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雪婵:用“陪伴”,品读教育的真谛

2021-05-26刘乙鑫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安温州市陪伴

刘乙鑫

GOOD TEACHER

徐雪婵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外国语学校教师,温州市教坛新秀,温州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瓯海区教坛新秀,瓯海区先进班主任,有多篇论文在教育期刊上发表,撰写论文、参与课题均多次获奖。

从初出茅庐的教场小白,到如今的温州市教坛新秀,9年时间说来不长,却也让徐雪婵体悟良多。她回忆彼时初登讲台的自己:急躁、冲动、缺少耐性,但初为人师,她恰好面对的,是一群情感缺失的留守孩子,在彼此的磨合中,徐雪婵逐渐明白了教育的真谛,她说:“作为一个新人教师,我不敢大谈教育方法,但是‘陪伴,是我眼中的教育核心,也是我这几年在教学上的践行。”

陪伴填补情感空缺

徐雪婵执教的第一站,是温州市著名的侨乡——丽岙,一个常住人口2万,却有近2.3万华侨的小镇。父母长期工作于国外,使这里的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在徐雪婵的班里,这样的孩子就占了一半。小岩是她印象很深的一个孩子,因为从小缺少父母陪伴,他不仅习惯上有很多问题,对老师的态度也极不友好,徐雪婵的批评,屡屡成为二人摩擦的导火索,这让她这个新手教师实在有些难以招架。无奈之下,徐雪婵只好请来小岩的家长。

当小岩的奶奶赶到学校,眼前的景象却让徐雪婵吓了一跳: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满身挂着泥土,只有脸上有些许清洗的痕迹,她提着鞋,挽着裤腿迟迟不肯进门,生怕弄脏了办公室。“小岩又犯错了吧”奶奶笑着说道,“我接到您的电话就放下锄头急忙赶来了。这孩子从小就调皮,可是他父母一直不在身边,也没人能管得住他,我们一边要种地补家用,一边照顾他,有时实在顾及不过来。”

徐雪婵有些触动,从奶奶的口中她了解到,像小岩这样的家庭在丽岙不在少数,因为父母陪伴的缺失,他们比一般的孩子更需要包容与关怀,可是自从成为老师以来,自己都没有主动去了解过他们的情感需求。她反省自己的不足,也开始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出改变,她会常常和小岩以及其他孩子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耐心引导,包容不足,尽可能填补他们内心的空缺。渐渐地,孩子们和她变得亲密,甚至连小岩也对她放下戒心,常常主动与她交谈,这让徐雪婵很欣慰,她说:“留守孩子对亲情的渴望常常被忽视,老师不仅仅是传教者,也是孩子的精神向导,陪伴,是对这群孩子最好的教育。”

孤独心灵的守护者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丽岙,徐雪婵见到了太多留守孩子的孤独,她将陪伴践行于教学的一言一行,呵护孩子内心最薄弱的角落。她关注孩子每一天的成长,甚至即使出差培训,她也会早早来到学校,陪孩子们早读完才离开。徐雪婵的陪伴,给予了孩子们缺失的安全感,也坚固了他们内心最脆弱的一面。

徐雪婵的班里有个叫小安的女孩,出生于国外,后因父母工作太忙就把她送回镇上的奶奶家。在班里,她与同学相处融洽,几乎没有发生过矛盾,可是这天,她却跑来办公室向徐雪婵哭诉说,同学们总爱叫她的小名。

起初徐雪婵猜测,多半是班里哪个调皮的孩子给小安起了难听的绰号,于是打算前去严肃批评一下“肇事者”,可小安却拦下她,说:“不是的,同学们叫我安妮。”徐雪婵有些疑惑:“安妮,这个名字很好听、很亲切啊!”

“可是这是妈妈起的名字,只有妈妈能这么叫我。”话音刚落,小安便止不住眼泪。这是徐雪婵第一次见到她流露对母亲的想念,她紧紧抱住小安,安慰道:“同学们没有恶意,他们这样叫你,肯定是因为喜欢你,就像妈妈爱你,才给你起这个名字一样。”安抚了小安的情绪,徐雪婵却一直无法释怀,她想办法联系上了小安的母亲,和她聊了很久,和小安一样,电话里的母亲,也始终没办法止住哽咽。

从此,徐雪婵成了母女二人沟通的桥梁,她会将小安在学校的表现向她的妈妈汇报,而且一有机会,她便安排母女二人视频聊天。后来,小安再也不会抗拒别人叫她“安妮”,每次有同学这么叫她,她都会笑着答应。一年暑假,小安的父母将她接到国外生活,她时常向徐雪婵发来与父母的合照,照片里的一家三口,是那样的幸福。

尊重每个孩子的独一无二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每个人的主动权,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与班级管理上,徐雪婵追求发挥每个孩子的特质,以个性引导主动性。

课堂上,她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提问,如果学生对自己有质疑,无论是谁,她都愿意停下来,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来反驳自己,甚至鼓励大家就这个问题展开辩论;平时,她会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创造力,有一次,同学们看教室的一面墙空着很单调,便想出办一个班级报展的主意,徐雪婵放心地交由孩子们自主策划,自己也积极投入其中,为孩子们提供支持。“当我们愿意给予孩子主导的机会,每一个孩子都是独具创造力的天才!”徐雪婵如此解释道。

徐雪婵在班里实行一种特别的奖励制度,她为每一个孩子定制了一本成长记录册,孩子们可以每天记录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生活中的成长,本子的封面,是每个孩子的个人照片,寓意着“做独一无二的自己”。每天,徐雪婵都会根据孩子们的成长变化,為他们盖章,集齐15个章便可以兑换礼物。原本徐雪婵为孩子们准备了零食、玩具等各种礼品,但是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集满章之后,最想要的却是和她的一张合照,或是和她一起吃一顿午餐,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分量,也让她作为老师的幸福感更强烈了。

陪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数年的成长教会徐雪婵的道理。聊到将来的规划,徐雪婵说:“未来对于我太遥远,但是我希望我能一直从事于一线教育,当好班级40几个孩子的大当家,也希望未来我的孩子们长大了,在提到徐老师时,能够心怀感激,这就是我作为教师最大的满足。”

猜你喜欢

小安温州市陪伴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陪伴”等十二则
画里柿乡
陪伴
最好的你
温州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青春就剩下我一个人的兵荒马乱
砍价