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敏:育人的目的在于激励和唤醒

2021-05-26高林福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1年4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语文

高林福

以前,中岗小学没有音乐课,没有体育课,学生每天只学语文和数学,都是吃了中午饭才到学校,上完语文、数学各两节课后就回家了。袁敏去了后,给孩子增设了音乐、美术、体育课,孩子们的课程一下子丰富起来。

GOOD TEACHER

袁敏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第一完全小学语文教师,遵义市骨干教师,2007年3月获正安县小学语文优质课二等奖,2010年10月被评为“贵州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11年获正安县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二等奖,2013年获小学综合实践优质课一等奖,2016年获正安县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019年获正安县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同年获遵义市第七届小学语文优质课(含技能竞赛)二等奖。

“让每个孩子学有所获”

袁敏从教之旅的第一站,是位于山岗之上的遵义市正安县庙塘镇木耳村中岗小学。转眼十六年过去,回想起过往,一切仍历历在目。

那是庙塘镇最偏远的教学点,通往村里的道路是坑坑洼洼的石子路。第一次前往学校,袁敏从庙塘镇街上坐着拉满学生桌凳的货车,在山路上走了四个多小时才到达中岗小学。“在一摇一晃的路上,我心里一直在想,我去的那个学校肯定是在风雨中飘摇的木板房,一定就坐落在雨雾蒙蒙的山岗上。”对于即将面临的一切,袁敏在心中做好了准备。中岗小学确实坐落在山岗上,出乎意料的是,学校墙体是砖瓦房,操场是坑坑洼洼的泥土地面,操场正中有一根木旗杆,顶端飘着鲜红的国旗,国旗下有四间教室,教室两头是两间狭小的办公室。左边的办公室地基下沉,地面裂开,成了名副其实的危房。

加上袁敏,中岗小学一共有3名老师、1名校长,除袁敏外,都是代课。校长已代课18年,另外一个老师代课17年,还有一个老师是比袁敏还小一岁的初中都没有读毕业的女孩。

“我没去之前,三位老师的办公室在右面,危房空着。我去了后,他们早已把办公室腾出来,安上床,他们的办公室变成了我的宿舍,而他们,则搬到了危房办公。在那个遥远的地方,获取煮饭的食材都是个问题,但是代课校长让我不做饭,直接去他家吃。”村里人的淳朴深深打动了袁敏。“为了这份感动,我一定要好好教书。”她暗自下定决心。

“开学后,看到孩子们穿着球鞋,斜挎着帆布书包来到学校,学校就有生机了。”袁敏说道。以前,中岗小学没有音乐课,没有体育课,学生每天只学语文和数学,都是吃了中午饭才到学校,上完语文、数学各两节课后就回家了。袁敏去了后,给孩子增设了音乐、美术、体育课,孩子们的课程一下子丰富起来了。

彼时的农村地区,部分家长仍未重视孩子的学习。据袁敏介绍,中岗小学孩子们的学龄普遍较大,一个原因是孩子们读书读得晚;另一个原因是有些同学读了一二年级,家长因为各种原因就不允许继续读,后来长大一些,在家里无所事事,便又回到学校。“当时我们班上就有几个已经十七八岁的六年级的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家里离学校比较远,有一次好几天没来上学。那时没有电话,也没有家长和同学替他请假,为了了解情况,我和学校的老师专门去家访,原来,她不来读书是因为她的妈妈要去镇上赶集,让孩子在家打猪草喂猪,家长认为读书没有喂猪重要,像这样不重视孩子学习的家长比比皆是。”袁敏说道。

“我看到的,我听到的,我亲身经历的,都让我坚定信心一定要好好教学,一定要让这些孩子学有所获,希望他们能够像城里的孩子那样,接受同等的教育。”袁敏的努力有了回报,那一年的期末统考,中岗小学的孩子出乎意料地拿到了优异的成绩。

“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她们并不比城里的孩子差,她们差的是条件,是家长的认识,而我们作为一个老师,除了教孩子以外,还应该成为家长的引导者,去提升家长的认识,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质。”袁敏说道。

“爱就是化掉一切坚冰的力量”

在中岗小学的经历,充盈着袁敏教学生涯的每一步,即使后来换了学校,她依然坚守着初心,用爱感染学生,化解矛盾。

在庙塘镇中心小学,袁敏遇到一个“特殊”的女生,她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常年和祖父母一起生活,家里十分拮据,是典型的农村留守儿童。她的母亲是外地人,生下她后便一声不吭地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和家里联系过。袁敏介绍,平时上课的时候,她总是沉默寡言,不会笑,也不会和同学聊天,小小年纪,脸上沒有一丝天真活泼。刚接手班级的时候,袁敏只以为她是性格内向,并未多加关注。直到一次作文课,袁敏让学生们写一写自己的妈妈,其他学生的作文里,都是对母亲的爱,只有她写的,是对“妈妈”这两个字的陌生感。袁敏不禁驻足思索,为何小小年纪,竟藏着这样的心事?

