和郁闭度,实现森林蓄积在规划期内逐年增加,丰富林种以合理调整森林结构,协调针阔树种比例,突出生态效益。达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15]。

3.4 经营类型划分

山下林场位于分宜县西南部地区,属于大岗山林区,武功山支脉。林场内林地主要分为商品林和其他公益林地,商品林面积占比大,面积广,共计1 216.1 hm2,其他公益林面积占比较小(509.5 hm2)。因此经营时主要对商品林进行改造,主要分为商品林主伐、间伐、低改、改培。

3.5 经营措施

3.5.1 商品林主伐

以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林龄为基础,综合林场实际情况确定小班林龄,小班林龄进入主伐年龄的小班列入主伐造林小班。同时,剔除经营困难(立地条件差、陆运困难)的小班,最终确定主伐造林小班。为了方便造林工作,本着集中连片原则,林场2021-2030年间主伐蓄积量为34017.07 m3,主伐总面积为291.4 hm2,平均每年29.14 hm2。

3.5.2 商品林间伐

以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林龄为基础,综合实际情况确定小班林龄,林龄在10年以上的小班列入商品林间伐,间伐主要是对杉木林进行编制。考虑投入产出比,经现场勘查后去除间伐产出低的细班。优先安排林龄在13~15年的杉木林,2014-2017年营造的杉木林在林龄达到12~13年时安排间伐。按照杉木间伐出材率为65%,松类、阔叶树间伐出材率为60%计算间伐出材量。间伐结束后对林地进行计划施肥。

3.5.3 商品林低改

根据调查结果,低改林主要选择经营、利用价值低的小班,蓄积量大于45 m3·hm-2的小班列入商品林低改小班。选择好的林分大部分为雪压后松类林、5 cm 以上的灌木、低质竹林,一部分小班则为胸径12 cm 以下阔叶树。对雪压后松类林伐除受灾树种,及时进行补植;低质竹林在秋冬季进行合理砍伐,竹林密度较大的多砍,稀疏的少砍,砍去老、弱、病竹,保留健壮竹[17];对于低效灌木林引入乔木树种,实行补植、管护、封育结合,将单层林转型为乔灌复层林;低效落叶阔叶林主要采取在林地中空地补植造林,林冠下种植,改良土壤立地条件等措施。低效常绿针阔混交林则对现有树木及林下有发展优势的植株进行抚育,补入同类林种,加强管护抚育,培育常绿针阔复层混交林[18]。

3.5.4 商品林改培

商品林改培规划小班选择已达到或已接近商品林主伐年龄的林分,但为了配合乡村森林公园建设,不宜对其进行主伐更新,影响乡村森林公园发挥生态效益。因此,计划逐年对其进行改培。改培原则主要为:主要选择优质、珍稀的乡土树种,如闽楠(Phoebe bournei)、红豆杉(Taxus chinensis)等,以提升乡村森林公园内涵;选择具有改善林分景观效益的彩叶树种、观花树种,如山乌桕(Sapium sebiferum)、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含笑(Michelia figo)、白玉兰 (Magnolia denudata)、 杜 鹃(Rhododendron protistum)等,以提升乡村森林公园景观效益。

改培措施分为两种,1)砍杂补植大苗:全面砍除小班内的杂草、杂灌,砍除生长较差的杉木和阔叶树;在林内开设林窗,在林窗处补植大苗,利用林窗为补植的苗木提供正常生长需要的光照。2)砍杂保留目的树种:在林场内苗木基地,栽植竹柏(Podocarpus nagi)、白玉兰、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等优质绿化树种。因此,对该类小班的改培以砍杂保留目的树种为主。全面砍除影响目的树种正常生长的杂草、杂灌和非目的树种,提升该小班的林分质量。

4 结语

到本森林经理期后期阶段,山下实验林场通过抚育采伐、低改造林,场内林分结构有所改善,林分质量将得以优化,所有宜林地得以有计划地造林绿化。对大面积灌木林引入乔木封山育林,林分结构逐渐合理,森林蓄积量也日趋增加的同时,森林覆盖率也逐年升高;另一方面,林场附近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商品林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能达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预防森林火灾、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山下实验林场的10年规划更是为我国亚热带地区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与指导。

猜你喜欢

蓄积量杉木林场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不同混交方式杉木人工林生长量影响研究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当阳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价值评价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生物量与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比例凋落物的分解动态变化研究
国有林场杉木中龄林材积结构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