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探讨

2021-05-27夏元升李淑平张中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0期
关键词:椎间隙椎间变性

夏元升,李淑平,张中华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是一种由腰椎退行性改变而导致的椎管狭窄[1]。中老年人是此病的高发群体。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退行性腰椎管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腰腿痛、骶尾部疼痛、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等[2]。目前,临床上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的方法有保守疗法(包括药物疗法、运动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经皮电刺激疗法等)、介入疗法及手术疗法。本文主要是探讨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期间收治的56 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3];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对治疗的依从性良好且认知功能正常;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凝血功能障碍;术后随访脱落;不能配合完成问卷调查。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28 例患者。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 例,女性患者12 例;其年龄为44 ~75 岁,平均年龄为(67.6±3.4)岁;其病程为6 个月~9 年,平均病程为(5.3±1.2)年。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5 例,女性患者13 例;其年龄为45 ~78 岁,平均年龄为(67.9±3.7)岁;其病程为5 个月~8 年,平均病程为(5.0±1.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用椎间融合器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将其体位调整至俯卧位。以其病变椎体为中心,做一个11 ~15 cm的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剥离椎板骨膜下方的骶棘肌,充分暴露人字嵴。在需要融合椎体的一侧或两侧打入两枚椎弓根螺钉,安装椎间融合器(产自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后冲洗并缝合手术切口。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椎间融合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将其体位调整至俯卧位,以其病变椎体为中心做一个手术切口,采用椎间融合器对其进行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完成上述操作后,在其病变椎体两侧的椎板间进行对称开窗处理,以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将病变椎体的下位椎板上1/3、上位椎板下1/2、退变小关节突内侧1/3 ~1/2 及黄韧带切除,用弯棒(产自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对椎弓根螺钉进行连接和固定,恢复椎间盘的高度,并使滑脱的椎间盘复位。最后冲洗并缝合手术切口。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优、良、差评估其疗效。优: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其腰椎的功能明显改善,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显示其病变腰椎的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其腰椎的功能有所改善,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显示其病变腰椎的结构趋于正常。差: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未减轻,其腰椎的功能未得到改善,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显示其病变腰椎的结构存在明显异常。优良率=(优例数+ 良例数)/ 总例数×100%。治疗前及治疗后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腰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腿痛的VAS 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的评分、脊柱的Cobb’s 角及病变椎间隙的高度。VAS 的分值为0 ~10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腰腿痛的症状越严重。ODI 的总分为50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8.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6.4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78.57%,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ODI 评分、脊柱的Cobb’s 角及病变椎间隙的高度

治疗前,两组患者腰痛的VAS 评分、腿痛的VAS 评分、ODI 评分、脊柱的Cobb’s 角及病变椎间隙的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个月,观察组患者腰痛的VAS 评分、腿痛的VAS 评分和OD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病变椎间隙的高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个月,两组患者脊柱的Cobb’s 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ODI 评分、脊柱的Cobb’s 角及病变椎间隙的高度(± s)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ODI 评分、脊柱的Cobb’s 角及病变椎间隙的高度(± s)

注:* 与对照组治疗后3 个月相比,P <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3 个月相比,P >0.05。

指标 观察组(n=28) 对照组(n=28)治疗前 治疗后3 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3 个月腰痛的VAS 评分(分) 7.8±1.2 2.3±1.3* 7.5±1.1 4.1±1.4腿痛的VAS 评分(分) 7.6±1.1 2.1±1.1* 7.8±1.0 3.4±1.3 ODI 评分(分) 25.3±6.5 3.6±2.2* 25.5±6.7 5.9±3.2脊柱的Cobb’s 角(°)25.4±4.3 10.2±2.3# 25.2±4.5 10.3±2.4病变椎间隙的高度(mm) 6.5±1.2 7.0±1.3* 6.4±1.3 6.6±1.4

3 讨论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50 岁以上的人群是此病的高发群体,且女性患者的数量多于男性患者[4-5]。此病患者可出现腰腿痛、骶尾部疼痛、下肢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部分病情严重者可发生瘫痪。现阶段,临床上对症状较轻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主要是进行保守治疗或介入治疗,对症状严重的患者多是进行手术治疗。过去,临床上常采用椎间融合器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治疗。有报道称,用椎间融合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虽然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患者的远期疗效欠佳[6]。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VAS 评分、ODI 评分和病变椎间隙的高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这说明,与单纯采用椎间融合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相比,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该病的效果更好。采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椎间融合器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地恢复其病变椎间隙的高度,减轻其神经根受压的程度,解除其神经根充血水肿的状态,并可通过用弯棒对椎弓根螺钉进行连接和固定而提高椎体的稳定性,降低患者术后病情的复发率[7-8]。有学者研究指出,在采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椎间融合器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治疗后,需对其进行长期随访,以了解其有无并发症及病情复发的情况,并及时就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以保障患者的远期疗效。

综上所述,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减轻患者腰腿痛的症状,增加其病变椎间隙的高度,改善其腰椎的功能。

猜你喜欢

椎间隙椎间变性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征兵“惊艳”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术中恢复椎间隙自然高度对术后疗效的影响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变性淀粉在酸奶中的应用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