“她在作文里,写出了对‘妈妈两个字的陌生,对妈妈这个称呼的渴望,和对妈妈这个人的怨恨。”看了作文,再了解了她家里的事情,袁敏知道,像她这样敏感和偏激的孩子,不能直接说破,而是要慢慢去接近,像暖阳融化冰凌一般,慢慢让她感受到温暖。

于是,袁敏开始有意无意找她帮忙拿东西,帮忙做一些班上的事务。渐渐地,她发现这个新来的老师语气很温柔,也很会关心人。“就这样,在她放下防线和我成为朋友的时候,我再去和她聊这个问题,这时的她开朗了许多,对自己偏激的想法也淡然了许多,而且又重新理解了她的妈妈,脸上露出的是释然和期待,期待真正再次见到妈妈。那时候,我也感到很幸福,真的明白一个老师对孩子的引导是多么的重要。”说起过往,袁敏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当时,在袁敏的班上还有一个特殊的男孩子,说他特殊,是家庭结构的特殊。他父母都是农村人,没有固定的职业,经常外出打工。孩子的哥哥是智障患儿,父母外出打工的时候,他就在家里一边读书,一边照顾自己的哥哥。“孩子的父母说,把哥哥交给他,很放心,他照顾得很好。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眼睛湿润了。一个小学没有毕业但成绩优异的孩子,除了自己认真读书外,还要照顾一个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哥哥,这需要多么坚韧的毅力。”得知他的事迹后,袁敏便组织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去帮助他照顾哥哥,一段时间后,当他的父母回到家看到学生们的举动,便决定留一个人在家里照顾哥哥,让男孩认真读书。“这些经历告诉我,爱就是化掉一切坚冰的力量,只要心中有这份力量,什么困难也不怕。”袁敏说道。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袁敏一直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她始终认为,教书育人的目的不是把孩子们变成学习的机器,而是应该把他们当作一个整体发展的人,引导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老师应当成为孩子的领路人”

来到正安县第一完全小学(下称正安一小)后,袁敏给自己所带的班级取名为“志远班”,意思是希望孩子们都成为志向远大的人。在“志远班”里,她从一年级就开始用量化考核,用数据来管理班级,让孩子们自觉遵守班规班纪。具体的做法就是把孩子们的言行以及课堂表现,成绩表现等细化,把他们的名字全部上墙,在每一个名字后面留有波浪形的空间,哪个孩子有进步就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一面小红旗,每个周一次小结,每个月一次奖励,红旗越多,奖励就越多。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孩子们渐渐地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就如正安一小的校训那样:好习惯成就好人生。朝着这样的目标,“志远班”的孩子学习成绩越来越好,连续六年语文、数学平均成绩名列全县第一。“这样的经验再次告诉我,老师应当成为孩子的领路人。”袁敏说道。

与之前的两所学校相比,正安一小的育人环境更加优美。于是,袁敏就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搭建家校共育的平台,请家长走进课堂为孩子们授课,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在正安一小“正”文化理念的引领下,学校课堂取名为“‘止一讲堂”。自此,袁敏所带的班级就根据家长的时间安排,从家长的职业、兴趣爱好和特长方面着手安排了一些专题,丰富孩子们的知识,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几年下来,孩子们接受的有法制课、科学实践课、美术课、梦想课堂、德育课堂等等,为他们授课的有法官,有警察,有校长,有高中化学老师,有行政人员,等等。家长们用身边的小事实事,把专业的知识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融入课堂,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从故事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得到一定的领悟。“我深深地记得,有一个孩子的家长是警察,当他穿着警服走进课堂里为孩子们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时,孩子们被这身警服和标准的軍礼深深地震撼了,或许他们从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见识过警察的威武,事后,有几个同学告诉我,他们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警察。”

当然,这样的做法一开始也受到周围同事的质疑,都觉得袁敏是在浪费课堂时间。“他们不知道的是,长期坚持下来,不仅让孩子们拓宽了知识面,增长了见识。也让很多不是教师这个职业的家长体验当老师的乐趣,同时也让那些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父母站在讲台上那种为人师表的自豪,也许,这是他们一生中都难以忘怀的。”袁敏说道。

一路走来,袁敏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在语文教学方面,她信奉的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搞基础”。尽量让课堂简约而不简单,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和那些不停地抄写比较起来,我更看重让孩子们广泛阅读。我始终认为,在小学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才是至关重要的,这样的爱好会对他们一生有益。”袁敏表示。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语文
家长错了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