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路实践 一路收获

2021-05-26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1年4期
关键词:狐狸文本语文

GOOD TEACHER

李黛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第三民族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作为一名“90后”的青年教师,我时常思考在如今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下,我们这些用Kindle看电子书的老师怎样教孩子们捧起纸质书静心阅读;我们这些写文码字靠百度的老师怎样教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索写出像样的文章;我们这些每天手机不离身的“低头族”怎样教孩子们远离“快餐文化”?

这些问题让我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长时间处于瓶颈期,单一的知识点讲解和碎片式、浅表性阅读让班里的学生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成绩都不尽如人意。加入夏彩梅工作室后,我的诸多疑惑有了答案。

围绕工作室“朴简语文”的精神内核,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在最艰难的新冠疫情期间我们仍坚持举行线上会议和读书交流活动,2020年年底我们还请到了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张学伟为我们指导教学工作……尤其是2020年6月主题为“深入读文,寻找朴简语文根基”的培训交流活动,给了我很多启发。

夏彩梅工作室把教师的理论培训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在这次活动中,工作室特聘专家夏芳老师以“本色阅读,发现‘情绪”为主题,从“什么是‘文本情绪”,“为什么要发现‘文本情绪”,“怎样发现‘文本情绪”三个板块做了专题讲座,并在其中结合了诸多课堂实例对观点进行具体阐释,充分夯实了老师们教材解读的理论水平。讲座结束后,我就日常教学中产生的相关困惑与夏芳老师及其他工作室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顿有豁然开朗之感。

我明白了教师的职业阅读才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夏芳老师在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进行解读之前阅读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把这个童话故事放在了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下,而不拘泥于故事本身的细枝末节,更不纠结于具体写作技巧,这使得学生更加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正是因为教师的“站得高”,才造就了学生的“看得远”。

我在大学的所学专业与语文教育并不对口,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储备薄弱,误打误撞进入小学语文这一行后,很多時候都是靠啃教参和“想当然”进行教学,自己都是“不求甚解”,怎能怪学生“云里雾里”?在这次活动之后,我拜读了温儒敏、张学伟等教育家的作品,打牢自身理论基础;广泛阅读各种经典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备课时有针对性地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

在讲到“龄”这个形声字的时候,一个学生提问:“‘龄的左边为什么是一个‘齿呢?‘年龄和‘牙齿难道有什么关系吗?”我立马给学生们解释了怎样从牙齿的颜色、磨损程度、牙龈萎缩规律推断一个人的年龄,还给他们展示出未换牙的小朋友的X光片中的两排乳牙和两排恒牙,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发出阵阵惊呼,纷纷表示完全理解了这个生字,还学到了有趣的课外知识。

在上到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时,我发现这个单元中关于狐狸的两篇课文——《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中的狐狸形象都是非常奸诈和狡猾的,但是通过备课时充分的资料查阅,我知道这是中国儿童文学中狐狸被普遍赋予的品格符号,而许多外国儿童文学中的狐狸却是善良、聪慧的正面形象。我认为作为语文老师,我有义务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狐狸形象,于是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们一起阅读了法国的《列那狐的故事》、英国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西班牙的《狐狸的母爱》,学生们体会到了狐狸也有聪明、慈爱、伟大的一面,避免了思维固化,满足了审美需求的多样性,对“文学形象”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感知,同时也感受到了广泛阅读的乐趣。

猜你喜欢

狐狸文本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狐狸和猫
狐狸
狐狸便当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